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了在填志愿,想学小语种将来成为翻译,笔译口译都ok,但家里人都说容易被人工智慧替代。想问问即便我学得很精尖,最终也会被替代吗?那有什么文科生可以做的工作是不会被替代的呢?


我可能总是对人有著盲目的自信。既然人工智慧是人创造的,那人工智慧的作用就应该是让人本身的生活更智能。语言障碍让我们带来不便,那么就应该发展人工智慧让他便利起来,这个方向肯定是合理的,翻译这个工作交给机器也是合情的。

但是我不觉得人应该为其感到恐慌。不说博鳌那场人尽皆知的车祸, 这说明短时间内行业的风险存在,但被彻底替代的可能不大https://mf.mbd.baidu.com/8jjdtv3?f=cp 翻译中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外来词,或者很多人会夹杂不同的语言,中文加点英语,粤语加普通话,英文也可能加著西班牙语、义大利语等这个人本来的母语。这对于目前的机器来说可能就很难分辨。但是对熟悉发言人风格的翻译来说就非常轻松了。而且人也总会创造出新的职业,开发出新的职业技能。比如短期,翻译可以做人工智慧的校对、润色。

况且如果你能做到行业顶尖,那么你的工作上帝也替代不了。就好像司机可能会被无人驾驶取代,但高端的接送服务可能到会更多。咖啡机到处都有,但手冲的却成了装B必备。

所以我觉得任何工作都有被取代的可能,尤其是那种你自己坐著都嫌无聊、没有意义的工作。翻译至少暂时应该还不算会被快速替代的,但确实很有可能。


翻译工作不会被AI替代,如果有疑问我曾经的回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了。

那么翻译工作会被啥替代呢?我觉得翻译工作会被社会践踏,当然这个只是中国社会。

我最近看到了很多有趣现象,说什么翻译被替代,财务被替代,律师被替代,好像还有医生被替代的。反正到处都是被替代。

更有趣的是,工程师等行业也在被切分化所替代,当然替代的是35岁以上的人,这个好残酷,而且这种情况不只是发生在工程师行业,其他行业都开始出现了。为何呢?

翻译很多招聘单位也是不好好搞,一来就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实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上面标价1-2W/月,然后抱怨:咋没找到人呢?

嗯,那么我说下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国内环境

很多人觉得这个和国内环境无关系的,但是真的,真的有关系。

我现在看到的不只是翻译行业有乱象,其他行业个个都有乱象,因为怕被和谐就不说太多了,总之一句话:国内风气太浮躁。

那么翻译同仁们咋办呢,嗯,别忘记i一个问题,你是翻译。是的,你是翻译,你是所有行业中最擅长于对外沟通的人,那么你的就业市场也和海外是最贴合的。是的,你们知道我的意思了吧?实际上,严格说,汉语母语的人最大就业市场在海外。当然不一定是翻译,但是海外的翻译市场比国内正规了不知道几个档次。

我的上司是个法国人,他一直说国内为何总让你兼任别的工作,我说国内认为翻译需要兼任一些管理工作。然后,他忍了,但是很不悦。接著他手下的工程师们开始兼职行政和项目管理的时候他疯了,说这么正规的企业怎么这样?我说:国内人多,密度大,不缺人。他直接怼我:法国人口密度和你们差不多啊,你们怎么会这么认为??

结果就是他和老总干架了,emmm,我保住了纯翻译的岗位,但是我也不高兴,因为纯干翻译太单调了。

但是后来,我被他引荐了几个海外翻译公司后,我发现,我之前做法是错的,要多练翻译了,我差距太大了。

后来就总结出了国内翻译和其他行业的乱象根因:国人老板只看钱,远期投资不看。那么为何呢?因为产业质量太低了,只有中层和下层,上层基本没有,想搞上层很多人只能出国了,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然后一群人在下层互掐,天天做PPT不好好学技术,我觉得,这一点,大疆好像能好一些吧?不知道有没有大疆的人,可以帮我解答下。

那么产业结构上不去,作为主力的工程师等一线人员就无法实现价值和技术精进,那么后果就来了,作为服务职能的翻译、财务、法务等自然就变形了。所以真不是翻译的问题,但是因为女性居多,所以翻译行业具有宏观视角的人很少,这里不是歧视女性。这也导致了这行业的文章和信息是很偏离实际的。

所以啊,同仁们,与其问这种问题,还是好好多看看海外的新闻吧,看看他们对AI是怎么评价的?

最近翻译工作太多了,好久没写这么多了。发发牢骚而已。


不会。

翻译的实质是再创作,并不完全是一个加工的流程。

好吧,先不提创作,就来简单说说这个加工流程。

对于计算机来说,给它输入什么质量的材料,它就给你输出什么质量的译文。

你给它吃什么,它就给你吐什么。你给它吃垃圾,它吐出来的也只能是垃圾。

这就是所谓的 garbage in , garbage out。

如果原文本身就烂,别指望通过计算机翻译后变成锦绣文章。

要想提高译文质量,先从减少垃圾开始。

至于如何减少垃圾,那是人做的事,与AI无关。


我想到了这么个段子(也很可能是真事),两个实际不会韩语的中国人(好像是相亲男女)使用翻译网站用韩语聊,显得自己很酷,而且这俩人都不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

我认为,如果有人真的用翻译网站和真正会某种外语的人聊,会容易露出马脚。甚至可以特意制作一些问题,来专门针对使用翻译网站的人。这使我想到另一个问题:

FC 游戏《中国象棋》中,困难难度是真的在计算棋谱吗??

www.zhihu.com图标

这里面就有专门针对电脑演算法的不完善特意设计的铁滑车走法。而五子棋也有类似的说法,原作者为联众用户∮流星蝴蝶剑∮飘逸,发表于2002年:

本不想步人后尘,再提及此事的。然因一些友谊比赛和门派内部比赛引发的一些争端,还是旧话重提,闲侃几句吧。

一开始的软体都不是很厉害,基本下不过人。想必很多资历老一点的五子棋爱好者都知道的。自从fiver6和黑石问世以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因为这两个软体都有初段以上的算路,就不是一般人能赢得了的了。

关于下棋用软体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啦。联众和263下棋用软体的可谓是人数众多。基地的情况不清,但暗自揣测,也不会好到哪里的。最常用的软体不外是fiver6 ,blackstone, renlib三种.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下棋有水平高低之分,用软体也一样,分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也是最低境界。下棋就开fiver6,自己一点不想,自己也不会想。因为fiver6的普遍使用,好多人都见过许多所谓的软体点。例如,斜月fiver6执白是必败,执黑也基本赢不了。别的什么瑞星之类的就不用说了。所以第一种境界称为傻用。这种人人数最多,也能搞到3210分左右(这是联众,263能搞到1500分),然后就成为待宰的羔羊了。在联众,你只要是3250分以上的,你就别怕对方用fiver6。很多傻用软体的人输了就立马开溜,不多下一盘。被人看出用软体以后,一般都是死不承认,还会反问你fiver6是啥呀,是fiver7他哥吧?后来他们也进步了,会说咱没有五子棋的资料,也没人教咱,咱只好拜软体为师啦。第二种境界,高出第一种境界一大截。一开始的定式自己走,直到lib上没有谱了,不知怎么下了,再用软体来算。这种人已经不是很好对付了,要赢他们必须对定式有一定的研究,有一定棋力。这种人的比例并不是很多的。第三种境界,就极难应付啦。本身是一高手,对定式研究很深,自己本身就是有段位的,水平很高,他不用软体你也赢不了他,可能他觉得自己优势了,自己懒得想了,会用黑石算算怎么赢。黑石赢不了的棋他帮黑石选两个点就能必胜。这种人让你头痛哟。据说,高手中用黑石的人也不在少数。本不想打击的面过于宽泛,也是姑妄说之,众看客也就姑妄观之。

本人看到后很受启发,于2006年写过这样的一段文章:

据说很多人在网上和别人下五子棋的时候,喜欢用黑石之类的程序帮忙走,这是一种作弊的方式。能下过黑石的人不是很多,而且用程序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疲劳」,而如果是人和人下,就可能会疲劳。我以前也这样作弊过,不过这样的作弊基本上不会提高自己下棋的水平,即使能赢,也不会有很大的乐趣。

学语言也有一些地方和下棋很类似。我以前喜欢用翻译网站来冒充语言高手,就像用程序来冒充五子棋或者其他棋的高手一样。那么,使用翻译网站也存在类似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最低的那种,用小语种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就打开翻译网站,把别人说的话翻译过来,然后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再翻译过去,原封不动贴出来,自己一点不想,也不会想……我很久以前就是这种类型的,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曾经是呢……

第二种境界,比前一种高一大截,基本的句子结构自己能知道,但是会有很多生词,他们也会用翻译网站,觉得哪里有不太好的地方,再按照自己的基本理解进行修正。

第三种境界,本身就是小语种的高手,对语言研究很深,自己本身过了几级考试,他不借助网站也能说的很流利,可能偶尔会有一两个词不认识或者不知道怎么说,可以利用翻译网站或者在线词典来查查。相信这里有很多是这一种的吧。

老实说,本人并没达到第三种境界。

——如今看来,既然围棋有了阿法狗,那么将来出现比语言大师们厉害的翻译软体理论上也是有可能的。当然实际的开发难度会比阿法狗还高不知道多少倍。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否看到翻译的「人机对战」。

说到这,我发现我的这一类比并不完美。下棋是为了胜负,是零和游戏,但是翻译不是为了胜负(类比的对象是翻译时用翻译网站才会出现的一些标志性错误和下五子棋时的软体点,都会招致嘲笑)。

说到这,我当然会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将来真的会有「翻译人机对战」,应该如何判定胜负?欢迎各位留言。


口译相对笔译来说句式更简单,更可能被人工智慧代替,但笔译里,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持续更新的性质还是会让人工智慧感到乏力的。

——————————更新——————————

有个曾经担任过国际跨文化交际组织的主席的教授来学校来讲座,讲到了这个问题,再加上我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一、理论上讲,只要提供足够的翻译材料和具体详细的语境,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类翻译。

1、从源头上说,开始做翻译的,做双语之间哪个词语对应哪一个的,是人。就是说可供人工智慧学习吸收的翻译材料是由人提供的,所以机器最后做的怎么样还是看做翻译的人。

而且不要觉得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什么信息材料都已经足够给人工智慧学习,起码在翻译领域上是远远不够的。

2、从输出来说,一般我们使用翻译软体或者之后的人工智慧翻译时,是不可能提供足够具体充分的语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机器理解语境,现在甚至有些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语境;第二是怎么让人工智慧理解我们当下的语境,并确保不遗漏信息,这种建模还不存在,而且难度起码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也很难。

二、有些词或者概念在一种语言或者文化中存在,另一种之中就未必,这种时候是没办法找到对应的词去翻译的,意译也很有难度,目前看这种词或者概念的翻译对人工智慧来说是做不到的,需要人去更新题库。

在信息时代,这种词语或概念越来越多,更新也越来越快。

这一点就是一开始所说的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和持续更新性。

日常生活的翻译有人工智慧翻译确实能帮上忙,但说翻译工作会被取代,还是不可能的。只是让翻译领域内的工作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了。听说一些翻译公司招翻译,会让面试者跟翻译软体比赛( 』 - 』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