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纷奢和人亦念其家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吗?放在一起是否逻辑?和上一句有什么关系?


作者为姜洪根的一篇新解论文认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心和千万人的心是一样的,都有享乐之心,都有追求财宝的欲望,所以阿房宫引得天下人垂涎,最终招来祸患引得秦朝灭亡。

但这样理解的话,下一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又不连贯了,而且这样理解的话,杜牧的立意就比较器小了。


阿房宫赋的原句是: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大致意思就是说:唉!将心比心,一个人的想法,其实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啊)。秦国政府喜爱豪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对待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以上句子是一种对比,把秦朝统治者和百姓做比较。钱搜刮时比喻成锱铢,挥霍时比喻成泥沙。表达了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恨。


上一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个心是什么?所以下面一句点明,是爱纷奢,是念其家(我认为这里爱纷奢和念其家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不能分开来看)。所有人都喜欢奢侈的生活,都顾念自己的家庭。但是秦国人在不遗余力的掠夺别人的家庭(取之尽锱铢)来充实自己的家庭,毫无顾忌的挥霍获得的财富(用之如泥沙)来满足自己的奢侈之心的时候,没有想到六国之人也是和自己一样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把臣服自己的六国百姓当做予取予求的鱼肉而不是平等公民,最后必然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先联系上下文,前一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意思是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然后看这一句。古文有时候会省略一些上下句之间的连接词,尤其是当表示转折的连接词被省略之后,会对理解造成一些影响。比如这一句,如果加上一个现代汉语的连接词表示转折,改成「秦爱纷奢,可是人亦念其家。」意思就是,秦国这样大肆掠夺六国的财产(为了增加自己的财产),可是六国的人都爱惜自己国家的财产啊,秦人怎么能这样奢侈地挥霍呢?

再联系后面一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所以这样是可以解释通的。这是我的理解。


跟上下文对应啊。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人和其他六国人都顾念自己的家业,希望自己的家能富丽堂皇。置办家业是所有人共同的选择。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秦人从六国手里收取财富,但是却大肆挥霍,丝毫不顾念六国人的死活。


原文: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比较广泛接受的翻译:

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自己的家。

但是与原文其后的「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逻辑上不连贯。所以我认为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是:

「秦王一个人的意愿,也成了千万百姓的意愿。秦王喜欢繁华奢侈,人们也会念及秦王的家,(所以予以认可和支持)。奈何(秦国)锱铢必取,又如泥沙一样耗费。」


秦人大手大脚花钱,花的是收来的大家的钱,大家也顾自己的家阿,交上去的钱就这样被你浪没了,扯犊子呢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