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不到就get不到了。世界上的東西難不成你都能get到?

古典地位高吧?但幾個人聽呢?說真的,聽古典的比你們口裡的小眾還要小眾。所以說為什麼這麼多人get不到古典呢?

而且也沒見重塑被捧得很高啊。。我這些天在知乎刷到有關的問題裏,十有七八是在踩的,誰捧了?阿貓阿狗都在或明或暗的表達同一個意思:「這東西國外早玩兒爛了」,以此來拚命表現自己見多識廣呢。


對彭磊的採訪岒泃的視頻 · 9012 播放

現場我也完完整整地聽完了,說實話和彭磊說的一樣,沒有聽懂,可能水準不太夠。

說實在話,重塑的這場確實有驚艷之處,比如曲子的bass線(多聽一會兒還覺得挺帶感的),還有後半段劉敏的聲音。可是聽完之後,我同樣覺得一時半會兒get不到點,看到重塑直接衝到榜一,簡直懷疑跟不上大眾審美了。

重塑確實名氣大,如果真的是按名氣來投票倒還說得過去,如果不是,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這支樂隊本身就是走小眾風格,選的曲目也是詞曲都晦澀難懂,單單考慮臺上幾分鐘時間所呈現出來的,按照一般人的音樂審美,恐怕得票真不會很高。至於現場票為什麼這麼高,我想和出場前鋪墊的那麼多「國際化」、「高級感」這些印象不無關係,這大概是節目組的主意,我也不想吐槽。至於觀眾具體的心理活動,那就因人而異了。

對於重塑的真樂迷,我表示尊重。雖然我欣賞不來,這是我的遺憾。人與人的感受和審美本來就不盡相同,沒必要分什麼高級不高級,也不必講什麼裝不裝。聽音樂這事兒本來也就是讓自己開心嘛,如果當成一個定義自己或者別人的標籤,聽音樂的樂趣就沒了。


音樂,文學作品也好畫作,攝影作品等造型藝術也好。

我欣賞的是什麼呢?

這些東西是如何影響人的呢?

其實是通過視覺聽覺內心的想像來影響人的情緒,讓人們產生強烈的共情,纔是一個好的作品。

大調也好小調也罷,節奏型拍速,這些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情緒波動。

我大概說幾個不是太抽象的感覺。

氛圍感,空間感,緊張,放鬆,快樂,悲傷。

越複雜的情感,可能就會用越複雜歌詞或者是編曲來表現。

重塑的東西講真話,沒給我帶來聲臨其境的感覺。

我不知道他要講什麼,我無法共情。

說他們高級的,高級在哪裡呢?

引經據典和咬文嚼字,說的可能是同一件事,但是含義完全不同。

一個完全主觀的東西,只有喜歡和不喜歡。

如果用高級和低級來評價,那麼應該是差不多的內容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出了不同的效果。

所謂的高級是表達什麼內容或者情緒高級了呢?

相比拐彎抹角,我更喜歡有話直說。

如果拐彎抹角的說一件事是高級的話,我寧可低級?


你為什麼get不到重塑雕像的權利點別人怎麼知道,你不喜歡問你自己唄。

為什麼被捧的那麼高這個可以說說。

首先後朋克就是搖滾樂之王

當然這個東西不是很好解釋,不妨用足球來打個比方!

如果說搖滾樂風格組個球隊,那後朋克就相當於舊時代的10號發動機,新時代的組織型後腰!他可能技術體力身板都不是最強的,但通常是意識最好,大局觀最強,和所有其他隊友傳接串聯聯繫最密切的!

所以我們一般說的「球王」通常就是這種中場核心,最大程度體現出足球運動的魅力!

後朋克同理,最大程度體現出搖滾樂的魅力!

當然這個位置也容易出混子、隱身人、散步帝、回傳帝……而重塑作為國內這個風格的佼佼者,就更加是領先羣倫!所以他們自然會被其他樂隊推崇,捧得很高!

當然也會有不服某些優秀中場的,這樣的球員通常被稱為球盲鑒定器!

那麼同理,重塑也就是樂盲鑒定器!


重塑雕像的權利——我很早就知道這支樂隊了。主要因為他們的樂隊名酷得像一場當代藝術展覽,又散發出一種吸引人挖掘和探尋的神祕氣息。但早些年我聽了幾首他們的歌,發現實在難以接受,所以就開開心心回去聽萬青了。這幾天借著樂夏帶來的熱情,又把這首Pigs in the river反反覆復聽了好幾遍,總算慢慢找到了一點點快感。

我擅自給重塑的風格「亂」起了一個名字,僅代表我內心的感受:矩陣搖滾——是的,與我剛剛que到的萬能青年旅舍完完全全相反,重塑的音樂風格是結構化的、去人性化的、數學感和邏輯感極強的、以及從頭到尾堅持著冷酷的、機械感的計算與徹底的控制的。而萬青是浪漫且飄逸的、詩性的、擁抱平凡生活的、美而悲憫,且富有強烈人文關懷氣息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必要分出孰高孰低,但用於創作音樂,(以及音樂欣賞原本就是非常偏感性的活動)哪種更容易被人接受,哪種更沒有門檻兒,卻是一目瞭然。

重塑這樣的一支樂隊,我只能說佩服、欣賞,令我開闊眼界,卻無法說我喜歡。因為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在聽歌的時候更期待歌曲帶給我更多精神的、情感的觸動,哪怕是稍顯刻意的「煽情」(有些人就這麼說福祿壽,但我不認為是煽情,沒錯福祿壽我太喜歡了。)說來有趣,樂隊的夏天現場版,因為華東的鍵盤臨場出故障了,他不得不將那段鍵盤旋律用吹口哨的形式演繹出來以救場——這恰恰打破了重塑向來一成不變的創作和美學理念:精確、理性與絕對的控制。這是他們的一個小小演出事故,但在我看來,這種臨時的不可控,這一小段用來救場的口哨,卻反而成為了難得的亮點,為這首歌增加了一絲人氣和戲劇感。至於對音樂的創作,我個人認同的觀點是:藝術創作需要偶爾沉浸於一些無意識的狀態,才會達到平常難以觸及的更高點,這也就是所謂的「神來之筆」了。這可能是很多很多樂隊都在追求的東西,而重塑卻一直在儘力避免。但從這個角度來反向推斷,認為重塑是中國最重視差異性、而且創作能力非常強的樂隊(可能沒有之一),應該是很合理了。


誰捧了→_→不是隨處貶?後朋是現場音樂,靠一堆合成器拼。更何況受尼克凱夫影響這麼大的重塑,如果不是節目剪輯問題堆出一個這樣的形象,大多數人頂多是無感而不是討厭。現在討論重塑的問題都帶有節目裏的刻板印象。倒是無所謂什麼,他們的音樂還是有思想的。所謂的抄襲不考慮和絃走向,編曲思路,都是耍流氓。不過現在這情況就是一堆人在耍流氓。。


一支過譽且裝逼的抄襲樂隊。

大眾很多時候都容易被裝逼犯誤導,然後再自詡小眾高逼格,一般人聽不懂,於是一幫裝逼小資就愛了。

先去聽聽joy division和一堆北歐後朋或者古典金屬?


先聽nick cave《red right hand》,再聽 重塑《pigs in the river》。我就覺得像,別的咱也不敢說,咱也不好說。

好想跟樓下評論裏口吐芬芳的心竅同學對線哦,就摺疊的那個回答。沒想到這麼慫,罵了句髒話就拉黑我了,對線機會都不給。知乎都是些什麼操作,不準別人說自己喜歡樂隊的不好哦。這可不是個合格的重塑粉絲。


我的觀點是,如果你覺得不好聽,聽不明白,那就不聽好了,跳過,去聽你覺得喜歡的,我看樂夏也不是每個樂隊都聽,不喜歡就拉進度條。

你聽肖斯塔科維奇也get不到他老人家的點,但是不影響他老人家的地位。

作品面向的受眾不一樣。


你多聽幾遍,腦子裡算都是這種異常帶感的旋律。剛聽重塑的歌真的無感,然後就是上頭了。聽懂我覺我說不上,但反正帶感。

音樂這東西確實是有門檻的,越高級的音樂欣賞的人越少,你看古典吉他大師楊雪霏,日本指彈大師岸部真明,押尾。小松原俊等聽的人更少,你看看音樂軟體裏的評論少的可憐,但你不能就因此說他們的音樂不優秀。


要是他們這麼容易被人get,中國音樂市場就不會這麼口水了。


哪有被捧得那麼高 看到的是一片聽不懂說裝x的人。

退一步講,音樂就沒有聽不聽得懂。懂樂理、樂器的人可以分析編曲、旋律、樂器、合聲,懂唱歌的可以分析主唱的歌聲,搖滾樂聽得多的人可以分析音樂風格,音樂風格的演變,分析重塑在樂圈的地位。除開這些具體可分析的東西,音樂給不同的人帶來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看到的畫面都是不一樣的。喜歡迷幻的人可能就一下子被pigs in the river打動了,你問他們聽到了什麼,他們可能也說不出來,就是喜歡那種氛圍,那種音樂一想起腦子裡就開始劃過的無數想像。

如果你什麼都沒感覺到,那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樂隊的錯。只能說,重塑現在不在你的審美里。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畢竟音樂這種東西拋開硬性的技術層面可以分析,其他的好壞是沒有評價標準的。


關於音樂裏的level的問題,說幾句

音樂當然是分level的,你永遠沒法把鳳凰傳奇和巴赫放在一起比較。 音樂不是完全感性的東西,裡面蘊含的樂理、架構、動機、技巧是非常非常考究的;的確,感情的力量會主導很多聽歌的感受,但是技術就是技術,沒達到那個level就是沒達到那個level。 同理,欣賞水平也是一個道理,只愛聽鳳凰傳奇的人,是聽不了新褲子痛仰之類的,為什麼,我說難聽點就是不配,為啥不配,說白了就是格局、品味、鑒賞能力不夠。

所以,說get不到重塑音樂「高級」之類的朋友,你可能還需要提升一些你聽音樂的鑒賞能力。


音樂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東西,你不喜歡,自然有人喜歡。

但是比較討厭主唱用音樂風格標榜自己的高級的行為。

風格這東西只是音樂的皮肉,並不是音樂的核和靈魂。

音樂的風格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穿的衣服,而不是一個人。

一首歌可以用很多種不同風格演繹,可以改編成重金屬,也可以用不插電唱,還能改編成bassanova,但這首歌的核還在那。

舉個例子,一個人說我今天穿的喬丹鞋,我就是高級的人,這不是很可笑嗎?

如果你說重塑的風格就是他們的核心,我也只能說他們的核心太空洞了。

形式大於內容。

在聽重塑之前我已經接觸過一些外國的後朋樂隊,所以並沒有覺得他們說的風格有多高級。

不少人喜歡用小眾和自己聽不懂的東西來作為裝逼的工具。

見過大批說喜歡重塑的人,歌單裏都是痛仰,謝天笑那種土搖。

擺明我的個人立場,我不認為16小結一直重複,配合小豬在河裡的唸白的歌就是高級。

更不覺得這有什麼前衛的。畢竟70年代就有人玩過了。

標榜複雜性和結構嚴謹性的,怕是沒有聽過前衛金屬核或者DJENT之類的音樂吧。

當然不可否認他們現場確實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在中國算是很有特點的樂隊。

但這不足以讓我喜歡聽他們的音樂。


因為重塑的音樂很陰氣,不陽光,不正能量,「好聽」的幾率大大降低。如果你想get到這類音樂的點,你可以去多聽聽這類後朋克音樂。比如joy division,the cure, 包豪斯之類的。聽完一圈你就可能get到了。另外音樂這東西跟喫飯一樣,總有喜歡的不喜歡的。比如我聽到學貓叫隔壁老樊就想竄稀跑肚,但我聽到何曼婷的我要喫肉肉就想到了師老黨立,就想到了轉反,想到了一美元炸雞,想到了血必凈,想到了華為鴻蒙斡旋家等等,然後就循環了無數次。

另外你說重塑為何捧的如此高,因為樂夏走的是逼格路線,如果說其他綜藝節目拼戲劇性拼哥哥姐姐的顏。那麼樂夏就是比拼樂隊的資歷,逼格,出場順序和現場的鬧騰程度。別問,問就是這些樂隊「海量專,精確算,比你懂,比我懂」,懂?當然我還是很喜歡重塑的啦~


今天剛剛聽到這個樂隊,感覺聽起來還不錯,編

排很有趣,足夠陰冷。

感覺哪裡還不夠。期待新作品。


我覺得get不到很正常,後朋和其他和很多搖滾形式一樣,屬於小眾音樂的範疇,並不是為大多數人所喜愛的。而不是像英搖,硬搖,激流等那麼老少咸宜


有些答案真是……

你不喜歡就不喜歡唄,非要搞得我聽重塑是在裝逼,是在犯罪似的

現在又不是那個越窮越光榮的年代

要我說,某些哭慘的歌才真的是無病呻吟,專門拿來裝逼用的

還有這種類型的問題真的很Low

之前類似的還有 五條人 萬青 痛仰 新褲子等等

怎麼你不喜歡,我就不能喜歡了?喜歡了就是裝逼?


首先需要足夠的聽歌量,其次要去到現場!!!有機會一定要聽現場live,這樣纔有可能get到,當然get之後是否喜歡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重塑雕像的權利,滿足了我的控制慾和病態的感性

我也是剛剛看樂夏2,喜歡上這個樂隊。

裡面太多老大哥,老藝術家,雖然他們的水準很高,但是我有點get不了他們的情懷,也有可能是我還小,聽的很少;

因為我這個小年輕,尤其是物質條件還比較豐富環境下的人,沒有那麼多為了溫飽和家庭離合的故事,從小做的事,就是升學和考高分,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大概就是所謂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狀態,但是確確實實沒偷沒搶沒作弊沒開後門,靠上課做題衡水式教育取得的成績,比起特權來說好很多吧。

我印象裏,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高中的音樂老師,她給我們不是一起大合唱,而且讓我們去聽交響樂,一些經典歐洲音樂家的音樂,真的很艱澀,一點都不好聽,真的很難聽,我學到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有些音樂是需要思考的。

語文老師也給我們看一些小說,博爾赫斯,卡夫卡,我的天一點都不好看,但是仔細去思考去啃,感覺就出來了。我的物理老師和數學老師,練我們的草稿紙和答題卷,那個工整度,一步一步推到,可以做到,我草稿紙可以拿來當答卷,我的答題卷任何一個地方算錯,我都可以回到最後對的那一步,那種控制慾簡直了。

重塑的音樂很控制段落,很苛刻,不相信靈感,這跟我這些不那麼聰明,但是足夠努力考試的同學來說很有共鳴,我不相信高考高分作文是考場上寫出來的,它一定是平時對各種類型作文反覆訓練到一些好的語料和名言事例,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

大概重塑給帶來的感覺,就是那種強烈的控制慾,我不相信情懷眼淚,你可以是天才,突然考到第一,但是我可以永遠考在前五,但是天才一下子情緒不對了,就容易馬失前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