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白起本身就是準備打邯鄲的,如果功成則趙國大概率再立一個「代王」,腹地喪失三晉再無力阻秦東出,秦國真正的對手只剩一個楚國


大國沒那麼容易被滅的。在秦沒有一個打六個(或者至少打齊國之外五個)的本事前,滅國恐怕也只是暫時,其他國家或者幫助其復國,或者事實參與瓜分。秦別說獨吞趙國,吃掉1/3都難。


個人比較傾向於白起當時的戰略判斷。

長平之戰秦軍的勝利過於突然,各國短時間內是沒辦法組織軍隊去援助的。秦軍的戰果過於輝煌,使得趙軍的兵力非常薄弱。

這個時候能阻擋白起的,只有邯鄲的城牆了。

而范雎和秦昭襄王的操作就是拖延了這個時間,錯過了戰略空窗期。

這個時間使得各國救援的軍隊可以組織起來,到達趙國,也使得趙國有時間整軍備戰,拼湊起來守衛邯鄲的力量。

白起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韙坑殺降軍,目的就是甩掉包袱,在各方沒有反映過來之前,迅速攻擊邯鄲。基本上做出殺掉那麼多俘虜的事,已經沒有了談和的可能。要麼滅掉趙國,要麼被打回家。如果為了談和,那麼是沒有必要殺降,這是最大的籌碼,秦國能割到的肉會非常大。


如果在長平-邯鄲系列戰役中,秦軍在長平之戰後不肅清周圍的趙軍直接進攻邯鄲的話,可能會遭到更猛烈的反擊,魏楚兩個老狐狸獲利也會更多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整個長平-邯鄲系列戰役秦國不可能獲勝,更不可能滅掉趙國,除非趙國真的打贏了長平之戰


滅不掉,本來白起想這麼干,被調走去打一個很遠的地方了,趙國廉頗李牧都還在,後來邯鄲之戰秦國也吃了虧,所以白起不去打,才自殺的……


不會,因為根本滅不了

滅不了還想如果,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其中趙括突圍時也重創秦軍,不失為驍勇善戰。

然而長平之戰前後由一連串的軍事衝突和大小會戰組成,秦軍和廉頗對峙消耗,後王陵兵敗,秦軍折損五位大將。

直到秦王與白起談論時,白起所言「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當指多年來秦國擴張戰爭中累計的兵力傷亡的結果。

秦國這場戰鬥之後修養了很多年;白起也盛極而亡!

所以秦昭襄王時代是滅不了趙國的!!!!!


你看這個地圖就知道了,大趨勢不會變還會是秦國一統天下。

感謝 @布哈林 地圖


謝邀。

確實會改寫歷史,但是他只會改變歷史的時間線,並不會改變歷史的趨勢。長平之戰中,或是因為趙國平時確實不太會做人,或是畏秦,導致秦趙兩國拉鋸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來支援趙國。秦趙兩國如果繼續拉鋸,大概率趙國的後勤會先崩。所以趙王丹猴急換將,在沒有進攻條件的情況下主動全押,而且換了個沒作戰經驗的趙括來。最多是擊潰戰的長平被馬服子玩成了殲滅戰。

回到話題,如果白起滅了趙國。秦統一天下的進程會加快,畢竟合縱的軸心之一都沒了,誰能阻擋秦軍,而且是大舉東進的秦軍。

說一點題外的。秦國統一天下是華夏歷史的必然,因為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已經不是秦國,而是代表著先進的制度,這個制度比當時的分封制超前太多了,可以說是歷史選擇了秦國。

畢竟秦國的軍公爵制和郡縣制,在那個時代,不就是戰時計劃經濟?效率可不要比東方六國高太多。沒有白起和王翦也會湧現其他的人,只是這兩個人站在了歷史的風口飛了起來而已。軍公爵制像現在的三大球先進的青訓制度,只要制度執行下去,就會慢慢迭代出優秀的將領。

而郡縣制,甚至一直執行到了現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