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不到就get不到了。世界上的东西难不成你都能get到?

古典地位高吧?但几个人听呢?说真的,听古典的比你们口里的小众还要小众。所以说为什么这么多人get不到古典呢?

而且也没见重塑被捧得很高啊。。我这些天在知乎刷到有关的问题里,十有七八是在踩的,谁捧了?阿猫阿狗都在或明或暗的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东西国外早玩儿烂了」,以此来拚命表现自己见多识广呢。


对彭磊的采访岒泃的视频 · 9012 播放

现场我也完完整整地听完了,说实话和彭磊说的一样,没有听懂,可能水准不太够。

说实在话,重塑的这场确实有惊艳之处,比如曲子的bass线(多听一会儿还觉得挺带感的),还有后半段刘敏的声音。可是听完之后,我同样觉得一时半会儿get不到点,看到重塑直接冲到榜一,简直怀疑跟不上大众审美了。

重塑确实名气大,如果真的是按名气来投票倒还说得过去,如果不是,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这支乐队本身就是走小众风格,选的曲目也是词曲都晦涩难懂,单单考虑台上几分钟时间所呈现出来的,按照一般人的音乐审美,恐怕得票真不会很高。至于现场票为什么这么高,我想和出场前铺垫的那么多「国际化」、「高级感」这些印象不无关系,这大概是节目组的主意,我也不想吐槽。至于观众具体的心理活动,那就因人而异了。

对于重塑的真乐迷,我表示尊重。虽然我欣赏不来,这是我的遗憾。人与人的感受和审美本来就不尽相同,没必要分什么高级不高级,也不必讲什么装不装。听音乐这事儿本来也就是让自己开心嘛,如果当成一个定义自己或者别人的标签,听音乐的乐趣就没了。


音乐,文学作品也好画作,摄影作品等造型艺术也好。

我欣赏的是什么呢?

这些东西是如何影响人的呢?

其实是通过视觉听觉内心的想像来影响人的情绪,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共情,才是一个好的作品。

大调也好小调也罢,节奏型拍速,这些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情绪波动。

我大概说几个不是太抽象的感觉。

氛围感,空间感,紧张,放松,快乐,悲伤。

越复杂的情感,可能就会用越复杂歌词或者是编曲来表现。

重塑的东西讲真话,没给我带来声临其境的感觉。

我不知道他要讲什么,我无法共情。

说他们高级的,高级在哪里呢?

引经据典和咬文嚼字,说的可能是同一件事,但是含义完全不同。

一个完全主观的东西,只有喜欢和不喜欢。

如果用高级和低级来评价,那么应该是差不多的内容我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出了不同的效果。

所谓的高级是表达什么内容或者情绪高级了呢?

相比拐弯抹角,我更喜欢有话直说。

如果拐弯抹角的说一件事是高级的话,我宁可低级?


你为什么get不到重塑雕像的权利点别人怎么知道,你不喜欢问你自己呗。

为什么被捧的那么高这个可以说说。

首先后朋克就是摇滚乐之王

当然这个东西不是很好解释,不妨用足球来打个比方!

如果说摇滚乐风格组个球队,那后朋克就相当于旧时代的10号发动机,新时代的组织型后腰!他可能技术体力身板都不是最强的,但通常是意识最好,大局观最强,和所有其他队友传接串联联系最密切的!

所以我们一般说的「球王」通常就是这种中场核心,最大程度体现出足球运动的魅力!

后朋克同理,最大程度体现出摇滚乐的魅力!

当然这个位置也容易出混子、隐身人、散步帝、回传帝……而重塑作为国内这个风格的佼佼者,就更加是领先群伦!所以他们自然会被其他乐队推崇,捧得很高!

当然也会有不服某些优秀中场的,这样的球员通常被称为球盲鉴定器!

那么同理,重塑也就是乐盲鉴定器!


重塑雕像的权利——我很早就知道这支乐队了。主要因为他们的乐队名酷得像一场当代艺术展览,又散发出一种吸引人挖掘和探寻的神秘气息。但早些年我听了几首他们的歌,发现实在难以接受,所以就开开心心回去听万青了。这几天借著乐夏带来的热情,又把这首Pigs in the river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总算慢慢找到了一点点快感。

我擅自给重塑的风格「乱」起了一个名字,仅代表我内心的感受:矩阵摇滚——是的,与我刚刚que到的万能青年旅舍完完全全相反,重塑的音乐风格是结构化的、去人性化的、数学感和逻辑感极强的、以及从头到尾坚持著冷酷的、机械感的计算与彻底的控制的。而万青是浪漫且飘逸的、诗性的、拥抱平凡生活的、美而悲悯,且富有强烈人文关怀气息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没有必要分出孰高孰低,但用于创作音乐,(以及音乐欣赏原本就是非常偏感性的活动)哪种更容易被人接受,哪种更没有门槛儿,却是一目了然。

重塑这样的一支乐队,我只能说佩服、欣赏,令我开阔眼界,却无法说我喜欢。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听歌的时候更期待歌曲带给我更多精神的、情感的触动,哪怕是稍显刻意的「煽情」(有些人就这么说福禄寿,但我不认为是煽情,没错福禄寿我太喜欢了。)说来有趣,乐队的夏天现场版,因为华东的键盘临场出故障了,他不得不将那段键盘旋律用吹口哨的形式演绎出来以救场——这恰恰打破了重塑向来一成不变的创作和美学理念:精确、理性与绝对的控制。这是他们的一个小小演出事故,但在我看来,这种临时的不可控,这一小段用来救场的口哨,却反而成为了难得的亮点,为这首歌增加了一丝人气和戏剧感。至于对音乐的创作,我个人认同的观点是:艺术创作需要偶尔沉浸于一些无意识的状态,才会达到平常难以触及的更高点,这也就是所谓的「神来之笔」了。这可能是很多很多乐队都在追求的东西,而重塑却一直在尽力避免。但从这个角度来反向推断,认为重塑是中国最重视差异性、而且创作能力非常强的乐队(可能没有之一),应该是很合理了。


谁捧了→_→不是随处贬?后朋是现场音乐,靠一堆合成器拼。更何况受尼克凯夫影响这么大的重塑,如果不是节目剪辑问题堆出一个这样的形象,大多数人顶多是无感而不是讨厌。现在讨论重塑的问题都带有节目里的刻板印象。倒是无所谓什么,他们的音乐还是有思想的。所谓的抄袭不考虑和弦走向,编曲思路,都是耍流氓。不过现在这情况就是一堆人在耍流氓。。


一支过誉且装逼的抄袭乐队。

大众很多时候都容易被装逼犯误导,然后再自诩小众高逼格,一般人听不懂,于是一帮装逼小资就爱了。

先去听听joy division和一堆北欧后朋或者古典金属?


先听nick cave《red right hand》,再听 重塑《pigs in the river》。我就觉得像,别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好说。

好想跟楼下评论里口吐芬芳的心窍同学对线哦,就折叠的那个回答。没想到这么怂,骂了句脏话就拉黑我了,对线机会都不给。知乎都是些什么操作,不准别人说自己喜欢乐队的不好哦。这可不是个合格的重塑粉丝。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觉得不好听,听不明白,那就不听好了,跳过,去听你觉得喜欢的,我看乐夏也不是每个乐队都听,不喜欢就拉进度条。

你听肖斯塔科维奇也get不到他老人家的点,但是不影响他老人家的地位。

作品面向的受众不一样。


你多听几遍,脑子里算都是这种异常带感的旋律。刚听重塑的歌真的无感,然后就是上头了。听懂我觉我说不上,但反正带感。

音乐这东西确实是有门槛的,越高级的音乐欣赏的人越少,你看古典吉他大师杨雪霏,日本指弹大师岸部真明,押尾。小松原俊等听的人更少,你看看音乐软体里的评论少的可怜,但你不能就因此说他们的音乐不优秀。


要是他们这么容易被人get,中国音乐市场就不会这么口水了。


哪有被捧得那么高 看到的是一片听不懂说装x的人。

退一步讲,音乐就没有听不听得懂。懂乐理、乐器的人可以分析编曲、旋律、乐器、合声,懂唱歌的可以分析主唱的歌声,摇滚乐听得多的人可以分析音乐风格,音乐风格的演变,分析重塑在乐圈的地位。除开这些具体可分析的东西,音乐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看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喜欢迷幻的人可能就一下子被pigs in the river打动了,你问他们听到了什么,他们可能也说不出来,就是喜欢那种氛围,那种音乐一想起脑子里就开始划过的无数想像。

如果你什么都没感觉到,那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乐队的错。只能说,重塑现在不在你的审美里。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毕竟音乐这种东西抛开硬性的技术层面可以分析,其他的好坏是没有评价标准的。


关于音乐里的level的问题,说几句

音乐当然是分level的,你永远没法把凤凰传奇和巴赫放在一起比较。 音乐不是完全感性的东西,里面蕴含的乐理、架构、动机、技巧是非常非常考究的;的确,感情的力量会主导很多听歌的感受,但是技术就是技术,没达到那个level就是没达到那个level。 同理,欣赏水平也是一个道理,只爱听凤凰传奇的人,是听不了新裤子痛仰之类的,为什么,我说难听点就是不配,为啥不配,说白了就是格局、品味、鉴赏能力不够。

所以,说get不到重塑音乐「高级」之类的朋友,你可能还需要提升一些你听音乐的鉴赏能力。


音乐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东西,你不喜欢,自然有人喜欢。

但是比较讨厌主唱用音乐风格标榜自己的高级的行为。

风格这东西只是音乐的皮肉,并不是音乐的核和灵魂。

音乐的风格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穿的衣服,而不是一个人。

一首歌可以用很多种不同风格演绎,可以改编成重金属,也可以用不插电唱,还能改编成bassanova,但这首歌的核还在那。

举个例子,一个人说我今天穿的乔丹鞋,我就是高级的人,这不是很可笑吗?

如果你说重塑的风格就是他们的核心,我也只能说他们的核心太空洞了。

形式大于内容。

在听重塑之前我已经接触过一些外国的后朋乐队,所以并没有觉得他们说的风格有多高级。

不少人喜欢用小众和自己听不懂的东西来作为装逼的工具。

见过大批说喜欢重塑的人,歌单里都是痛仰,谢天笑那种土摇。

摆明我的个人立场,我不认为16小结一直重复,配合小猪在河里的念白的歌就是高级。

更不觉得这有什么前卫的。毕竟70年代就有人玩过了。

标榜复杂性和结构严谨性的,怕是没有听过前卫金属核或者DJENT之类的音乐吧。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现场确实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在中国算是很有特点的乐队。

但这不足以让我喜欢听他们的音乐。


因为重塑的音乐很阴气,不阳光,不正能量,「好听」的几率大大降低。如果你想get到这类音乐的点,你可以去多听听这类后朋克音乐。比如joy division,the cure, 包豪斯之类的。听完一圈你就可能get到了。另外音乐这东西跟吃饭一样,总有喜欢的不喜欢的。比如我听到学猫叫隔壁老樊就想窜稀跑肚,但我听到何曼婷的我要吃肉肉就想到了师老党立,就想到了转反,想到了一美元炸鸡,想到了血必净,想到了华为鸿蒙斡旋家等等,然后就循环了无数次。

另外你说重塑为何捧的如此高,因为乐夏走的是逼格路线,如果说其他综艺节目拼戏剧性拼哥哥姐姐的颜。那么乐夏就是比拼乐队的资历,逼格,出场顺序和现场的闹腾程度。别问,问就是这些乐队「海量专,精确算,比你懂,比我懂」,懂?当然我还是很喜欢重塑的啦~


今天刚刚听到这个乐队,感觉听起来还不错,编

排很有趣,足够阴冷。

感觉哪里还不够。期待新作品。


我觉得get不到很正常,后朋和其他和很多摇滚形式一样,属于小众音乐的范畴,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所喜爱的。而不是像英摇,硬摇,激流等那么老少咸宜


有些答案真是……

你不喜欢就不喜欢呗,非要搞得我听重塑是在装逼,是在犯罪似的

现在又不是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

要我说,某些哭惨的歌才真的是无病呻吟,专门拿来装逼用的

还有这种类型的问题真的很Low

之前类似的还有 五条人 万青 痛仰 新裤子等等

怎么你不喜欢,我就不能喜欢了?喜欢了就是装逼?


首先需要足够的听歌量,其次要去到现场!!!有机会一定要听现场live,这样才有可能get到,当然get之后是否喜欢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重塑雕像的权利,满足了我的控制欲和病态的感性

我也是刚刚看乐夏2,喜欢上这个乐队。

里面太多老大哥,老艺术家,虽然他们的水准很高,但是我有点get不了他们的情怀,也有可能是我还小,听的很少;

因为我这个小年轻,尤其是物质条件还比较丰富环境下的人,没有那么多为了温饱和家庭离合的故事,从小做的事,就是升学和考高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的大概就是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状态,但是确确实实没偷没抢没作弊没开后门,靠上课做题衡水式教育取得的成绩,比起特权来说好很多吧。

我印象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高中的音乐老师,她给我们不是一起大合唱,而且让我们去听交响乐,一些经典欧洲音乐家的音乐,真的很艰涩,一点都不好听,真的很难听,我学到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有些音乐是需要思考的。

语文老师也给我们看一些小说,博尔赫斯,卡夫卡,我的天一点都不好看,但是仔细去思考去啃,感觉就出来了。我的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练我们的草稿纸和答题卷,那个工整度,一步一步推到,可以做到,我草稿纸可以拿来当答卷,我的答题卷任何一个地方算错,我都可以回到最后对的那一步,那种控制欲简直了。

重塑的音乐很控制段落,很苛刻,不相信灵感,这跟我这些不那么聪明,但是足够努力考试的同学来说很有共鸣,我不相信高考高分作文是考场上写出来的,它一定是平时对各种类型作文反复训练到一些好的语料和名言事例,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大概重塑给带来的感觉,就是那种强烈的控制欲,我不相信情怀眼泪,你可以是天才,突然考到第一,但是我可以永远考在前五,但是天才一下子情绪不对了,就容易马失前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