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十幾天,翻完了這本書,初次看有許多理不清,搞不懂的故事情節,讓人一頭霧水。《晚熟的人》中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定的超現實主義,而在這種稍微超現實主義的元素影響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一個人物都形象生動豐滿,每一個故事都凸顯富有哲理的內涵,也許這就是我深愛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的原因吧。打算從新仔細看一遍,在這裡寫點感想和見解,寫到哪算哪好吧。

1.《左鐮》

故事從"我"喜歡寫鐵匠和鐵匠爐的故事原因開始說起,《左鐮》的故事時間線有所分割,不算特別長,內容簡略。第一次讀我就沒搞懂他想說什麼,第二次仔細讀後品到了田奎在這數十年的成長,以及他的救贖。

左鐮在書中指的是左撇子用來割草的鐮刀,左鐮這裡也象徵著主人公田奎,三個鐵匠鍛打左鐮呼應著正在經歷成長磨難的田奎。可以說《左鐮》就是講述了主人公田奎的成長曆程,田奎從年幼無知的小孩田奎成長為一個堅毅成熟,率真堅定男人,而這田奎成長的過程也是失去了一隻右手作為慘痛代價。

故事開頭鋪寫了三個鐵匠出場,逐漸引出鍛造「左鐮」我個人認為這一算是全文的明線。藉由「我」對成為鐵匠這一夢想的牽腸想念,描寫了三個鐵匠人的出場作為故事背景,通過與失去右臂的田奎一起在墓地割草的視角回憶起幼兒時的經歷。在結尾處開頭的左鐮鍛造明線與田奎的成長暗線呼應收束,彷彿左鐮被打造成為了一個利器的同時,田奎也已經成長為一個無所畏懼,堅毅成熟,擔當靠譜的人物性格形象。

故事結尾正是故事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一大段篇幅描寫三鐵匠打造左鐮的情節「三個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錘互相追逐著,中間似乎密不透風,有排山倒海之勢,有雷霆萬鈞之力,最柔軟的和最堅硬的,最冷和最熱的,最殘酷和最溫柔的,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轉低回的音樂。這就是勞動,這就是創造,這就是生活。"

人與人是永遠都在相互交流,相互聯繫與相互影響。交流聯繫影響有好有壞,經歷有甜有苦,感受有熱有冷,正如打鐵一般,人活著就要永遠面對著真金烈火的烘烤和要承受著厚重巨錘的敲打塑造。人生的成長過程總是伴隨著艱辛痛苦與悲傷,在經歷了那段時期過後,正如文中寫道:

「少年就這樣成長,夢就這樣成為現實,愛恨情仇都在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鍛打中得到了呈現與消解。」

每一個人始終都會得到成長,都會吸取成長所給與的教訓,然而夢想實現沒實現如同過往煙雲,但仍然會讓人心魂夢繞,過往的愛情仇恨情感也最後渙然冰釋,一切彷彿從頭來過。

「左鐮打好了。這是一件特別用心打造的利器,是真正的私人訂製,鐵匠們發揮出了他們最高的水平。」

田奎的父親剁掉了田奎的右手後,當初那個在池塘向喜子和歡子投泥巴而結下蒂子,以及那個羞辱他人,不尊重他人,不成熟的田奎也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田奎則成為面臨大蟒不露懼色,在墳墓面前颯爽割草,充滿魄力,無所畏懼的男人。

最後完成救贖。

「人們都說歡子是克夫命,沒人敢要她了。你敢不敢要啊?」

田奎說「敢!」

《左鐮》完。

2.《晚熟的人》

這篇相比較《左鐮》是相當的啰嗦冗長,單一的事件敘述較多,沒有太多有看點戲劇性的衝突和矛盾,還有非常多的反話和裝傻,很容易看的雲里霧裡的,但靜下心仔細品會很感到很有意思,主人公蔣二的人物性格形象還是要比田奎清晰很多。

《晚熟的人》全文大概講述這這麼一個故事。「我」帶著法國朋友回到故居遊玩,在故居遇到了蔣二,回憶起了一系列與蔣二,常林等人相關的回憶往事,最後在蔣二的邀請下,「我」與日本友人觀賞完最後一場令人尷尬的武術作戲表演後,今昔相比,襯托出了蔣二的「晚熟」,巧妙的諷刺了「蔣二」這一個幼稚,自私,愛佔便宜,趾高氣揚的小人得志形象。

《晚熟的人》作為故事的標題,而故事主要描寫的人物從頭到尾都是一直在晚熟的路上,什麼時候才能成功作為一個晚熟的人呢?大概只有能夠做到尊重他人,奉獻他人,寬恕他人,能夠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去認清楚周圍的環境現狀,而再去說對的話,做對的事,再去取得成功,才能真正達到「晚熟」吧。

蔣二的認為的晚熟是怎麼樣的呢?

「大哥,你們都說我裝傻,其實我不是裝傻,我們老蔣夾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佳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目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我就是個例子。」

「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越來越小,這就是晚熟和早熟的區別。」

而「晚熟」之前的蔣二都做過些什麼事呢?

1.因為姓氏抱怨自己的親爹:「爹呀爹呀,姓狗姓貓也比姓蔣好啊!」

2.借著「我」的名氣發財,舊居擺攤賣書,兼銷當地土特產,建屋出租做買賣,裝傻瓜避免交稅。

發了財的之後呢

1.奇妙的夸人比喻技巧,借用爺爺的滾地龍泉名號推出大批地龍牌產品訛人。

2.突然的邀請「我」參與發言再次藉助莫言的名氣烘托氛圍,謀取私利。

3.在滯洪區非法用地,聘請舊時夥伴的兒子參演丑角,導演一出富有政治意味的「革命」擂台武術。

這是一個「晚熟的人」能幹出來的事嗎?至少我認為莫言先生是不認同的。蔣二隻是就像借著莫言,借著他爺爺的名氣謀利那樣,借著「晚熟」的名義為自己曾經一事無成的他的所作所為想要挽回一些面子罷了。

一直依靠他人是不會讓自己獲得成長的,一個人的成長應當是獨立的,自由的,踏實的。不依靠人任何人,不聽取流言蜚語,堅定理想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最終由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以及行動去取得成果,哪怕稍微晚一些也不怕,那才是晚熟的人該有的樣子。

最後一句「莫言」對蔣二所說的話是:

「繼續晚熟吧。」我撂下電話,摸回床去睡覺。

我稍微現代化揣測以及率真調皮真實的翻譯表達一下他潛台詞就是:

「繼續晚熟吧,傻逼(蔣二)」我撂下電話,摸回床去睡覺。

《晚熟的人》完。

3.《鬥士》

本篇相當的精鍊易懂,這個故事在為我們展現了那個動蕩時代的胡作非為的邪惡人性的縮影,階級鬥爭的時代,有多少打著口號整天斗天斗地斗人的鬥士呢?他們一時的雄姿英發,不可一世,就是一輩子的都在作鬥爭,但他們為了什麼而鬥爭,可能他們自己也是不清不楚的。本篇則是通過寥寥數幾的事件和案例為我們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鬥士」們的縮影,最後「武功」看似是贏到最後的勝利者,但他內在的本質也僅是一個可憐無無助神經質的弱者。

故事從和父親的談話中開始,通過方明德的去世而引出全篇的關鍵人物「鬥士」武功。隨機展開一系列的與武功有關的回憶,斗方明德及其家人,斗王魁,斗黃耗子,斗王登科,斗顧明義,幹了數不清的壞事,最終都他的對手們死的死,病的病,跑的跑,怕的怕,他還獲得了五保,仍然在這個村子裡苟活,成為村子裡一個誰也不敢惹的「大人物」。

武功的第一次出場就是和「我」的年齡抬杠,可以看出他已經習慣一直和他人鬥爭了,甚至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一個弱小的人如果一輩子都活在被欺負的人生中,是會變得病態的,在思考分析自己為什麼會被欺負以及怎麼變強大不會被欺負之前,會率先考慮如何報復他人,讓他和自己一樣難受甚至痛苦。

武功正是憑著爛命一條,和他人往死里斗,讓人恐懼和害怕,同時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豪和驕傲,甚至是愉悅。這種人是非常令人膽顫的,他自私自利,不可能懂得什麼是大局,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渾身充滿著怨氣和殘忍,不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痛苦,沒有任何寬恕和憐憫之心,一切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讓他人感受痛苦和失望,留給自己的也僅剩有報復快感過後的空虛罷了。

這種人最好的處理方式真的是只能躲著不打交道,不和他建立關係,或者一起都讓著他,最好還是能跑多遠就跑多遠吧。

「他的仇人們,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個笑到最後的勝利者,一個睚眥必報的兇殘弱者。」

4.《賊指花》

《賊指花》很精彩,在看似文風歡快、輕鬆、美好、的氛圍下,萍水相逢的人們在有說有笑,有打有鬧,和諧共處的環境氛圍下掩藏著令人心身不適的,偽善欺詐,勾心鬥角和情仇恨怨。就像一開始把你的期待和遐想一下子捧得很高,最後使勁摔在地上那種感覺。要看懂不難,我認為這也是一篇悲劇,讓人看的自閉,揪心和難受,至少這是《賊指花》給我帶來的感受。

全文大概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從"我"第一次在松花江上坐船開始回憶,鋪寫了「我」和武英傑,范蘭妮,尤金,范胡東年等一批萍水相逢的人坐船遊玩山水和參加篝火晚會的回憶經歷,回憶起武英傑的的英雄豪爽氣概,與其正義所為,在後來和尤金回憶這段時光時,從尤金口中與范蘭妮的故事後續之中,得知武英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故事標題是《賊指花》,賊指花在文中指是一首詩,是武英傑送給一位在公交車上見義勇為記者的詩。這首詩我個人認為非常的扭曲和怪異 。

意思我大概翻譯一下就是「我想把那根小偷斷卻得食指送給你,但是我怕這樣會使你受驚傷害到你的心,後來我夢見那根斷指嫁接在你的臉頰腮(的傷疤)上,萌芽生長綻放出一朵詭異的花朵,花朵彷彿就像一隻貓的笑臉,有著無可替代的美麗。」

女記者非常感激武英傑為自己找到小偷出氣,因此把這首詩給背了下來,這首詩大概是武英傑為了安慰女記者所特意寫的。第一次讀的時候沒有太過在意,現在再讀過後這詩內容著實讓我脊背發涼,也許這就武英傑黑暗一面的精神展現吧,騙過隱瞞了所有人。

除了這首詩外,我更樂意將賊指花一分為三的去指代故事的一些情節內容和人物。

賊:1.小偷,2.武英傑,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可以有疑問的。

指:1.手指,2.以及用手指摘「花」,3.用手抓蒼蠅,偷東西。

花:1.女記者,2.范蘭妮

賊指花111:小偷手指給了女記者

賊指花222:武英傑「摘了」范蘭妮

111是故事中正面描寫出來的,而222則是通過尤金的話推斷出來。大概這就是標題《賊指花》的多重意思。

222我認為就有一點點劍走偏鋒了的感想和見解了,也就是我的主觀意識非常強烈,看看就好。

范蘭妮和女記者可以說是整個故事中唯二的兩朵花象徵著高貴、美麗,純潔和善良。其他出場的女性什麼大表姐,女鎮長啥的,我覺得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心懷鬼胎的意思。

女記者見義勇為的正義感展現的就不多說了,范蘭妮是從出場就在竭力凸顯他的美貌和魅力,而她的內心想法沒有特別多的直接描寫。

那麼她內心的是怎麼想的呢?

范蘭妮曾突然伏在桃樹枝杈哭泣過,這突然其來的舉動讓眾人也讓讀者雲里霧裡的,但是從全文,以及後面的關係來看,這大概是第一次展現了范蘭妮對和武英傑關係的悲傷和痛苦,也就是不滿武英傑要用表兄妹來隱藏和她的情人關係,沒有公開表明兩人的戀愛關係。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可能是范蘭妮單方面愛著武英傑,而武英傑則可能是花心濫情,背信棄義,沒有特別對范蘭妮表示愛情,而范蘭妮後來可能得知了武英傑的濫情+偷竊的本性,然後選擇人流,結束了這段孽緣。

在書中「我」對武英傑的描寫充滿著敬佩和欣賞,也就造成了最後的震驚和「莫言」(難以置信或者悲傷的說不出話來)了。

「他的臉依然正氣凜然,他的詩充滿了柔情,他的講話慷慨激昂,從任何角度看,他都像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小偷模樣。」

總而言之《賊指花》可以說是有很多可以細品的情節故事和人物形象。尤其是武英傑這個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複雜,他不簡簡單單只是因為一個小偷的身份或者行竊的行為就可以來概括,從他在故事中所表現動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思想觀念都體現著一定的「良」和「善」,要全方面細緻的解讀的話要花好大的篇幅。

最後,故事的那一句話,

「偷了胡東年錢包的人,也許是尤金,或者,真的就是像他們讓你懷疑的那樣,那個賊,就是我。」

只是我也不願接受這樣的事實罷了。

將中國「文革」時期的黑暗,荒誕,殘酷的歷史穿過的時空的束縛,增添一些超現實的元素,沒有令人肉麻髮指的絢麗詞藻,但也沒有缺少心思細膩感動人心的用詞遣句,用故事將整個「文革」時代的人類思想和行為的縮影在現於這個時代,勿忘鮮血,啟人訓誡大概這就是我認為莫言的文字最有魅力的地方了。


1、整體而言,文風比之前的作品平實,就像隔壁鄰居嗑著瓜子在院子里跟你媽八卦村裡的事情,粗看覺得有些不知所云,但繼續讀下去,就是耐人尋味了。這本書應該細讀,閑讀,有空再讀,不能著急讀,不能浮躁地讀,否則讀不出真味。很多人拿起來粗粗一看,就覺得,哦,這都什麼垃圾,那是可樂喝高了覺得白開水垃圾,以為吃快餐呢。

文風平實不是什麼壞事,這說明作家在經歷了大的人生起伏,有了耀眼的光輝之後,還能沉靜下來,踏踏實實寫作。這個精神非常難得。就像莫言在採訪中自己說的,中國式白描藝術,老子也會。適當留白才有想像力啊,你不能因為自個兒想像力不行,就怪作家沒想像力吧。這兩碼事。

再者,語言雖然粗線條處理了,可是幽默啊,不造作啊,沒有生拉硬扯非要立個魔幻現實的人設啊。作家向來多變,作為讀者,要允許作家有所嘗試,甚至有所失敗(當然我並不覺得《晚熟的人》風格的轉變是一種失敗,我很欣賞這種轉變,且認為這種轉變才更見功力)。

另外,這本書非常真誠。文字真誠,細節真實,讀起來才有餘味。他以前的小說,呼啦啦鋪天蓋地的那種表達,衝擊力太大,看多了挺累的。《晚熟的人》平和很多,表達也非常克制,在莫言的作品中不常見。放出去還能收回來,不容易

2、寫的都是小人物吧,之前看到有一個人說,這本書是他從前的同學朋友的凡人傳記集,這個概括倒也得當。讀起來就感覺熟悉。好像我生活里經常看見這些人。如果打開書想看個什麼轟轟烈烈的「大」故事,那我覺得是對作家有刻板印象了。他這個新作沒這個立意。不過字裡行間嘛,還是覺得,莫言就是莫言,粗糲感藏不住。所以他有後勁。

小人物的成長變化,作家自己身處其中,把自己也弄成一個角色放進文本里,這個視角很有意思。真真假假,就覺得,艾瑪,這老頭真可愛。小說里「莫言」的形象肯定有作家自己真實的影子。把自己的真實面目放到小說這種「公共」場域,真的非常需要勇氣。他將面臨的評判、誤解、曲解,是赤裸裸的,沒有給自己留任何可以迴避的餘地。這種姿態,也算是對所謂諾獎魔咒的一個回應。就有點「他說任他說,明月照大江」的氣勢。特別坦蕩蕩。

作家有大氣,他收著寫了,你不能因此就覺得,噢——你看看,他寫不出來了吧。(說人家江郎才盡的,過分了哦)

3、關於看不懂。——說得好像《豐乳肥臀》《紅樹林》《蛙》《透明的紅蘿蔔》你們就看懂了似的。

覺得看不懂正常。文學審美本來就是私人化的東西,文學表達其實也挺私人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行了。實在不行,就當看熱鬧了唄。至於這作品究竟如何,大家可以看看評論家的解讀。新書發布的時候,畢飛宇啊,師力斌啊,李敬澤啊,都有解讀,可以參考參考。

我個人覺得,《晚熟的人》里的小故事已經算莫言作品裡比較淺顯易懂的那一類了。他雖然有許多留白的部分,但是意味還是比較明確的。比如《左鐮》《紅唇綠嘴》《地主的眼神》《火把與口哨》《鬥士》等,大部分還是很好懂。《晚熟的人》《賊指花》討論多一些,大家似乎太糾結結尾和概念理解了。《賊指花》裡面,到底那個賊是誰,其實不太重要,你覺得是誰都行,羅生門事件肯定沒有唯一解,人性本來就這麼複雜嘛,你以為的英雄也有可能是賊,你覺得他是個啥,他就偏不是個啥,當然也會有人裝作自己是個啥以方便偽裝自己是另一個啥。要不然大家都這麼八卦呢。

「晚熟」的概念也是,可以往好了理解,也可以往壞了理解。對於莫言來說,他只是描述生命成長的一種經歷,一個過程,比較順其自然的那種,沒有什麼特定標準說,非要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情,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熟,有些人不熟,有些人熟了之後可以再熟,都挺正常的嘛。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肯定是熟了,而且熟透了,果實都摘下來了。那他生命還在繼續,文學生命當然也沒有就此枯竭,收拾好心情,再出發嘛,不要那麼緊張焦慮,果子摘了一茬,他現在種下一茬嘛。這個短篇的合集只是其中一波小果子,甜棗不如蘋果大,不能說棗兒不好吃啊。

以上。


不能白讀,簡單說幾句。

全書12個短篇,莫言把自己代入角色之中,有種返鄉見聞或者舊時回憶的味道。小說敘述空間不算廣闊,基本集中在高密東北鄉;時間上多為一個人的大半生,呈現了比較完整的生活歷程。簡單概括下立意,可以說是:那時風景那時人,今時另眼作別論。

小說著力展現舊日相識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寫他們的變與不變,前後反轉及對比反差,似乎反覆告訴人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而莫言的筆觸一掃從前的恣肆渲染,彷彿近人眼前的塵埃,看似無足輕重,卻盪起漣漪,變幻成魔幻時空。《紅鐮》《地主的眼神》這兩篇,有種古典小說里「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感覺,如遙遠的歷史迴響嗖地凝固在今時此地,而人物的性格基因卻強大無比,歷經日月打磨而光輝閃耀。《晚熟的人》《鬥士》寫的是遭遇挫折又不依不饒、外強中乾的人,他們見利就上卻不會見好就收,最終失敗實屬必然,莫言點明了「晚熟」這個詞和自己的態度。《紅唇綠嘴》《等待摩西》著重寫了人物前後命運、人物與時代間令人啼笑皆非的反差,現實的荒謬感撲面而來,而人性中的執著和溫暖又讓人唏噓動容。《澡堂與紅床》《天下太平》寫的是社會底層邊緣人的命運沉淪及生存邏輯的變異,凸現了強勢與弱勢之間的柔韌張力,讓人有種猝不及防的失望和落寞。《賊指花》《希金普》《葉寧賽》寫的是所謂文化人的虛偽、荒唐和狡詐,對所謂的藝術追求以莫大的諷刺,流露出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失望情緒。《火光與口哨》則追憶了一個困難年代裡人性與獸性的兩極對立,普通人的壓抑和反抗,歌頌了人性的純真美好及勃勃生機,讓人很容易就想到祥林嫂的反面。

有兩篇值得特別一提。一是比較傳奇的《火光與口哨》,用少年視角描述三叔三嬸的傳奇身世和人格魅力,同時運用了某種敘述詭計,讓人起初以為主角是三叔,後來才明白是為三嬸作鋪墊,人物形象的塑造頗見功力。二是有些另類的《天下太平》,似乎按照西洋戲劇三一律(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一人物)來寫的,又有點後現代主義的荒誕和諷刺意味,莫言深厚的文學素養可見一斑。

莫言說自己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連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致辭時都是講故事,十多年後的這本小說集照舊如此。12篇小說看似無關宏旨,不過是些普通的人情世事,然而說出來記下來,也就定格在歷史當中了。這本小說集有種記實而非單純寫實的感覺,那年那地那人那事,有根有據,有名有姓。莫言有意無意地將高密東北鄉變成了中國的一個縮影。

這本小說集聚焦的是那些沉寂在歷史或社會邊緣的人們。他們是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鮮活而有活力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努力和幸福,更有自己的失敗和痛楚。他們大多處於社會底層,代表不了社會的大方向,卻折射出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出人頭地,但也從沒有輕言放棄,甘於平庸或沉寂。他們一路從曲折中走來,為世上留下一星又一星的閃亮,讓人們有所懷念慰藉,有所思考警惕。古典的人物,現代的形象,摹畫出千古不變的世道人心。小說集里的故事自發原生,不事雕琢,似乎跟我們想像的農村有所不同,與我們所處的世界存在隔膜。然而,它們實在太生動了,不由你不入心。

12篇小說讀完,有種時過境遷、人心不古的滄桑感,有種周遭寫遍、當時惘然的唏噓感。這種心態隨著小說中人事倥傯而浮沉悸動,令人感到百味雜陳。莫言既回到過去又站到現在,既關心他者的處境,又挂念自己的狀態,有種不知其故但曉其味的覺悟。他讓筆下的人物各尋各的歸宿,各表各的情緒。不管來自哪裡,去向何方,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他們都生活在東北鄉,都有共同的羈絆。他們來了,他們活著,他們走自己的路,活的自己的人生。他們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少與周邊人們發生情感上的共鳴、思想上的交集。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對錯;對別人而言,也難言對錯。他們有時會走到未知的陰影里,有時卻別開生面地來到聚光燈下。當你以為他們處於人生低谷時,他們卻似乎過得很順心。當你以為他們不如意時,他們卻收穫了令人羨慕的金錢和榮譽。當你以為他們沉淪時,他們卻總能瀟洒自如地遊走人間。當你以為爛泥扶不上牆時,他們卻又似乎散發出勃勃生氣。「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你看不透那些人,看不透這個世界,還不如同莫言一樣「不語」觀自在的好。

莫言的創作思想單純樸素。他顯然不希望自己被情緒影響,更不想影響他的故事。他不刻意誇大其事,而往往是點到為止,自然形成一種張力。他不作嘩眾取寵之態,而是內斂精神,在小說內外淡然處之。他就像一個通達的老人,將自己所經歷的人和事娓娓道來。在文字上他不事鋪陳,只有簡潔平淡,自然地呈現,讀者盡可以意會。莫言沒有辜負讀者,相信我們也不會辜負莫言。

小說集《晚熟的人》並不厚,讀後卻感到充實,滿足了我們對莫言的期待。不管讀哪一篇,你都會進入一個新奇情境,遇到一些不得不關注的人和事,意識到他們在並不遙遠卻又陌生的時空里發生,讓你感到自己像個過來人,又是一個現時的經歷者。於是,莫言變得親切起來,那些故事親切起來,他的筆觸更是親切起來。這些奇妙的感覺在心中油然而生,我們彷彿也融入了莫言的在場身份,願意與他一同出沒於小說的世界,追索那些漸漸消逝的人和事。

對於這本小說集,我不敢妄加評論其地位和價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比較有條理地描繪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狀態。你可能詢問過,現在的人們何以至此,從前的人們到底如何,但沒人告訴你。雖說一代有人一代的記憶,但時光會磨滅一切,只有身為作家的莫言們,會會通過他們的小說,讓你聽到那些深埋在記憶深處的心聲。也正是因為這樣,莫言他們這些已經老去的寫作者才能保持熱情,不停地書寫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

作為讀者,要珍惜每一位寫作者,尤其是那些執著於記錄的人們。他們打破黑暗,將世界點亮,讓後來的人們眼裡有光,大膽地走在征程上。


剛剛讀完,現在整個人癱在床上像條死狗一樣,這書後勁太大了……


比較早看過《生死疲勞》和《檀香刑》,感覺寫的還是非常好的。

《晚熟的人》出了不久就買了,或許有諾獎的影響,但其實個人也蠻想買來看一下的,看一下為啥這麼久才出書?新書能不能達到預期?會不會比較差導致大家批評他?

看完之後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一本小說集,故事內容風格跟上面兩本看過的小說感覺還是有很大轉變的,應該是長時間的積累和新嘗試,這一點感覺也挺好。

總體還是推薦的,每個故事也都不長,挺快就能看完的。

晚熟的人 莫言新書京東¥ 57.20去購買?

然後可以說一下故事本身,感覺還是不錯的,其中好幾個故事都還有印象。

比如:左鐮、賊指花、詩人金希普、澡堂與紅床、紅唇綠嘴、火把與口哨。

左鐮:讓我思考小孩子們的一些舉動,有時候其實很難責難他們,但後果就是時常讓人難以承受,不一定就能將對錯說清楚的。第一人稱的描寫,莫言完全能駕馭的住的,寫的感覺還是比較深的。

賊指花:對幾個人物的刻畫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從行為、語言、心理上,描寫的都比較入微,看完也還是有一種餘音裊裊的感覺,到底誰是賊?

詩人金希普:只感覺金希普真是個有意思的人,很多人身上其實有他的影子。

澡堂與紅床:隱晦的對話中傳達出非常豐富的信息,關於對話的描寫非常好,讓人不禁想像這女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紅唇與綠嘴:突然一下子現代化了,感覺是不是莫言一時有感而發,比較有諷刺意味的一篇吧。

火把與口哨:最後的三嬸的尋找,從第八節開始吧,畫面感非常強烈。一下子代入感非常強烈,很令人共情,整部書中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比較飽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