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文学素养几乎没有。感觉自己理论感很差,读书抓不掉重点,所以就试著读了一些文论和哲学类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际上我看的文论好像更关注的的是文学本身的定义,而不是如何解读作品本身,哲学类的我也只能勉强看一些简单的,我应该继续看理论类的书还是就多读读名著什么的大伙能不能给点建议。


简单地来说,你看小说的时候不仅仅只关注故事时,这体现出文论对理解文学作品显著的帮助。

首先,要分清楚阅读是分很多种的,就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有研究性的阅读、有享受性的阅读、有思想性的阅读等诸多阅读方式。最简单地来说,如果不研究某本外国小说,只是为了享受故事,那大可不必读有些又臭又长的序言。读《安娜·卡列尼娜》不懂拱顶型结构也不会阻碍你在文学阅读中获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其次,文论并不是只有本体论。套用艾布拉姆斯的分类方式,文学理论或文学研究至少有四个维度,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尽管这个分法不是绝对的定论但已经足够让一般人了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围。研究世界的主要就是外部研究,比如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一类是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批评主要采取的方法,最机械的使用就是《祥林嫂》与封建礼教的关系。研究作家的,传统的是传记式解读,也就是知人论世,试图用文学与作家生平进行对应还原,例如《红楼梦》研究中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研究作品的主要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它们不关注作品以外的内容,只关心文本内部的结构肌理。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主要是接受美学的研究,简单来说比如杜甫诗的地位形成不仅仅依靠于艺术成就,更与宋朝人的接受选择有关。

再次,我简单举个例子,如何用文学理论来分析作品。汪曾祺先生有一篇小说叫《受戒》,大家都很喜欢,其中有一段内容描写小英子和明海采荸荠的场景。

她挎著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著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大家都觉得的这段好,究竟好在哪里。如果从叙述视角进行解读可窥探一二,这段话毫无疑问是叙述者说的,可又是谁在看呢?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这段话究竟是叙述者看到的还是,明海看到的呢。大概率属于后者,也就是叙述者用了明海的视角,明海和小英子都处在最无邪的童年,所以目光也最是无邪,看小姑娘的脚丫子其实很欲的内容,但叙述者通过明海的眼睛来看实际就把这层欲念给淡化了,明海眼睛里的先感受到的是美,接著是不可名状的「欲」,因此他才痒痒的。但如果没有这层童年视角,纯粹用很欲的笔写这就不是受戒了,更不是汪曾祺了。而如何将欲望淡化转为美,靠的就是叙述视角的变化。

这自然只是最粗浅的解读,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如何用理论分析受戒,可以看看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其中的解读最为精彩。

文学理论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并不是研究用的,而是用来进行文本解读的。失去了文本,也就失去了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我倒不建议上来就啃大部头的理论原著和哲学书,可以看看一些运用文学理论的具体文学批评实践,有时候批评分析和阅读都是一种享受。以下几本都可以作为入门书籍。

毕飞宇的《小说课》

小说课(增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毕飞宇 著 杂文京东¥ 36.80去购买?

格非的《文学的邀约》

文学的邀约京东¥ 33.80去购买?

南帆老师的《文学理论十讲》

文学理论十讲/名家十讲系列京东¥ 27.50去购买?

我是中文系老学长,关注 @梧桐听雨 ,将获得更多有关文学理论与研究的干货。


那是你没读到好书。我推荐一本适合上手的文论:


您好,从您的问题来看,我觉得您的困惑在于「认为自己无法正确的阅读,无法穿透文学作品而看到作者想表达的本质所在」。换句话说,您不想让阅读变得简单,而是希望可以每次都能获得一些更深入的体会。

朋友,阅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不要太焦虑了。从您的表达来看,您应该是很喜欢读书的,只要保持阅读,问题都会慢慢变得清晰。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祛魅「文学」和「理论」,不要总觉这些都是很厉害的东西,自己很难理解。相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非常通俗的,面向普罗大众,大家喜闻乐见。部分理论也是这样,通过作者的深入浅出,很容易让人们明白(除了一些专门领域)。也就是说,好的文学从来都是写给普通人的,而不是专门写给学者的。另外我们也要明白,文学本身就是「隐晦」的,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如果将作家的创作活动比喻成讲道理,那么这个道理就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的,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来揭示一些东西,一个满篇大白话的文学作品不足以引起震撼,更不能达到文学所想要的效果。这种朦胧很迷人,所以想要了解文学背后的本质,就要走出这篇森林。

如果我们觉得一些文学作品很难读,那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水平还不够,另一面也可能因为作品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作者的表达不易让人理解而已。抛开第二种可能,我们来谈谈第一点,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呢?一个人阅读水平很高,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1.阅读量大,门类丰富。2.可以很好的分辨优秀作品。3.可以很好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首先,如何提高阅读量?当然就是不停的阅读作品了,文学的体裁类别很多,小说、诗歌以及散文等等,我们都可以拿来阅读,多读多看,自然就会有很好的积累。如果您一开始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建议您可以先从「文学史」开始看起,这里推荐这个答者的回答:

有什么比较好的中国文学史书籍推荐? - 包茅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100102/answer/780345751

实际上,文学史是理论的一部分,是学者根据历史进程所探究的文学发展状态,在这几本书的内容中,学者提到了数不胜数的作家和作品,而这些能够载入文学史被后人研究的作品相信也是经典且值得一看的。不仅如此,文学史也对其内容进行了评析和判断,通过阅读,可以很好的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这也对「读懂读透」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参考。有了很好的阅读积累,那么第二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有了点底子,在将来的阅读活动中,相信您就能很好的分辨什么优秀的作品,什么是平庸的作品而避免浪费时间。接下来第三个问题,如何很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呢?我认为这是个具体的问题,也是个十分技术性的问题。拿小说来说,我们首先需要对小说的构成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进行拆分研究,以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举例,它的人物是「女学生颂莲」,情节是「嫁入封建家族陈府大院中,最终在与陈府老爷众多妻妾的权力斗争中走向精神崩溃」,环境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旧社会」。那么这部作品表达了什么?我们可以认为它揭示了封建礼教黑暗的面目,也可以说它表达了女性生存世界的某种悲哀··· ···总之,对此的解读很多,但总是离不开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所以一切讨论和思考都要以作品自身为出发点。那么我们在阅读中就需要带著这样的意识,在读完一部作品后,自觉拆分它的叙事内容,自觉分割它的表达框架,在构成要素所使用的意象或象征背后,找到文字实指的社会现实或人性真相,那么一部部作品我们就一定获得思考的成果,也许它和其他解读不同,但这份思考是非常来之不易的,也是阅读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总之,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还原作品的完成过程,并获得最本质的意义。

在完成以上最基础的阅读过程后,我相信您的阅读就已经升级了。那时您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阅读其他更深入的文学理论,了解文字表达的技巧,与叙事方式的异同。不过这一部分我也不是非常了解,您可以看看其他答者的回答,这里推荐:

关于文学理论的经典的书籍有哪些??

www.zhihu.com图标

最后,我并不了解哲学,不能为您提供很好的建议,不过我觉得也可以从阅读哲学史开始。有一些不错的哲学史教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有哪些不同的哲学流派,有哪些哲学主张和重要学者,哲学史可以帮我们快速丰富和入门,这里推荐:

哪本哲学史读物值得推荐? - 在高处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16121/answer/131667873

希望的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听过庖丁解牛吗?差不多就是那样。一般几刀就看到一些作家的根底,但是越拆你越会发现,有些作品,怎么拆也拆不完,理论的尽头,刀子的尽头,竟然还有一些作品,那么这些,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理解文学作品要立足于理解生活,而非理解理论,哲学。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文学理论,哲学,来对文学作品做一些透视,但根本地说,文学作品不是让你这样来用的。就好比虽然你也可以在餍足之后对食品做一番把玩,但食物是用来让你吃的,而不是让你把玩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论和哲学透视,就只是这种餍足后的把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