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從來不在知乎回答問題,但題主的問題剛好切中我的愛好。

博弈論的精華在於分析思路和模型。我以前寫過一篇用博弈論分析《動物世界》裡面合作關係的,正好搬上來。


準備簡歷到抑鬱的當口,我決定看一部電影解壓。

也不知是一股怎樣的力量讓我決定重溫《動物世界》。

18年電影上映時,我看的是院線版,主要看特效和劇情,燒腦的部分基本選擇性忽略,這次再溫習,腦子才逐漸有帶寬去思考Destiny號上的這個遊戲本身的邏輯,由此衍生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不幸登上了Destiny,我如何才能下船?

○ 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

倒霉的鄭開司因為交友不慎,不僅被發小騙了房子,還騙他成為了巨額貸款的擔保人,背上了按照現有工資水平不吃不喝120年才能還完的債務。

貸款公司的boss告訴他,只要他參與一場在公海的遊船Destiny號上舉行的遊戲,他不僅能被免除債務,甚至可能贏得一大筆資金。等他上了船,才發現進了賊窩。

命運號上的遊戲異常簡單,就是石頭剪刀布。

按照boss的介紹,主要規則有以下幾條:

1、每人初始情況下3顆星星,12張牌(4組石頭剪刀布);

2、牌只能通過回收孔回收,要麼在對賭中被消耗,要麼在星星為0時被裁判沒收;

3、星星和牌可以在玩家之間自由轉移;

4、遊戲過程中可以貸款一次,按分鐘複利;

5、遊戲過程中,一旦星星數為0,就必須提前退出比賽進入小黑屋;

6、遊戲結束時,星星大於等於3顆,且手中的牌消耗完畢則視為完成遊戲。

有人看完規則就衝去play game,為時4個小時的遊戲,半個小時就出局,play不成反倒被遊戲paly了。

看不到規則下的規則,是大多數人成為炮灰原因。能夠自成一體的遊戲,它的規則一定是嚴謹且自洽的,規則越簡單,每條規則的重要性更不言自明。

在這個遊戲里,就潛藏著兩套規則。

一套遊戲規則,是卡牌的規則,這套規則被擺在檯面上,是一眼就讓人能看到的規則。簡化下來便是在遊戲時間內找到人比試,在保證自己有3顆星的情況下將手牌全部消耗掉直至遊戲結束。

另一套是交易規則,是人性的規則,與真實世界掛鉤,目標是利益最大化。

星星和牌可以自由轉移是交易形成的可能,而貸款的引入,則為交易提供了貨幣基礎。統一的貨幣讓無形的星星和牌有了可供衡量的價值。

其實說起賭,大大小小的模式都類似,都存在這麼兩套規則。第一套是遊戲的規則,明確規定怎樣才叫贏。第二套才是賭真正讓人上癮的地方——籌碼兌換制度讓虛擬世界裡的輸贏開始和真實世界的利益掛鉤。

所以只要存心賭,一切都可拿來賭,賭什麼壓根不重要。賭本身便是人性的體現。

沒有貸款系統的時候,船上的遊戲僅僅是遊戲,而當引入了真實世界的資本後,這場遊戲才真正成為賭博,成為一個資源掠奪的修羅場。

○ 博弈使人心力交瘁

如果只有第一套規則,下船很容易。星星超過3顆不具備價值,輸贏與否意義不大,重要的是互相消耗手牌,那麼這就只是一場無聊的遊戲。

而第二套規則的存在,便是沙丁魚池中的鯰魚,為這場遊戲里的玩家提供了搏殺的動力,直接促使人群向兩個方向轉化:一群是自保者,他們只想保持三星,還清貸款;另一群是掠奪者,他們上船的目的就是博取額外收入。

目標的不一致導致了手段的不一致——自保者更傾向於老老實實比賽,而掠奪者更多的是採用各種手段,贏取更多星星。當自保者的自保預期被打破,比如被贏走一顆星星,不再構成保命的底線,他們便也被拉下水,成為了掠奪者,這便是這場人性遊戲形成的機制。

不過,在第二套規則之外,還有第三套規則——容納了船主和以賭博為賭博的富豪們的規則。這套規則不在boss介紹的範圍內,是鄭開司開始遊戲後從不同的人嘴裡零零碎碎拼湊出來的。

因此,綜合所有已知信息後,想要平安下船,大概需要思考以下四個方面:

下船第一步:分析局勢——看到你能看到的最頂層

船上的人來自天南海北,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欠了貸款公司的巨債。答應上船,是因為boss說可以獲得豁免債務的權利,以及有賺取巨款的機會。

雖然遊戲規則彎彎繞繞說了很多不同遊戲參與者的結局,但是站在boss的層面講,這場遊戲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遊戲結局只有以下情況,全都可以用損失來衡量:

作為公司boss,想要盈利,首先就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參與遊戲的人上船前債務金額不能過大。

如果出現了船下借貸金額過大,上船就能獲得免除機會的可能性,那便會出現投機的人——先在船下做巨額借貸,再上來賭一把。

這涉及了貸款風控問題,是在借貸過程中就需要考慮的。

2、船上借貸必須代價高昂。

高昂的借貸成本可以抑制過度借貸的傾向,也能控制整體壞賬率,這個在規則里也體現了——按分鐘計息。

一旦在船上借貸,就算平安下船,身上依舊背負了巨債,從公司層面上來講,不過借新免舊,不會構成虧損。(據說鄭開司第二次被抓去賭博,就是因為第一次遊戲時在船上進行借貸了。)

3、未下船的人必須創造出比債務額更大的價值。

別說什麼生命無價,在動物世界裡只有價碼夠高不夠高的問題,給人估價是必須的——所以「比死更可怕」絕不是危言聳聽。像器官移植、基因實驗之類,都在可想像範圍內。

4、創造出比遊戲更能盈利的遊戲。

與組織這場遊戲相比,不組織遊戲更能盈利——還不起債的人通通按未下船的人的處理方式處理就好了,為何要大費周章弄這樣一場遊戲,遊戲里還能出現【下船、無貸款、有收益】這群明顯獲益人群呢?

答案就是在這場遊戲之外,還有更加能盈利的遊戲——富豪們的遊戲。

富豪們在玩什麼遊戲並沒有被詳細闡述,但明顯是以他們為賭注的遊戲。那麼,遊戲越激烈、越出人意料、越爆冷,作為組織者盈利的概率便越大。因此,如何挑選遊戲參與者便需要費點心思。

都是小綿羊的遊戲看著無聊,都是絞肉機的遊戲不容易爆冷,只有小綿羊和絞肉機的遊戲又是單方面屠殺。因此,任人宰割的小綿羊是需要的、表現穩定的老油條也是要的、重要的是,要有初出茅廬的黑馬。所有精彩的遊戲都離不開這三者。

因此,如果上了船,第一件事便是觀察:找出絞肉機、避開他;疑似黑馬的人,提防他;小綿羊,請專註與他交易100年。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割韭菜的原因吧。

下船第二步:明確角色——像掠奪者一樣思考

因為遊戲機制使然,作為一個自保者的風險遠大於掠奪者,因此,在遊戲最開始就把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定位為掠奪者明顯是最佳策略。

掠奪者在這場遊戲中毫無疑問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他們大多數人為了攫取利益沒有底線,因此束縛更少,方法更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一開始就囿於道義或懦弱而把自己放置於自保者的位置上,往往會在開局便錯失先機,比如我們的鄭開司同學。

Destiny上的世界就是一個標準的踐行叢林法則的世界:利益代表一切,沒有實力給出利益,就沒有話語權。弱者是沒有資格講與人為善的。作為一個掠奪者會怎樣思考呢?

  • 我的目的是什麼?

——賺(騙)更多的星和錢。

  • 我該怎麼達到我的目的?

——通過遊戲贏星,通過交易賺錢。

  • 哪些具體的方法能夠讓我達到目的?

第一套規則下的賺錢方式

在明白了遊戲組織者的目的後,不難明白遊戲不重要,選擇什麼樣的對手更重要。

因此,挑選第一次上船、沒什麼經驗和野心的小綿羊是最優策略。沒有經驗證明他不明白動物世界的法則,沒那麼多套路;沒有野心證明他的需求僅僅是自保,因此對於合作更加真誠。對於掠奪者來說,好好比賽是不存在的,背叛才是最優解,這也是鄭開司被張景坤成功算計的原因。

遊戲對象的次優選擇是思維模式固定的賭徒。比如有的人會謹慎地維持牌面的平衡,剪刀石頭布輪流打;有的人會先打完某一種牌面,再打下一組。固定的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利於格式化地解決問題,但在這種場合下,就是絕對劣勢,因為出牌思路太容易被人猜透。這種類型的人也是比較好下手的對象。

至於其他人就根本不考慮了,都是hard模式。就像田忌賽馬,哪怕你本身是中等馬,只要找對劣等馬,你就能贏。在人夠多的情況下,只要找對人、不冒進,在保本情況下賺星不是難題。

第二套規則下的賺錢方式

進入第二套規則,切入點就不再是對手,而是供給與需求,賣方與買方。

在這個市場上一共有三種商品:明處可供買賣的東西是星星和牌,暗處可供買賣的東西是信息。

第一種商品:星星

星星不會被消耗,因此市場上星星的數目是恆定的。隨著遊戲的進行,去第二層和關小黑屋的人數增加,星星的買方和賣方就越發集中。關小黑屋的人的星星和買星人所需要的星星加起來的星星總數就是市場上流通的星星數。

但實際情況是,並不是所有星星都賣得出去,大部分小黑屋裡的人是沒有能力和途徑買星的。因此在最後關頭,賣方市場一定會因為供大於求而經歷劇烈競爭,無壁壘情況下的競爭策略就是降價,因而根本不會出現電影中一堆人搶星的場景(更大可能是一堆人賣星人求著某個人買星)。

所以,作為一個明智的賣星人,會選擇在遊戲將結束未結束時找二星玩家逐個賣出多餘的星星,這些人是最可能囿於時間緊迫而做出買星通關決定的人。遊戲結束後,去尋找需要贖回小黑屋的人的團隊,每三顆星按打包價賣出,否則拖延時間越久,面臨的競爭就會越激烈,到最後跳樓價可能都沒人買了。

第二種商品:手牌

手牌跟星星不同,會被消耗,因此,市場中的手牌供應量是從多到少的過程。

手牌用來博星,代表的是機會,可能贏、可能輸、也可能是平局。機會是個中性詞,會隨著境遇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價值。

在前期,這種機會市面上太泛濫,因此十分廉價。到了中期,機會逐漸變得稀缺,其價值就顯現出來。到了晚期,在時間限制下,這就不再是機會,而變成了危機,恐怕倒貼錢都沒人願意收。電影里的老油條張景坤就是因為手裡多了一張牌,導致不得不在最後關頭以五顆星和N巴掌為代價處理掉這張定時炸彈。

什麼樣的人會買手牌呢?到了中期,又缺星,又缺手牌的人。因此,在中期把手中剩餘的牌全部賣出是最好的決策。

第三種商品:信息

這種信息價值產生在賣牌之後,是賣牌的伴生價值。因此,在賣牌之後找對買家就行,賣多賣少全靠談判能力。

  • 那麼如果我是掠奪者,我會怎樣參與這場遊戲呢?

1、選擇合適的人進行遊戲,消耗掉一定的手牌,保持星星顆數在3顆及以上;

2、到了中期把手頭剩餘的牌賣出,再把牌面信息賣給其他人;

3、遊戲快結束時,多找幾個二星沒有牌的人把星星賣了去二樓。

下船第三步:確定目標——貪婪的同時保持敬畏

接觸過投資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概念:止盈線和止損線。很多的失敗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太過貪婪。知道自己最多能夠接受怎樣的虧損以及賺到多少就收手十分重要。

介於我是個十分膽小的慫逼,我的止損線大概會在兩顆星。如果在時間已經不夠充足,翻盤機會又不夠大時,我會選擇坐等遊戲結束去買星——星星價格最便宜,貸款壓力又最小。

像張景坤這樣,贏得8顆星後還不滿足,一定要堅持到遊戲最後才退場的場景不太可能出現在我身上,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大概會變魔術的人比較拽一點吧。

下船第四步:划出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

雖然開司蠢蠢的,但我還是很喜歡他。他所有的策略都是憑藉過人才智、出色的觀察力制定的,在運氣的加持上,才取得了逆風翻盤的結果。他是動物世界裡少有底線的人——有底線的人才值得尊重。

這艘船上為了贏沒有什麼不能做的,因此,明確什麼不能做才更為重要。不然即使下了船,也只是一隻動物。

○ 鄭開司失誤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動物世界劇情之所以一波三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鄭開司天才般的腦袋總是犯智障般的錯誤,錯誤的根源基本上都是因為忽視人性。

在船上,開司經歷了三次典型的背叛:

第一次,張景坤找到他,以過來人的姿態說要合作,卻接連坑了他兩顆星;

第二次,被孟小胖偷了一張牌並順利輸掉;

第三次,遊戲結束時,留了兩個有背叛前科的夥伴在外面,把牌攬到自己身上進了小黑屋。

開司犯第一個錯時,我就在想他肯定沒學過博弈論。對於博弈來說,參與博弈的人都需要思考如下問題——在這個情境下,我和他的最優解是什麼。

張景坤找上他時,提出的合作是重複博弈,按照設想會經歷12次合作,但只要第11次合作成功了,便意味著合作順利完成。第11次及之前任意一次合作雙方都存在背叛的風險。

在任意一次出牌中,雙方選擇合作和背叛所帶來的收益如下(A、B的收益分別用(a,b)表示):

一句話概括:誰背叛,誰受益。

因此,這個情景下,合作根本就是下下策!

如果他一入場便徹徹底底分析了這場遊戲,那麼他根本不可能跟張景坤這種老油條交手,更何況是輕信他——能三翻四次上船來的人,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是典型的掠奪者,專挑小綿羊下手。能被他看上的都是獵物,哪有什麼真誠的合作可言。

退一步講,在重複博弈中選擇相信沒毛病,誠信都是這麼建立起來的。但當對方出現背叛行為,最需要做的就是當機立斷終止合作。鄭開司被背叛後不僅沒有終止合作審視這個人的信用水平,反而相信了對方所謂「順序亂了」的借口,並將信將疑地與有不良記錄的人進行了二次博弈,把自己逼到了危險的邊緣。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找人合作時,他挑中了沒牌、有兩顆星的小胖,並亮牌表示誠意。表示誠意當然沒問題,但他居然把牌(有一定價值)交到了陌生人里而沒有任何防禦措施,簡直匪夷所思。

如果說前兩次都是因為輕信,那第三次被背叛簡直算是天真。遊戲玩到最後,如果不是開司,其他兩個人必進小黑屋無疑,因此,無論怎麼看,需要進小黑屋的都不該是開司。

發小李軍,已經有了背叛前科,他騙了開司的房子,還利用他英文不好的問題騙他做巨額借款的擔保人,如果不是他,開司根本不可能被逼上船。

小胖,曾經搶過他們的牌,在輸掉牌和星星之後,一心一意投靠他們,無條件支持開司任何決定,於是開司被這份「信任」感動了。但只要用腦子想一想便能明白,這根本不是信任,而是退無可退之下的豪賭。他一個人,沒牌,只有一顆星,除了抱看起來聰明有主意的開司的大腿以外還能幹嘛?他比李軍更不可信。所以後面「揭秘」他的悲慘身世都是編造的,這簡直太不意外了。

一個賣過自己一次的發小,一個在利益世界裡結識的認識不到4個小時的陌生人,他就毫無防備地把自己的命交到兩個這樣的人手裡,怎麼想怎麼幼稚。

開司每次合作都特別有誠意,但總是遭到背叛,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大概有三點:

1、總是無腦輕信他人;

2、善良得毫無鋒芒;

3、不具備判斷什麼時候給予怎樣的人什麼程度的信任的能力。

建議你們吸取開司的教訓,如果在合作中有不良前科的人,通通拋棄就對了,不要給他們任何機會。一旦背叛過,就證明他們底線低於其他人,不值得你的信任。如果迫於生活要合作,那麼一定要保留制裁的能力。毫無保留的信任只能給予值得的人。這是避免受傷的唯一法則。

借用一句話:沒有制裁能力的善良,不是善良,是懦弱。如果因為「善良」被傷害,在抱怨傷害你的人之前,不防反省反省你是真的善良,還是只是用善良作為懦弱的遮羞布。

○ 動物世界即世界

雖說是動物世界,但是Destiny上發生的事基本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獨自拼搏著,有時候也會需要尋找可以並肩戰鬥的隊友。欺騙、背叛、沒有底線的人和事每一天在每一個角落裡上演。底線和原則是個金貴的東西,不是所有人都要得起,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要。

要在這個世界上守住底線的同時還要活得自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至少得明白:

1、善良不是不行,但毫無原則的善良不是善良是懦弱;

2、挑選隊友時不能期望過高,不要用道德來約束人性,永遠在合作,也永遠在考察;

3、擁有自己的底線,守住自己的道。


你可以把博弈論理解成一種方法。這就好比你學高等數學有用嘛?生活中粗略一看,的確用不到。但是博弈論本來就是微觀經濟學放鬆假設的產物,那你說微觀經濟學有用嘛?

的確他的很多假設在生活中無法複製,但是博弈論的學習主要是學習解決這類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然後在後面分析實際問題中,再逐步放鬆假設。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產業組織理論,這門課你可以理解為博弈論的應用問題


博弈論是極其有用的學問。

博弈論對實踐的貢獻,不在於去精準預判和完成某一件事 ,而是在於評估概率,佔有理論上概率上的先發的優勢。

實際上,任何一件單一的事情都極其複雜,博弈論都不起什麼作用,但事件基數放大到一定數量,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其關鍵也在於實踐者本人用的怎麼樣,即能不能從現實世界裡洞察出關鍵性的數據和變數,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習博弈論的人都沒這個能力。

真正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偏偏又不是學習博弈論的科班出身人士,恰恰相反多數是對於人性和社會有著深刻理解且具備極強執行力的「人精」。

所以,一般人或者組織用博弈論更多作為一種「在先」的策略,試圖以理性依據在概率上事先佔優,如構建軍事戰略,制定軍事行動計劃,制定經濟政策,制定應對方案,制定商業策略等,而不是用作「動態」的「實時」的反饋修正機制(實際上這些行為大家還是更依靠經驗),各種複雜隨機性因素使操作者極難評估其影響。

雖然不總有效,但在大部分比較穩定的局面中是可以起到很有效的調節作用的。

為什麼這種東西從理論到實踐很難?

首先,它假設的種種條件,也就是你看到的數理邏輯部分(博弈論含有一定的非形式的複雜因素但也都非常簡化),是一種形式上成立的標準完美過程。

就像是我們可以通過幾何計算出來,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為根號2,但我們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找出一條長度為根號2某單位的長度,因為現實世界有最小長度即普朗克長度,而在數學這種數理邏輯中,卻存在無限小與無限大。

(大致)同理,博弈論中的數理邏輯不可能在現實中完美重現,但不妨礙他作為理性的產物可以拿來指導行為。但從紙面上的數理邏輯對應實現在現實中就必須妥協於我們社會現實的複雜性。

數理邏輯中給出的條件是可知的,可控的,可計算的,但客觀現實中,事物通常是極端複雜的,幾乎不存在理想狀況,這就需要高超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才能從現實情況中提取出來關鍵性數據,構建成為貼合實際的模型。

到這個時候,就需要用辯證邏輯來實踐數理邏輯。我們可以從數理邏輯中獲得事物之間的關係,然後從現實情況來判斷狀態,盡量給予各自切合實際的參數。這就要引入「勢」「量變質變」「主要次要矛盾」「矛盾轉化」等辯證邏輯。

這個過程非常非常非常困難,困難到納什這種絕頂聰明的人都很難搞來對象,感情生活一塌糊塗。

但這個過程也很簡單,簡單到小孩都知道用哭來要糖豆。


解決現實問題,行為經濟學比博弈論通用一些。

但博弈論這種思路,很容易能讓人思考事物時比其他人多想很多步。


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只不過西方經濟學把它用數學表達了出來,我們既要有條理的思考博弈論也不太被它困住了。


雖然我只是個初學的,但是我覺得,博弈論的深刻是隱含的。在應用上條件確實很苛刻,但真正的精髓應該是邏輯分析和構建模型。通過簡單的構件,一步步剖析問題,將複雜的現實問題簡單化,這應該是博弈論的作用之一。一句話,儘管一切準備可能都是無用的,但有準備總比束手無策強吧。


博弈論要求我們站在雙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根據給定的雙方的已知信息(如是否完全理性,是否知道對方行動等)預測最終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知道對方掌握的已知信息是什麼,甚至我們連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完全都不知道,因此不可能通過計算去得出一個具體結論。但是這種假設對方掌握的信息與己方相同、站在雙方立場考慮問題的思路,對於現實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另外,博弈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得到「對方已知的信息是什麼」的信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可能得到這樣的信息的,只能儘可能通過試探,去猜測到最接近真實情況的訊息,而這需要與心理學結合應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