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看到人捏著花生吃,大腦里某個和它自己捏著花生吃時一樣會啟動的地方也有反應。

如果光看到花生沒反應。如果光看到人手空空地做出個拿的動作也沒有反應。但是如果是人捏花生吃,即使把動作的最後一部分遮住了還是會有反應。

鏡像神經元主要在F5那附近吧。當自己執行某個動作或看到別人執行某個相似的動作時被啟動。

對於理解他人的意願也有幫助。要結合環境和動作一起看。

比如同一個拿茶杯的動作,如果環境是整齊的茶桌和餐具,你會覺得這人是在端著杯子喝茶,但如果是一個一桌殘渣碎末亂七八糟的景象的話,你就會覺得這人是在收拾茶具。

看到別人痛苦時你自己心裡也不舒服就好像你自己也在受苦一樣(你把別人的痛苦想像到自己身上。)

看到別人的笑容你自己臉上的肌肉也蠢蠢欲動跟著想笑。兔死狐悲,咱國人其實老早就總結出這個道理了。

如果鏡像神經元不對頭的話-》自閉症,社交問題,難以理解他人的意願和情感的表達。

天生無法感知疼痛的人可以通過鏡像神經元去理解他人的痛苦,可以感受到「心理上的痛苦」。我覺得尷尬恐懼症也是這道理,每次看到小說/電視劇里的角色出糗時都尷尬到無法繼續看下去,那叫一個感同身受啊!!!!(看小黃文小黃漫時會興奮可以趁機擼一發好入睡也是同理吧。


深夜手機碼字粗略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有這樣一句話來描述1996年義大利科學家對鏡像神經元的發現:鏡像神經元於心理學如同DNA於生物學。從這句話便可知道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對心理學等學科的影響,我的老師更是斷言在未來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必得諾貝爾獎,至於這一點就不做評價了。鏡像神經元發現以來引起了巨大的爭論,有人推崇至極也有人不屑一顧,這裡和神經科學的觀點有極大的關係,說到這裡需要提到笛卡爾的二元論,生理先行?心理先行?這個問題在鏡像神經元被發現後面的模糊起來,因為無意識中無時不刻不在運行的鏡像神經元系統有一個重要的特性:觀察即理解。何為觀察即理解,用心理學上的名詞來說就是自他同一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系統,要去說明它無法一言以概,最近來生物學上對於遺傳信息對腦內神經傳達物質的研究一直是熱門,鏡像神經元作為對於自閉症等社交障礙方面的精神疾病可能具有巨大影響的也是備受矚目。同時,對於研究人類的學習認知過程也有極大的幫助。關於鏡像神經元,各方的研究現在都在進行,作為我們自他理解的腦內重要系統,相信對於鏡像神經元的研究會對神經科學,心理學等造成更大的影響。回答的十分粗略,如有空可能還會來詳細說說,鏡像神經元在初次接觸之後就讓我忘不掉的讓人著迷的東西,簡直愛不釋手。感興趣的話建議題主看看血清素的遺傳因子對情緒影響的關係,Helmholtz的知覺是腦內的無意識推論等等結合起來思考一下屬於高次運動神經元的鏡像神經元系統,會覺得十分有趣的。

有一本書介紹了很多鏡像神經元的知識,

神秘的鏡像神經元 (豆瓣)

搬運一下目錄,

01猴子大腦中的意外收穫——發現鏡像神經元

1988年,以賈科莫·里佐拉蒂為首的一群神經科學家,在義大利帕爾馬開展了一項實驗研究。當時的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項研究恆河猴前運動皮層神經元如何控制抓握動作的基礎性研究,竟會引發一場席捲心理學界的理論風暴。猴子大腦中那些被他們命名為「鏡像神經元」的微小細胞,即將成為解開人類心理謎題的鑰匙。能夠理解動作的神經元從F5區到布洛卡區02人類心智的「DNA」——鏡像神經元引發熱潮拉馬錢德蘭斷言:「鏡像神經元對於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意義,將如同DNA對於生物學的意義一樣。」隨著鏡像神經元理論在語言、心智解讀、共情和自閉症等問題上的應用,鏡像神經元一夜之間成了學術界萬眾矚目的明星。鏡像模仿機制不斷擴展無處不在的鏡像神經元03從猴子到人類——探索人類鏡像系統猴子和人類畢竟是不同的物種。當我們從某個物種那兒收集到證據,並想利用這些證據對另一個物種進行推斷時,需要謹慎為之。如果兩個系統的反應是不同的,我們如何能斷定兩者具有相同的功能,甚至所測結果來自同樣的神經網路呢?

人類鏡像系統的早期研究:物種間差異被忽略

繼續探索:在人類大腦中發現類鏡像系統04逆行的行星——鏡像神經元理論中的異常現象基於常識的直覺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地心說對哲學、科學和宗教的影響持續了好幾個世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異常現象,無法利用這個理論進行解釋。對於鏡像神經元,我們也可能面臨著相同的情形。異常現象1:說不出,但能聽懂異常現象2:做不出,但能理解異常現象3:無法執行動作,但能識別動作異常現象4:面癱沒有表情,但能理解情緒異常現象5:映射可能會阻礙恰當的反應異常現象6:鏡像系統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異常現象7:大腦對內容與方式的加工是分離的

異常現象8:理解在前,模仿在後異常現象說明了什麼05大腦如何聽懂人言——言語知覺的神經基礎語言是鏡像神經元理論的核心,同時也是檢驗該理論的一塊重要試金石。鏡像神經元理論祭出言語知覺的運動理論作為自己的論證基礎,然而對語言障礙患者的研究似乎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我們聽到的是語音還是發音動作鏡像神經元是否可以驗證運動理論不會說話的患者能否聽懂人言運動系統對語義理解的深層次作用06通過身體來理解——運動理解的神經基礎

心理並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聯結,而是一個主動對信息進行加工的裝置。那麼大腦是如何加工信息的呢?具身觀認為,我們的運動系統對於運動理解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運動的意義就藏在運動系統之中。

信息加工:人腦計算機具身認知:依靠感覺和運動認知世界概念性知識是完全抽象的嗎從具身觀到模仿和鏡像神經元07三明治還是三位一體——感覺、運動、理解的關係認知加工並不是夾在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兩片麵包之間的肉片,三者構成一個層次分明的三明治。相反,如果沒有了感覺信息,運動系統就變得盲目了;而運動系統中也蘊含著有助於感覺加工的信息。二者緊密合作,這才誕生了更高級的認知理解。沒有感覺就無法運動運動促進了知覺和理解超越感覺和運動,達到抽象理解

重新搭建動作理解的神經網路

08人類天生愛模仿——模仿的神經基礎我們這個物種表現出了創造性和思維,所有人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證據就是,對於再創造和模仿,我們都表現出了強烈的癖好,這兩種癖好相互補充,在我們快速心理發展的早期表現得尤為突出。模仿是我們生而為人的關鍵能力鏡像神經元是模仿的神經基礎嗎重新定義模仿猴子也模仿人類的模仿為何更勝一籌09破碎的魔鏡與強烈的世界——解讀自閉症破鏡理論和心智化損傷理論都是圍繞「自閉症缺乏什麼」來展開的,但它們並不是唯一的可能性。或許,自閉症患者所體驗到的並不是一個社會性匱乏的世界,而是一個社會性過於強烈的世界。

同樣的行為,不同的理解

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破鏡理論和心智化損傷理論強烈世界假說10在科學之路上曲折前行——展望鏡像神經元的未來對於在20世紀上半葉主導著心理學的行為主義來說,心理的計算理論是一種針鋒相對的觀點;而現在,就像鐘擺一樣,計算性觀點正朝著一種紮根於環境的具身觀擺動。鐘擺的擺動,理論的交鋒,以及它們所得出的結果,正是科學理論不斷進化前進的必經之路。踢倒舊屋:鏡像神經元神話不再修建新房:預測性編碼理論初探


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直接體驗了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方式。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患有自閉症的人,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的鏡像神經元受到了損害。

本質,我們都是一群 mirror neuron群的交流與同感,東方強調共性,同感,慈悲,

兩個問題:

1.mirror neuron與同情心,慈悲,佛教的關係?2.人類進化為什麼比其他物種快?因為我們有最發達最多數量的mirror neutron嗎?

最近看了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者賈科莫·里佐拉蒂的一本談話錄,寫了個書評,可以從中管窺一二吧。

——————————————————

「鏡像神經元之父」手把手教你攻略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是那種你不會覺得難懂,卻又一時說不出所以然的科學名詞。

其含義太過明顯——鏡子,誰沒見過?鏡像,稍顯生僻,但仔細想想,不過是鏡子里的圖像嘛,不但清晰得很,還總彷彿伸手就能摸到。

同理心、模仿……大概就和這些心理現象相關吧。你推測。反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有科學家宣稱,發現鏡像神經元,對神經科學的意義相當於 DNA 的發現之於生物學。

聽起來是挺了不起的。

但鏡像神經元到底是什麼?起什麼作用?又是如何發現的?

光憑這個五字名詞可想像不出來啊。

嘿,別著急,鏡像神經元的發現者賈科莫·里佐拉蒂有話要說。

在賈科莫·里佐拉蒂和記者安東尼奧·尼奧利共同出版的談話錄——《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中,里佐拉蒂親自帶領我們見證了鏡像神經元的前世今生。從發現之前的技術和理論準備,到偶然的發現,再到對其未來用途的預期,一步一步,像是觀看一個小生命,從胚胎期的晦暗未明,到幼兒期的飛速成長,使人欣慰。

《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

賈科莫·里佐拉蒂其人

賈科莫·里佐拉蒂是義大利人,卻出生在基輔。

在他半歲大的時候,父母被斯大林驅逐出蘇聯,遣回原籍,他自然也一同前往。但在此之後,里佐拉蒂的父親仍然支持共產黨,甚至加入了義大利的游擊隊。父親這樣對里佐拉蒂解釋自己的動機:「不論在哪裡,我們都希望建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之後科研生涯里,賈科莫·里佐拉蒂的研究,常帶著一種理想主義的熱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渴望創造有用之物的熱切靈魂,超越了一味追求個人認可的自私需求」。

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鏡像神經元,站上了神經科學研究的舞台中心。

白髮蒼蒼的里佐拉蒂

在《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中,里佐拉蒂簡述了神經科學的發展歷史,侃談鏡像神經元的來龍去脈,還點明了鏡像神經元的一個切實用途——解釋自閉症的成因,進而預防、治療自閉症。

神經科學簡史

神經科學的發展史,至少要追溯到笛卡爾。這位理性主義先驅,首次將心靈和身體拉到了同等地位,認為它們可以分別進行研究。

之後,巴甫洛夫通過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告訴人們,精神活動和行為不僅可以分別研究,它們還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繫。這意味著,可以通過觀察外在行為,來研究心理活動。

後世「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們,進一步發展了巴甫洛夫的理論——觀察外在行為,不僅僅只是研究心理過程的方法的一種方法,更應該是唯一科學的方法。

因為外在行為可記錄、可重複,完全客觀,是科學實驗的理想對象。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心理學和早期神經科學取得了長足進展。

但行為主義卻暗含了一種,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學習、訓練得來的觀念,近乎啟蒙運動時期的「白板說」。

「白板說」認為,精神就像一塊白板,一開始什麼都沒有,後天的經驗才是將其塑造成型的唯一原因。

但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反對這一觀點。

喬姆斯基認為,生物不是「白板」,個體在出生時就已經自帶了很多技能。打個比方,就好像手機出廠時,並不只是一個硬體,還預裝了系統,足夠進行大多數基本的操作。

今天,雖然仍有爭論,但科學實驗已經基本證實了喬姆斯基的的假說。

而其中一個重要的佐證,正是來自里佐拉蒂對前運動區的研究。

這項研究和接下來一系列同類研究,又直接促成了鏡像神經元的發現。

發現鏡像神經元

在對獼猴的研究中,里佐拉蒂發現,獼猴大腦里有一個被稱為「前運動區」的地方,只有在獼猴進行有目的的運動時,這裡的神經元才會被激活。

在抓東西、推東西、破壞東西時,會激活,但如果只是簡單的擺手之類的話,就不會激活。

不止如此,就拿抓東西來說吧,無論獼猴是用所有手指去抓一樣東西,還是只用拇指和食指去捏住東西,甚至是使用鑷子一類的工具去夾住那東西,或者是用嘴巴去咬住那東西,都無所謂,只要目的相同,激活的都是相同的神經元。

這一神奇的現象促使里佐拉蒂深入研究下去,進而捋清了獼猴進行有目的的運動時,神經系統的物理過程。

——先是前運動區的神經元被激活,而後又帶動周圍一系列其他的神經元,這一過程擴散開來,直到脊髓,繼而是肌肉系統接棒,完成動作。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相互激活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幼體,只要他們發育成熟,這些連接也會自然出現。

這就給喬姆斯基的」天賦「假說提供了重要佐證。

獼猴對此發現亦有貢獻

對獼猴的實驗繼續進行下去,在一次給獼猴餵食的時候,里佐拉蒂意外地發現,當獼猴觀察到他在取食,獼猴大腦前運動區中,本來在獼猴自己取食時才會興奮起來的神經元,竟然被激活了。

就好像獼猴自己拿到了食物一樣!但它明明只是在看而已!

難道運動系統不僅僅是控制著運動行為,在觀察、分析這樣的認知階段也有參與?抱著這樣的猜測,里佐拉蒂進行了更多的實驗。

結果證實了里佐拉蒂猜測。

給一個人聞臭雞蛋,和給這個人看另一個人聞到臭雞蛋後滿臉噁心的照片,激活的神經元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自己真的做,和看別人做,激活的神經元是相同的。

這部分神經元就被稱作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所帶來的革命之處在於——

我們試圖理解別人時,並不是通過什麼換位思考,而是在大腦里真真切切地,依樣重做了一遍別人所做的事。

鏡像神經元的意義

發現了鏡像神經元之後,里佐拉蒂轉向了對自閉症的研究。

在里佐拉蒂和其他科學家的一同努力下,自閉症的病因已經逐漸明朗,那就是鏡像神經元功能受損。由遺傳問題帶來的鏡像神經元發展遲緩,是這種損壞的主要原因。

鏡像神經元功能的缺失使得患者很難去模仿別人,無論是在外部行為上,還是在認知理解層面,所以患者難以融入社會。但好消息是,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有一個一年左右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對他們施與恰當的刺激,能大大改善有先天缺陷的鏡像神經元的發育。

除此之外,鏡像神經元可能還有更巨大的文化意義。

鏡像神經元是模仿的基礎。

而里佐拉蒂認為,正是精細模仿的能力塑造了人類文明。

在距今大約7.5萬到10萬年之前,人類的文明程度出現了極大的提升,在此期間,人類發明了服裝、工具和早期藝術、宗教。而其實在更早之前,至少要早上個幾千年,古人類的腦容量已經不亞於現代人類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文明在那一段時期集中爆發。

里佐拉蒂認為,原因很可能就是基因突變,使得鏡像神經元出現了,人類從此具備了更加強大的模仿能力。文化的傳承、技術的進步、人際間的理解,一下子都獲得了最有力的工具——模仿。

人類文明誕生。

電影《雨人》中,達斯汀·霍夫曼飾演一位自閉症患者

在《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中,賈科莫·里佐拉蒂回顧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暢談關於神經科學與鏡像神經元的一切。

在對話體的記述之下,我們不僅能感受到里佐拉蒂對科學的熱情,也能深深體會到科學與文明的推進,是如何的艱難和脆弱。

但能對生命與演化的美妙創造一探究竟,無論付出什麼,也都值了。


中國有句俗話:「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其實,不僅只有母親對孩子的身體疼痛能夠感同身受,我們普通人之間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當你看到有人受了外傷,鮮血直流,或是看到頑皮的孩子被門夾了手指而嚎啕大哭時,你是否會不由地心裡一抽,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的同時,也伴隨一陣陣不適之感。為什麼看到別人疼痛感就好像自己疼痛一樣呢?

《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這本書就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原理,義大利科學家賈科莫·里佐拉蒂及其團隊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種神經元,它們能讓觀看者在腦中直接反映出他人的行為,就好像一面鏡子能直接反射出別人的動作。同時,觀看者也覺得自己在做同樣的行為,體驗到這些行為帶來的感受。這種神奇的神經元被稱作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有了鏡像神經元的存在,除了開頭提到的疼痛這種感受之外,很多其它的感受我們不必親身經歷便可以通過他人的行為獲得。

《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的作者是義大利科學家賈科莫·里佐拉蒂以及義大利知名記者安東尼奧·尼奧利,賈科莫·里佐拉蒂是國際知名神經科學家,他的研究小組發現了獼猴額葉和頂葉皮質的鏡像神經元,是神經科學領域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本書以兩人的對話展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跨學科的思維碰撞。從賈科莫·里佐拉蒂的科研之路開始到鏡像神經元的發現以及鏡像神經元在多領域的重要意義幾個方面入手,讓讀者對鏡像神經元有一個很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們就重點來看看什麼是鏡像神經元以及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在自閉症治療方面的重要意義。

什麼是鏡像神經元

里佐拉蒂團隊在一次對猴子的研究中發現,有一些神經元既會在猴子完成動作時激活,也會在觀察員完成相同動作時激活。這些就是鏡像神經元。

我們看一個例子,約翰看著正在摘花的瑪莉,他曉得瑪莉在做什麼(把花摘起來),也曉得她為什麼要那麼做;因為瑪莉對著他笑,他認為瑪莉會把那朵花當禮物送給他。這個簡單的場景只有短短几秒鐘,但約翰幾乎瞬間就曉得發生了什麼事,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為什麼他可以毫不費力就了解瑪莉的舉動及意圖?

腦中的神經元網路,一般相信是儲存特定記憶的所在;而鏡像神經元組則儲存了特定行為模式的編碼。這種特性不單讓我們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執行基本的動作,同時也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同樣的動作時,不用細想就能夠心領神會。約翰在瞬間就理解瑪莉要將花摘下來這個舉動,是因為這些動作不僅發生在他眼前,而且也在他的大腦中實時模仿著。

然而,約翰又為何會認為瑪莉會把那朵花當禮物送給他呢?將花摘下來之後,瑪莉也有可能只是將它送到自己鼻尖嗅聞,或者會將花送給另外一個人。瑪莉的笑給了約翰一個線索,讓他迅速明白了瑪莉的意圖。科學家們發現,鏡像神經元除了能讓人們對觀察行為產生直接的理解之外,還能分辨動作相似、但目的不同的行為,而對行為的意圖有所了解。

鏡像神經元分布十分廣泛,在兩個大腦半球的重要區域都有分布,包括運動前皮質和頂葉皮質。鏡像神經元除了能幫助人們理解明白看到的行為之外,也能幫助人們理解明白聽到的聲音,從而知道發生了什麼行為,進而體驗到相對應的感受,這種鏡像神經元有另外一個形象的名稱,叫視聽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將基本的肌肉運動與複雜的動作意圖一一對應起來,構建起一張巨大的動作-意圖網路,使個體不需要通過複雜的認知系統,就能直接了當地理解其他個體的行為。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表情或者經歷過的情感狀態,鏡像神經元就會激活,讓我們體驗到他人的感受,走進別人的情感世界。

自閉症-破碎的鏡子

如果鏡像神經元只是從生理層面解釋了人們能夠彼此分享感受的原因,那麼「共情」,這個典型的心理學名詞,則是從鏡像神經元出發,在情感和精神層面上,分了析「傷在你身,痛在我心」的產生原因。

一位老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嗚咽,他剛剛失去了相伴多年的老伴兒。男孩看到此情,跑過去看個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靜靜地坐在那裡。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覺得好了很多,情緒也穩定下來。後來,男孩的媽媽問他對老人說了些什麼,男孩答到:「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幫他哭泣。」

從生命開始的那一刻,我們的機體就具備了共情的能力。新生的嬰兒聽到其他嬰兒的哭泣聲時,所做出的反應就是自己也跟著哭;在看到小夥伴不開心時,很多僅兩、三歲大的幼兒也會做出安慰他人的舉動:他可能會把自己的食物、玩具放在小夥伴的手中,並且用肢體語言來表示他的關心。

心理學上,將這種能夠感受別人的能力叫做共情(Empathy),主要是指一種能夠深入他人的主觀世界,感同身受的能力。而自閉症兒童是不具備共情能力的。他們的鏡像機制功能是受損的,科學家把它形象地稱為「破碎的鏡子」。

里佐拉蒂團隊做了一個實驗,分別讓典型發育的兒童和自閉症兒童完成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拿起一塊巧克力放入口中;另一個則是撿起一張紙,將其放入身後的一個容器里。然後觀察負責張嘴動作的肌肉激活情況。在典型發育的兒童身上,當手剛剛接近巧克力的時候,也就是在抓起巧克力將其放入口中之前很久,張嘴需要用到的肌肉就激活了。自閉症兒童身上則不會發現這一點,直到食物很接近嘴的時候這些肌肉才會活動。另一個動作中,典型發育的兒童和自閉症兒童都不會激活嘴部的肌肉,因為動作與吞咽食物無關。

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自閉症兒童理解不了他人的行為以及自我的內部意圖,只能對內部之外的思考進行理解。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總要解讀別人行為的人生是十分艱難的,所以他們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道謎題,自然而然地,在這樣的困難面前,他們選擇抽身事外,也無法去體會他們的感受,自然不具備共情能力。

但是兒童擁有一個「關鍵期」,個體在關鍵期之內有必要和其它個體相互接觸。交流刺激和情感刺激的必要性一般集中在生命的第一年,之後這個「關鍵期」的窗子就一點點關閉。

這個發現為自閉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就是說能夠早發現的話,兒童自閉症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莎莉·羅傑斯提出:我們應該和這些孩子保持親近的距離,去觀察他們參與活動時和關注某種事物時的每一個最細微的信號,幫助父母找到一個能讓孩子感知、參與的信號,然後協調一致。

所以在孩子年滿12個月之前做檢查,排除發育中的細微異常現象,能夠做到自閉症的早期篩查,如果發現是自閉症,及時介入治療。這樣能使自閉症兒童的狀況得到最大的改善。

《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一書向我們展現了神經科學方面的重大發現,鏡像神經元,這在自閉症的發現與治療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也因為有了鏡像神經元的存在,人們之間才能相互理解、交流,人類也因此不斷發展、進步。


下面的圖梳理了脈絡

用我自己的話簡單說一下

說具體的生活場景模擬:對著鏡子梳頭時,因有鏡像神經元,所以會發現臉上的髒東西

對他人的情緒感受,感知別臉上的憂傷都離不開鏡像神經元

簡單說:鏡像神經元就是模仿的基礎

說它是心理學的DNA意思是,構成行為的基礎,就像生中DNA構成生物結構類似。


TED的一個演講《一探神經元 何以築文明》:網易公開課Mirror neuron - Wikipedia

mirror
neuron自1990年出道,一夥科學家發現了這些神經元「猴子摘香蕉的時候它會放電,猴子看別人摘香蕉的時候會放電",從此走上大紅大紫,火遍全球神經科學界的星途。在2010年獲得了「人類獨特性的演化基礎」大賞,在2011年獲得了「奠定文明的神經元」特別榮譽。超過一歲嬰兒寶寶會傾 向於「過度模仿」。 轉自果殼。

鏡像神經元:模仿,觸覺的感通深受,以看代替練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