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欣赏文学的人在减少,文学的艺术性减弱;另一方面,文学变为一种传递信息,博取眼球的商业化的东西了。

随著现代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好文学的人们也更愿意停下来去写文章,技巧不断被发掘,大师的文字被不断复刻。

这到底是文学的进步还是文学的退步?越来越少的文字变成诗歌,是不是和文学的本质相悖呢?因为我认为真正的文学就是自娱自乐的,文学的真正价值,应该是精神上的价值。


不是文学越来越没有价值。

是有价值的文学越来越少。


文学的价值还是那些,不能认为愿意去接受的人少了,就怪罪到文学头上,这不明摆著是不愿意去接受的那些人的问题吗?

当今社会,哲学家,诗人这些职业都快灭绝完了,但这是他们的问题吗,这是吗?

这是时代的悲哀。


绝对价值提升,相对价值下降。

各类学科的蓬勃发展,交叉印证使得内心世界的呈现更为多元,也分散了大众对纯文学的关注度。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学几乎是大众感受人文关怀,获取灵魂共鸣的唯一方式,也几乎是从业者自我表达的唯一出口,现在这个唯一性已经早被打破。

个人一直认为电影是艺术的高级表现形式,毕竟纯文本的维度有限,而电影可以融合声音,文字,画面等多个维度,从传播的直观性上远超纯文本,最主要的是纯文本可以做到的事情它几乎都能做。

另一方面,随著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灵魂也拓展出更多缺口,即便电话视频等信息科技已经十分发达,我们还是会感到十分孤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依然适用。可以说文学性依然有著极为宽阔的生存空间,我们依然十分需要有人通过文学的角度去探索生命的维度,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世界的共处方式。

因此,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还在延伸,但文学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丰富。


要用一种辩证否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评价这个问题。文学死了吗?我问你,风雅颂死了吗?唐诗死了吗?词死了吗?戏剧死了吗?小说死了吗?文学本身又死了吗?

问完这自己些问题,你应该明白,死的不是文学,死的是文学的一些形式,表达的需求没有变甚至还增加了,对文字掌握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的思想深度和理想信念也在不断提高。所以文学怎么可能死了呢?文学没有死,只不过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学,都是文学评论家们界定过无数次的文本,而许许多多刚刚被创作出来的,没有经过充分鉴定的文学,还没有呈现在你面前,或者你没能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再过几十年,你会发现又有许多作品像今天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一样,被呈现在人们眼前,被认可,被接受,包括今天的网路文学的一些作品,也会成为文学的新经典。

你提到,文学的本质是诗,文学的价值是自娱。在这两个问题上,我都与你意见相左。我认为文学的本质不是诗,而是审美和表达。文学的价值不在于自娱,在于如何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如何实现对现实的把握。


文学的价值从未降低过,并且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上也可以是前所未有的高峰!

对此也许你会感到困惑,那些斯斯文文的穷书生,在社会豺狼虎豹眼里,不过是一个可以随便压榨的员工而已。

谈何文学?谈何价值?

更不要说文字也变成了商业游戏,比如某楼盘的房价3000一平方起!

文字变成了QQ看点的标题党等等。

但是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文学在现在这个社会变成了一种稀有品。

想想生活中留给我们饮茶看书的时间还有多少?

留给我们讨论书本写作的精力还有多少?

生活留下的是房贷,车贷,奶粉,子女教育,父母的养老费用,还有床头落满灰尘的书本。

社会上人民的幸福指数越低,文学的精神价值越高。

可惜的是,大家都匆匆忙忙,无暇顾及身边的书本了。

这也是现在社会的一种趋势把,生活在底层的社会人民,谈何精神自由呢?

文学的价值虽高,但是不被推崇。

满世界的角落里都充斥著资本家的味道,随处都有蛊惑人民消费的广告,最不乏的还有精神洗脑的毒鸡汤。

快餐式的生活节奏,谈何饮茶读书?


反对!

文学依旧存在,文学依旧有价值,或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因为现在识字的人是历史最多。

抚慰人心,安慰你我他,只是改变了形式而已。

可能以前文学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阳春白雪。现在变成了头条,知乎,抖音,阅文……上面一句句下里巴人。

文学无论什么形式,只要能打动人心,就是好文学。

PS:地摊文学也是文学。安慰农民工的网路爽文是文学,教师们研究的诗经楚辞也是文学。


不是文学越来越没价值,也不是文学越来越少,而是周遭的垃圾越来越多,多的你都分不清哪些是草,哪些是药。文学向来不是商业化的东西,为商业化写作的都是垃圾。


文学有价值,对题主而言没价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