阻力問題在現在覈裂變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應該不難解決吧?

造成圓形好調頭,相同材質面積還大。


船舶航行的時間肯定比調頭長多了,不管什麼工程都要考慮經濟性嘛。

非自航鑽井平臺倒是有圓形的。


1、阻力關核裂變技術什麼事兒??

「阻力問題在現在覈裂變技術成熟的情況下應該不難解決」這是什麼神奇的理論??船舶的航行阻力主要來源於水流阻力與興波阻力,而水流阻力中的一個重要因子就是浸濕面積,浸濕面積越大,阻力就越大。

2、圓形戰艦已經有過了。

老毛子的諾夫哥羅德號裝甲艦,1871年開工,1873年完工,滿排2671噸,配備8臺鍋爐、8臺蒸汽機、6具螺旋槳,武備是2門11英寸主炮、4門小口徑炮、12發撞桿魚雷。

杯具的是,最高航速只有悲劇的7.5節。

更杯具的是,浪高超過1米就無法保證穩定。

更更杯具的是,一開炮就會在水上打轉還停不下來。更更更杯具的是,正常航行時根本就無法讓航向保持穩定。

最後一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狹長的船型,船頭方向阻力最小,在靜水中航行時,如果航行中出現偏航,船身指向與航向出現夾角,迎水面就會產生額外阻力,能夠自動扶正保持航向。但是圓形的船隻就不可能自動扶正,只會亂轉。


俄土戰爭期間,「諾夫哥羅德」號和「海軍中將波波夫」號主要擔任敖得薩、塞瓦斯托波爾和刻赤等港口、水道的防衛工作。而這正是當初建造兩艘圓形軍艦的目的所在。但是由於船底圓平,只要海浪高過1米便開始上下顛簸、左右搖晃,非常不穩,影響射擊精度,並為此獲得了「狂醉之船」的綽號。同時,圓形軍艦的航行性能極差,不易操縱,不適合在海上使用。即使在河中行駛,逆水上行時倒還湊合,順流而下就顯得不易控制了。「諾」號曾經有過在時速僅3海里的第聶伯河中被沖得滴溜溜轉圈的記錄。

儘管波波夫的兩艘圓形軍艦服役後其缺點日益明顯,但由於其符合海軍部提出的「建造原則」,又維護了達官貴人的尊嚴,故仍舊平安服役到了20世紀初。但是經過實際使用後俄海軍部高官也深知這種軍艦是無用的雞肋,因此終止了頭兩艘之後的建造計劃。波波夫的圓盤戰艦遂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的絕唱。「海軍中將波波夫」號於1903年6月4日退役,其姐妹艦在17天後退役。1911年12月,二艦被出售解體。兩艦的服役生涯中並沒有參加過真正的交戰。


一開開3個月的船要那麼好調頭幹什麼


做成圓形的無法保持航向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證明是實用的效率高的。


船不僅僅是飄著 還需要航行 在航行中 瘦長的船身有利於航向的穩定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