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十几天,翻完了这本书,初次看有许多理不清,搞不懂的故事情节,让人一头雾水。《晚熟的人》中每一篇故事都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而在这种稍微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影响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一个人物都形象生动丰满,每一个故事都凸显富有哲理的内涵,也许这就是我深爱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原因吧。打算从新仔细看一遍,在这里写点感想和见解,写到哪算哪好吧。

1.《左镰》

故事从"我"喜欢写铁匠和铁匠炉的故事原因开始说起,《左镰》的故事时间线有所分割,不算特别长,内容简略。第一次读我就没搞懂他想说什么,第二次仔细读后品到了田奎在这数十年的成长,以及他的救赎。

左镰在书中指的是左撇子用来割草的镰刀,左镰这里也象征著主人公田奎,三个铁匠锻打左镰呼应著正在经历成长磨难的田奎。可以说《左镰》就是讲述了主人公田奎的成长历程,田奎从年幼无知的小孩田奎成长为一个坚毅成熟,率真坚定男人,而这田奎成长的过程也是失去了一只右手作为惨痛代价。

故事开头铺写了三个铁匠出场,逐渐引出锻造「左镰」我个人认为这一算是全文的明线。借由「我」对成为铁匠这一梦想的牵肠想念,描写了三个铁匠人的出场作为故事背景,通过与失去右臂的田奎一起在墓地割草的视角回忆起幼儿时的经历。在结尾处开头的左镰锻造明线与田奎的成长暗线呼应收束,仿佛左镰被打造成为了一个利器的同时,田奎也已经成长为一个无所畏惧,坚毅成熟,担当靠谱的人物性格形象。

故事结尾正是故事最精彩的高潮部分。一大段篇幅描写三铁匠打造左镰的情节「三个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锤互相追逐著,中间似乎密不透风,有排山倒海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最柔软的和最坚硬的,最冷和最热的,最残酷和最温柔的,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转低回的音乐。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创造,这就是生活。"

人与人是永远都在相互交流,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交流联系影响有好有坏,经历有甜有苦,感受有热有冷,正如打铁一般,人活著就要永远面对著真金烈火的烘烤和要承受著厚重巨锤的敲打塑造。人生的成长过程总是伴随著艰辛痛苦与悲伤,在经历了那段时期过后,正如文中写道:

「少年就这样成长,梦就这样成为现实,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与消解。」

每一个人始终都会得到成长,都会吸取成长所给与的教训,然而梦想实现没实现如同过往烟云,但仍然会让人心魂梦绕,过往的爱情仇恨情感也最后涣然冰释,一切仿佛从头来过。

「左镰打好了。这是一件特别用心打造的利器,是真正的私人订制,铁匠们发挥出了他们最高的水平。」

田奎的父亲剁掉了田奎的右手后,当初那个在池塘向喜子和欢子投泥巴而结下蒂子,以及那个羞辱他人,不尊重他人,不成熟的田奎也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田奎则成为面临大蟒不露惧色,在坟墓面前飒爽割草,充满魄力,无所畏惧的男人。

最后完成救赎。

「人们都说欢子是克夫命,没人敢要她了。你敢不敢要啊?」

田奎说「敢!」

《左镰》完。

2.《晚熟的人》

这篇相比较《左镰》是相当的啰嗦冗长,单一的事件叙述较多,没有太多有看点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还有非常多的反话和装傻,很容易看的云里雾里的,但静下心仔细品会很感到很有意思,主人公蒋二的人物性格形象还是要比田奎清晰很多。

《晚熟的人》全文大概讲述这这么一个故事。「我」带著法国朋友回到故居游玩,在故居遇到了蒋二,回忆起了一系列与蒋二,常林等人相关的回忆往事,最后在蒋二的邀请下,「我」与日本友人观赏完最后一场令人尴尬的武术作戏表演后,今昔相比,衬托出了蒋二的「晚熟」,巧妙的讽刺了「蒋二」这一个幼稚,自私,爱占便宜,趾高气扬的小人得志形象。

《晚熟的人》作为故事的标题,而故事主要描写的人物从头到尾都是一直在晚熟的路上,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作为一个晚熟的人呢?大概只有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奉献他人,宽恕他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够去认清楚周围的环境现状,而再去说对的话,做对的事,再去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达到「晚熟」吧。

蒋二的认为的晚熟是怎么样的呢?

「大哥,你们都说我装傻,其实我不是装傻,我们老蒋夹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佳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我就是个例子。」

「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越来越小,这就是晚熟和早熟的区别。」

而「晚熟」之前的蒋二都做过些什么事呢?

1.因为姓氏抱怨自己的亲爹:「爹呀爹呀,姓狗姓猫也比姓蒋好啊!」

2.借著「我」的名气发财,旧居摆摊卖书,兼销当地土特产,建屋出租做买卖,装傻瓜避免交税。

发了财的之后呢

1.奇妙的夸人比喻技巧,借用爷爷的滚地龙泉名号推出大批地龙牌产品讹人。

2.突然的邀请「我」参与发言再次借助莫言的名气烘托氛围,谋取私利。

3.在滞洪区非法用地,聘请旧时伙伴的儿子参演丑角,导演一出富有政治意味的「革命」擂台武术。

这是一个「晚熟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吗?至少我认为莫言先生是不认同的。蒋二只是就像借著莫言,借著他爷爷的名气谋利那样,借著「晚熟」的名义为自己曾经一事无成的他的所作所为想要挽回一些面子罢了。

一直依靠他人是不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一个人的成长应当是独立的,自由的,踏实的。不依靠人任何人,不听取流言蜚语,坚定理想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最终由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以及行动去取得成果,哪怕稍微晚一些也不怕,那才是晚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最后一句「莫言」对蒋二所说的话是:

「继续晚熟吧。」我撂下电话,摸回床去睡觉。

我稍微现代化揣测以及率真调皮真实的翻译表达一下他潜台词就是:

「继续晚熟吧,傻逼(蒋二)」我撂下电话,摸回床去睡觉。

《晚熟的人》完。

3.《斗士》

本篇相当的精炼易懂,这个故事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动荡时代的胡作非为的邪恶人性的缩影,阶级斗争的时代,有多少打著口号整天斗天斗地斗人的斗士呢?他们一时的雄姿英发,不可一世,就是一辈子的都在作斗争,但他们为了什么而斗争,可能他们自己也是不清不楚的。本篇则是通过寥寥数几的事件和案例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斗士」们的缩影,最后「武功」看似是赢到最后的胜利者,但他内在的本质也仅是一个可怜无无助神经质的弱者。

故事从和父亲的谈话中开始,通过方明德的去世而引出全篇的关键人物「斗士」武功。随机展开一系列的与武功有关的回忆,斗方明德及其家人,斗王魁,斗黄耗子,斗王登科,斗顾明义,干了数不清的坏事,最终都他的对手们死的死,病的病,跑的跑,怕的怕,他还获得了五保,仍然在这个村子里苟活,成为村子里一个谁也不敢惹的「大人物」。

武功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和「我」的年龄抬杠,可以看出他已经习惯一直和他人斗争了,甚至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弱小的人如果一辈子都活在被欺负的人生中,是会变得病态的,在思考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被欺负以及怎么变强大不会被欺负之前,会率先考虑如何报复他人,让他和自己一样难受甚至痛苦。

武功正是凭著烂命一条,和他人往死里斗,让人恐惧和害怕,同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甚至是愉悦。这种人是非常令人胆颤的,他自私自利,不可能懂得什么是大局,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浑身充满著怨气和残忍,不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痛苦,没有任何宽恕和怜悯之心,一切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让他人感受痛苦和失望,留给自己的也仅剩有报复快感过后的空虚罢了。

这种人最好的处理方式真的是只能躲著不打交道,不和他建立关系,或者一起都让著他,最好还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吧。

「他的仇人们,死的死,走的走,病的病,似乎他是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弱者。」

4.《贼指花》

《贼指花》很精彩,在看似文风欢快、轻松、美好、的氛围下,萍水相逢的人们在有说有笑,有打有闹,和谐共处的环境氛围下掩藏著令人心身不适的,伪善欺诈,勾心斗角和情仇恨怨。就像一开始把你的期待和遐想一下子捧得很高,最后使劲摔在地上那种感觉。要看懂不难,我认为这也是一篇悲剧,让人看的自闭,揪心和难受,至少这是《贼指花》给我带来的感受。

全文大概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从"我"第一次在松花江上坐船开始回忆,铺写了「我」和武英杰,范兰妮,尤金,范胡东年等一批萍水相逢的人坐船游玩山水和参加篝火晚会的回忆经历,回忆起武英杰的的英雄豪爽气概,与其正义所为,在后来和尤金回忆这段时光时,从尤金口中与范兰妮的故事后续之中,得知武英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故事标题是《贼指花》,贼指花在文中指是一首诗,是武英杰送给一位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记者的诗。这首诗我个人认为非常的扭曲和怪异 。

意思我大概翻译一下就是「我想把那根小偷断却得食指送给你,但是我怕这样会使你受惊伤害到你的心,后来我梦见那根断指嫁接在你的脸颊腮(的伤疤)上,萌芽生长绽放出一朵诡异的花朵,花朵仿佛就像一只猫的笑脸,有著无可替代的美丽。」

女记者非常感激武英杰为自己找到小偷出气,因此把这首诗给背了下来,这首诗大概是武英杰为了安慰女记者所特意写的。第一次读的时候没有太过在意,现在再读过后这诗内容著实让我脊背发凉,也许这就武英杰黑暗一面的精神展现吧,骗过隐瞒了所有人。

除了这首诗外,我更乐意将贼指花一分为三的去指代故事的一些情节内容和人物。

贼:1.小偷,2.武英杰,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可以有疑问的。

指:1.手指,2.以及用手指摘「花」,3.用手抓苍蝇,偷东西。

花:1.女记者,2.范兰妮

贼指花111:小偷手指给了女记者

贼指花222:武英杰「摘了」范兰妮

111是故事中正面描写出来的,而222则是通过尤金的话推断出来。大概这就是标题《贼指花》的多重意思。

222我认为就有一点点剑走偏锋了的感想和见解了,也就是我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看看就好。

范兰妮和女记者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中唯二的两朵花象征著高贵、美丽,纯洁和善良。其他出场的女性什么大表姐,女镇长啥的,我觉得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心怀鬼胎的意思。

女记者见义勇为的正义感展现的就不多说了,范兰妮是从出场就在竭力凸显他的美貌和魅力,而她的内心想法没有特别多的直接描写。

那么她内心的是怎么想的呢?

范兰妮曾突然伏在桃树枝杈哭泣过,这突然其来的举动让众人也让读者云里雾里的,但是从全文,以及后面的关系来看,这大概是第一次展现了范兰妮对和武英杰关系的悲伤和痛苦,也就是不满武英杰要用表兄妹来隐藏和她的情人关系,没有公开表明两人的恋爱关系。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可能是范兰妮单方面爱著武英杰,而武英杰则可能是花心滥情,背信弃义,没有特别对范兰妮表示爱情,而范兰妮后来可能得知了武英杰的滥情+偷窃的本性,然后选择人流,结束了这段孽缘。

在书中「我」对武英杰的描写充满著敬佩和欣赏,也就造成了最后的震惊和「莫言」(难以置信或者悲伤的说不出话来)了。

「他的脸依然正气凛然,他的诗充满了柔情,他的讲话慷慨激昂,从任何角度看,他都像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小偷模样。」

总而言之《贼指花》可以说是有很多可以细品的情节故事和人物形象。尤其是武英杰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复杂,他不简简单单只是因为一个小偷的身份或者行窃的行为就可以来概括,从他在故事中所表现动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思想观念都体现著一定的「良」和「善」,要全方面细致的解读的话要花好大的篇幅。

最后,故事的那一句话,

「偷了胡东年钱包的人,也许是尤金,或者,真的就是像他们让你怀疑的那样,那个贼,就是我。」

只是我也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罢了。

将中国「文革」时期的黑暗,荒诞,残酷的历史穿过的时空的束缚,增添一些超现实的元素,没有令人肉麻发指的绚丽词藻,但也没有缺少心思细腻感动人心的用词遣句,用故事将整个「文革」时代的人类思想和行为的缩影在现于这个时代,勿忘鲜血,启人训诫大概这就是我认为莫言的文字最有魅力的地方了。


1、整体而言,文风比之前的作品平实,就像隔壁邻居嗑著瓜子在院子里跟你妈八卦村里的事情,粗看觉得有些不知所云,但继续读下去,就是耐人寻味了。这本书应该细读,闲读,有空再读,不能著急读,不能浮躁地读,否则读不出真味。很多人拿起来粗粗一看,就觉得,哦,这都什么垃圾,那是可乐喝高了觉得白开水垃圾,以为吃快餐呢。

文风平实不是什么坏事,这说明作家在经历了大的人生起伏,有了耀眼的光辉之后,还能沉静下来,踏踏实实写作。这个精神非常难得。就像莫言在采访中自己说的,中国式白描艺术,老子也会。适当留白才有想像力啊,你不能因为自个儿想像力不行,就怪作家没想像力吧。这两码事。

再者,语言虽然粗线条处理了,可是幽默啊,不造作啊,没有生拉硬扯非要立个魔幻现实的人设啊。作家向来多变,作为读者,要允许作家有所尝试,甚至有所失败(当然我并不觉得《晚熟的人》风格的转变是一种失败,我很欣赏这种转变,且认为这种转变才更见功力)。

另外,这本书非常真诚。文字真诚,细节真实,读起来才有余味。他以前的小说,呼啦啦铺天盖地的那种表达,冲击力太大,看多了挺累的。《晚熟的人》平和很多,表达也非常克制,在莫言的作品中不常见。放出去还能收回来,不容易

2、写的都是小人物吧,之前看到有一个人说,这本书是他从前的同学朋友的凡人传记集,这个概括倒也得当。读起来就感觉熟悉。好像我生活里经常看见这些人。如果打开书想看个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故事,那我觉得是对作家有刻板印象了。他这个新作没这个立意。不过字里行间嘛,还是觉得,莫言就是莫言,粗粝感藏不住。所以他有后劲。

小人物的成长变化,作家自己身处其中,把自己也弄成一个角色放进文本里,这个视角很有意思。真真假假,就觉得,艾玛,这老头真可爱。小说里「莫言」的形象肯定有作家自己真实的影子。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放到小说这种「公共」场域,真的非常需要勇气。他将面临的评判、误解、曲解,是赤裸裸的,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可以回避的余地。这种姿态,也算是对所谓诺奖魔咒的一个回应。就有点「他说任他说,明月照大江」的气势。特别坦荡荡。

作家有大气,他收著写了,你不能因此就觉得,噢——你看看,他写不出来了吧。(说人家江郎才尽的,过分了哦)

3、关于看不懂。——说得好像《丰乳肥臀》《红树林》《蛙》《透明的红萝卜》你们就看懂了似的。

觉得看不懂正常。文学审美本来就是私人化的东西,文学表达其实也挺私人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行了。实在不行,就当看热闹了呗。至于这作品究竟如何,大家可以看看评论家的解读。新书发布的时候,毕飞宇啊,师力斌啊,李敬泽啊,都有解读,可以参考参考。

我个人觉得,《晚熟的人》里的小故事已经算莫言作品里比较浅显易懂的那一类了。他虽然有许多留白的部分,但是意味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左镰》《红唇绿嘴》《地主的眼神》《火把与口哨》《斗士》等,大部分还是很好懂。《晚熟的人》《贼指花》讨论多一些,大家似乎太纠结结尾和概念理解了。《贼指花》里面,到底那个贼是谁,其实不太重要,你觉得是谁都行,罗生门事件肯定没有唯一解,人性本来就这么复杂嘛,你以为的英雄也有可能是贼,你觉得他是个啥,他就偏不是个啥,当然也会有人装作自己是个啥以方便伪装自己是另一个啥。要不然大家都这么八卦呢。

「晚熟」的概念也是,可以往好了理解,也可以往坏了理解。对于莫言来说,他只是描述生命成长的一种经历,一个过程,比较顺其自然的那种,没有什么特定标准说,非要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有些人早熟,有些人晚熟,有些人不熟,有些人熟了之后可以再熟,都挺正常的嘛。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那肯定是熟了,而且熟透了,果实都摘下来了。那他生命还在继续,文学生命当然也没有就此枯竭,收拾好心情,再出发嘛,不要那么紧张焦虑,果子摘了一茬,他现在种下一茬嘛。这个短篇的合集只是其中一波小果子,甜枣不如苹果大,不能说枣儿不好吃啊。

以上。


不能白读,简单说几句。

全书12个短篇,莫言把自己代入角色之中,有种返乡见闻或者旧时回忆的味道。小说叙述空间不算广阔,基本集中在高密东北乡;时间上多为一个人的大半生,呈现了比较完整的生活历程。简单概括下立意,可以说是:那时风景那时人,今时另眼作别论。

小说著力展现旧日相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写他们的变与不变,前后反转及对比反差,似乎反复告诉人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莫言的笔触一扫从前的恣肆渲染,仿佛近人眼前的尘埃,看似无足轻重,却荡起涟漪,变幻成魔幻时空。《红镰》《地主的眼神》这两篇,有种古典小说里「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感觉,如遥远的历史回响嗖地凝固在今时此地,而人物的性格基因却强大无比,历经日月打磨而光辉闪耀。《晚熟的人》《斗士》写的是遭遇挫折又不依不饶、外强中干的人,他们见利就上却不会见好就收,最终失败实属必然,莫言点明了「晚熟」这个词和自己的态度。《红唇绿嘴》《等待摩西》著重写了人物前后命运、人物与时代间令人啼笑皆非的反差,现实的荒谬感扑面而来,而人性中的执著和温暖又让人唏嘘动容。《澡堂与红床》《天下太平》写的是社会底层边缘人的命运沉沦及生存逻辑的变异,凸现了强势与弱势之间的柔韧张力,让人有种猝不及防的失望和落寞。《贼指花》《希金普》《叶宁赛》写的是所谓文化人的虚伪、荒唐和狡诈,对所谓的艺术追求以莫大的讽刺,流露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失望情绪。《火光与口哨》则追忆了一个困难年代里人性与兽性的两极对立,普通人的压抑和反抗,歌颂了人性的纯真美好及勃勃生机,让人很容易就想到祥林嫂的反面。

有两篇值得特别一提。一是比较传奇的《火光与口哨》,用少年视角描述三叔三婶的传奇身世和人格魅力,同时运用了某种叙述诡计,让人起初以为主角是三叔,后来才明白是为三婶作铺垫,人物形象的塑造颇见功力。二是有些另类的《天下太平》,似乎按照西洋戏剧三一律(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人物)来写的,又有点后现代主义的荒诞和讽刺意味,莫言深厚的文学素养可见一斑。

莫言说自己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连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致辞时都是讲故事,十多年后的这本小说集照旧如此。12篇小说看似无关宏旨,不过是些普通的人情世事,然而说出来记下来,也就定格在历史当中了。这本小说集有种记实而非单纯写实的感觉,那年那地那人那事,有根有据,有名有姓。莫言有意无意地将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中国的一个缩影。

这本小说集聚焦的是那些沉寂在历史或社会边缘的人们。他们是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鲜活而有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努力和幸福,更有自己的失败和痛楚。他们大多处于社会底层,代表不了社会的大方向,却折射出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出人头地,但也从没有轻言放弃,甘于平庸或沉寂。他们一路从曲折中走来,为世上留下一星又一星的闪亮,让人们有所怀念慰藉,有所思考警惕。古典的人物,现代的形象,摹画出千古不变的世道人心。小说集里的故事自发原生,不事雕琢,似乎跟我们想像的农村有所不同,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存在隔膜。然而,它们实在太生动了,不由你不入心。

12篇小说读完,有种时过境迁、人心不古的沧桑感,有种周遭写遍、当时惘然的唏嘘感。这种心态随著小说中人事倥偬而浮沉悸动,令人感到百味杂陈。莫言既回到过去又站到现在,既关心他者的处境,又挂念自己的状态,有种不知其故但晓其味的觉悟。他让笔下的人物各寻各的归宿,各表各的情绪。不管来自哪里,去向何方,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生活在东北乡,都有共同的羁绊。他们来了,他们活著,他们走自己的路,活的自己的人生。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少与周边人们发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交集。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对错;对别人而言,也难言对错。他们有时会走到未知的阴影里,有时却别开生面地来到聚光灯下。当你以为他们处于人生低谷时,他们却似乎过得很顺心。当你以为他们不如意时,他们却收获了令人羡慕的金钱和荣誉。当你以为他们沉沦时,他们却总能潇洒自如地游走人间。当你以为烂泥扶不上墙时,他们却又似乎散发出勃勃生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你看不透那些人,看不透这个世界,还不如同莫言一样「不语」观自在的好。

莫言的创作思想单纯朴素。他显然不希望自己被情绪影响,更不想影响他的故事。他不刻意夸大其事,而往往是点到为止,自然形成一种张力。他不作哗众取宠之态,而是内敛精神,在小说内外淡然处之。他就像一个通达的老人,将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娓娓道来。在文字上他不事铺陈,只有简洁平淡,自然地呈现,读者尽可以意会。莫言没有辜负读者,相信我们也不会辜负莫言。

小说集《晚熟的人》并不厚,读后却感到充实,满足了我们对莫言的期待。不管读哪一篇,你都会进入一个新奇情境,遇到一些不得不关注的人和事,意识到他们在并不遥远却又陌生的时空里发生,让你感到自己像个过来人,又是一个现时的经历者。于是,莫言变得亲切起来,那些故事亲切起来,他的笔触更是亲切起来。这些奇妙的感觉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们仿佛也融入了莫言的在场身份,愿意与他一同出没于小说的世界,追索那些渐渐消逝的人和事。

对于这本小说集,我不敢妄加评论其地位和价值,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比较有条理地描绘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你可能询问过,现在的人们何以至此,从前的人们到底如何,但没人告诉你。虽说一代有人一代的记忆,但时光会磨灭一切,只有身为作家的莫言们,会会通过他们的小说,让你听到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心声。也正是因为这样,莫言他们这些已经老去的写作者才能保持热情,不停地书写我们所处的这片土地。

作为读者,要珍惜每一位写作者,尤其是那些执著于记录的人们。他们打破黑暗,将世界点亮,让后来的人们眼里有光,大胆地走在征程上。


刚刚读完,现在整个人瘫在床上像条死狗一样,这书后劲太大了……


比较早看过《生死疲劳》和《檀香刑》,感觉写的还是非常好的。

《晚熟的人》出了不久就买了,或许有诺奖的影响,但其实个人也蛮想买来看一下的,看一下为啥这么久才出书?新书能不能达到预期?会不会比较差导致大家批评他?

看完之后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一本小说集,故事内容风格跟上面两本看过的小说感觉还是有很大转变的,应该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新尝试,这一点感觉也挺好。

总体还是推荐的,每个故事也都不长,挺快就能看完的。

晚熟的人 莫言新书京东¥ 57.20去购买?

然后可以说一下故事本身,感觉还是不错的,其中好几个故事都还有印象。

比如:左镰、贼指花、诗人金希普、澡堂与红床、红唇绿嘴、火把与口哨。

左镰:让我思考小孩子们的一些举动,有时候其实很难责难他们,但后果就是时常让人难以承受,不一定就能将对错说清楚的。第一人称的描写,莫言完全能驾驭的住的,写的感觉还是比较深的。

贼指花:对几个人物的刻画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从行为、语言、心理上,描写的都比较入微,看完也还是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到底谁是贼?

诗人金希普:只感觉金希普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很多人身上其实有他的影子。

澡堂与红床:隐晦的对话中传达出非常丰富的信息,关于对话的描写非常好,让人不禁想像这女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红唇与绿嘴:突然一下子现代化了,感觉是不是莫言一时有感而发,比较有讽刺意味的一篇吧。

火把与口哨:最后的三婶的寻找,从第八节开始吧,画面感非常强烈。一下子代入感非常强烈,很令人共情,整部书中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比较饱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