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誰比誰快樂誰比誰傷心之類的話。

那麼情緒這種東西是否可以從人腦中提取具體的物質,然後可以定義程度進而進行比較分析?

比如,人類大腦在感受到傷心或者快樂的某些情緒時,會依據這情緒反應相應的分泌出具體的某些物質,然後人們從大腦里提取這些物質,分析它們的重量或者數量或者體積。

再把因為傷心這種情緒所產生的物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因為快樂這種情緒所產生的物質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進而完成情緒的程度定義。

然後根據不同個體的情緒體驗,把大腦所分泌的物質拿出來進行比較所有情緒(傷心快樂)?甲的情緒定義為傷心三級,乙的情緒定義為快樂二級,所以甲比乙傷心,乙比甲快樂之類的。


這個問題涉及到情緒的本質是什麼?它是人體內的一種狀態嗎?還是人的主觀體驗?

以Ralph Adolphs為首的功能主義視角認為情緒是人的一種內在狀態,這種狀態會支配我們的神經活動、激素分泌和全身的協調運動。例如開心和恐懼這兩種狀態下,激素的分泌和身體運動的策略是不同的。在這種視角下,情緒狀態的強弱通常可以找到某些標誌物,比如某些神經核團的活動強弱。這跟你問題中描述的比較方法類似。

上述理論把情緒狀態和情緒的主觀體驗分開了,認為我們可以拋開主觀體驗來研究情緒,因為主觀體驗的形成在神經科學中還是個謎。與之相對的另一個學派,以Lisa Barrett為首,認為情緒是文化和語言建構出來的概念,而不是人所固有的內在狀態。比如一個文化中如果沒有形成悲傷這個詞,那麼他們對悲傷這種情緒的體驗也會和其他文化有所不同。雖然我沒有看到這個理論明確討論情緒的主觀體驗,但顯然,它把主觀體驗納入到情緒的定義中來了,因為語言、文化和主觀體驗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在這種視角下,也許你直接去讓人對自己的情緒強烈程度做一個分級的評價,就可以比較不同人的情緒了,而不用去看他的神經活動、激素水平。

情緒主觀體驗的強烈程度和內在情緒狀態的強度不一定有線性的對應關係,要怎麼衡量情緒強度還是要看你對情緒的定義。


進行比較的目的是什麼?是研究情緒怎樣情況下就會程現怎樣的程度?還是研究不同的人會產生相同情緒的不同程度?以上兩個比較都是可以的。


不能,情緒可以量化嗎?顯然不能,另外你這種典型科學愚痴的思維明顯不適合搞研究.


可以。但前提必須是在面對同一件事物上所產生的情緒作為比較分析的基準。


不能,因為經歷,身份,基因,性格。就像是自己的愛人和朋友,非本質的取代。只是精力時間分配上的問題。


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說,能不能比較。


這個不能,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不太好比較。


可以比較的,最常用的就是醫藥研究領域。

我們通常會拿藥物在小白鼠上做實驗,通過觀察其表情,來得知他的痛苦程度。


腦科學發展到現在,

一定已有些方法來量化,

你對這些方面有多大的興趣(10....0)?

知道清楚之後,對你有什麼影響?


不光是情緒-每種東東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還有程度,判斷等級,層次,這是標準-程度劃分等,從而有針對性進行分析和比較,得出結果-因人而異,個體差異,身體感受程度等


個人覺得,情緒或感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通過行為去量化比較。 雖然不嚴謹,也是沒辦法。目前很多精神疾病的分析標準,也是通過行為去分析判斷的。


霍金斯能量層級(網上搜的圖)具體理論請自行百度


謝邀。

以下言論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哈

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其情緒的產生是根據個人境遇而言的,無關於其他人,感覺可比性不高,只能可以按照相似境遇或個人想法相似的人這樣來分析判定,但這個分析只是暫時性的,不能排除個人情緒波動的可能。


可以,每個人情緒嚴重的程度都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