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見有人說趙括是軍事神才,說紙上談兵是對他的污衊。理由就是趙括讓秦軍損失過半。

這裡有個問題,秦軍坑殺趙軍俘虜四十萬,趙軍總兵力又是四十五萬,既然是坑殺秦軍應該沒什麼損失吧,那麼秦軍損失過半是趙括用五萬趙軍換來的?

我相信趙括絕非庸才,只是時運不濟,在人生第一仗就遇到了白起。但說把趙括吹得那麼神就有些過分了吧


建議仔細看下秦本紀、白起王翦列傳,理清楚時間線。注意秦以十月為歲首(漢初亦行秦歷,直到武帝改正朔後歷代除個別情況外都以夏曆一月為歲首)。

昭襄王47年7月,秦軍破廉頗軍陣,此後廉頗堅守。

9月,趙括軍已被圍46日。

48年10月(注意和之前僅相差一個月)-1月間,先後有白起回朝、王齕拔(武安)皮牢、司馬梗定太原。

48年1月罷兵守上黨。

48年9月/49年10月,王陵攻邯鄲,少利。

49年1月,給王陵增兵。不久陵兵損五校。

此時秦王讓白起代,白起拒絕,說出了「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結論1:白起所說秦卒死者過半,是經歷長平之戰以及之後一系列戰爭的總損失,尤其邯鄲之戰前半階段損失不小。

結論2:趙括代廉頗後迫不及待(撐死不到一個月)鑽進了包圍圈。

推論1:趙括為統帥後,幾乎沒時間整訓部隊。

結論3:被圍的趙軍保持一定的戰鬥力來自趙軍基礎建設,趙括對趙軍建制保持能力沒機會貢獻。就算趙軍困獸之鬥造成重大殺傷,也只能體現趙軍的軍隊建設成果(可選項:廉頗治軍能力)。

結論4:趙括在此役唯一能考察的能力就是大方向的戰術指揮。表現1:為被最多1.5倍敵軍合圍,考察結果0分。表現2:被合圍後堅守待援,考察結果不合格。表現3:糧盡時帶精兵嘗試突圍被殺,考察結果不合格。三項比重為6:3:1,綜合評定全是敗筆,打燈籠找不出亮點。


根據史料記載,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

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符合邏輯的推論應該是這樣(嫌太長的直接拖到後面看結論部分)

1、長平之戰前期(公元前260年農曆四月到七月)----王齕10-20萬人 VS 廉頗10-20萬人+原上黨韓軍

王齕帶領不超過20萬人攻打上黨,多次打敗廉頗20萬人左右(十幾萬趙軍+上黨當地從韓國投降趙國的軍隊),廉頗撤到丹水河以東防線。

到此為止,秦軍、趙軍應該各傷亡5萬左右。

冷兵器時代,傷亡1/4,已經是戰國時代這種特殊時代的超常發揮了,遠遠好於冷兵器時代絕大多數戰爭表現。

所以這時候在丹水附近對峙,雙方各自休息、增援、擴充兵力,都維持在20萬人上下,僵在這裡了。都打不動了,但誰也不能先撤。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段僵持期並不長。

2、長平之戰中期(公元前260年農曆七八月間)-----白起20-40萬人 VS 趙括40萬人

趙王沉不住氣了,20萬大軍在前線對峙,時間久了,如果燕國、齊國、魏國偷襲,趙國會非常被動。

當時秦國相對於趙國,最大的優勢,是不用擔心後方被人捅刀子。

其實這時候趙國軍糧的缺口反而不是最大的,上黨距離晉陽、邯鄲等產糧區都不算遠,壓力遠遠沒有網上吹趙括的那些帖子里那麼誇大。

趙王臨陣換將,命令趙括取代廉頗,又帶著更多的援軍以及糧草到前線。這時趙國核心區域能掌握的預備役人力抽空了。整個趙國,除了長平戰場之外,就只剩下長城附近防備匈奴的邊防軍和分散在各地的治安部隊了。

但是趙括這時也對秦軍有了兵力優勢,趁著秦軍尚未增兵的窗口期進攻,的確不算錯。

問題是趙括選擇了「全軍出擊」,長平關、故關、空倉嶺、百里石牆等險關要地、後方營壘,根本就沒有留下多少守軍。

神將白起敏銳洞察到了趙括的疏忽,以奇兵偷襲,僅僅用2萬5千人就偷了趙軍後方另外一支僅僅5千人的部隊掐斷了趙軍主力的糧道,佔盡了優勢地形,把幾乎40萬趙軍全部圍在了河谷里。

丹水以西,是秦軍原本的壁壘,趙軍一直無法攻破;丹水以東,是原本趙軍的壁壘,現在被秦軍佔據。長平關、故關、百里石牆等險要地帶,不僅是困死趙軍的枷鎖,也成了阻斷趙國後續援軍的天險。

白起替換王齕這段時間裡,秦軍有沒有第一時間秘密增兵,並不確定我個人傾向於沒有。

秘密換帥,躲過趙國間諜,容易,只是一個人帶著少量隨從而已;想秘密增援十幾萬甚至二十萬以上的大軍,這是不可能的。趙國的間諜密探不可能一點動靜都覺察不到。

如果趙括在自己沒有任何兵力優勢的情況下,還敢於不留後路,放棄陣地,全軍出擊,去進攻敵人的堅固壁壘,那他可能不是太勇敢、太自信,而是太愚蠢,

3、長平之戰後期(公元前260年農曆八月到九月,趙軍被圍的46天)------白起40-60萬人 VS 趙括40萬人

所以,剛包圍趙軍的秦軍,自身也陷入了危機。因為即使秦國此時秘密增兵到了40萬人,那也只是1:1的兵力,兵法里通常認為「十則圍之」,用十倍以上的兵力包圍敵人才是非常保險的。

40萬趙軍可以選擇包圍圈上的一個或者幾個節點集中進攻,而人數不多於趙軍的秦軍,必須保證任何一點都絕不被突破。

秦軍即使總兵力不少於趙軍,在關鍵節點上抵禦趙軍突圍的,也只能是劣勢兵力。

即使秦軍有地形優勢,此時也像一個薄皮大餡的餃子一樣,隨時可能會破。

一點被破,整個包圍圈就徹底失效,甚至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被趙軍翻盤。冷兵器時代,絕大多數殺傷,發生在一方崩潰之後,勝利者一方追逐屠殺敗方。正常兩軍對壘,陣型不亂,其實反而殺傷效率不算特別高。(當然,還有一種大規模殺傷敵人生命的方式,就是武安君白起後來做的這樣,殺降,屠殺戰俘。)

秦國的戰爭機器馬上以最高轉速啟動了。

秦王一方面緊急將周邊可能調配的機動兵力盡數增援給白起,另一方面又跑到距離戰場最近的河內郡,賜整個郡所有人爵一級,徵發全部15歲以上壯丁去前線。河內郡在西漢人口鼎盛時,戶籍在冊有71萬人,長平之戰時,合理估計,河內郡應該不少於30萬總人口,緊急拉出10萬人左右的壯丁應該是可能的。

這10萬壯丁的作用是填補秦軍從剛剛包圍趙軍,到後續增援到位之前最虛弱的關鍵期。

但趙括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稍縱即逝的窗口期。

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過了一開始十幾天,越來越餓的趙軍,面對越來越多的秦軍,再也沒有機會了。

趙括能「堅守46天」,第一要歸功於白起打定了主意要「攻人」,徹底消滅趙國全部主力,只要趙軍不投降,他就會一直圍而不攻,用飢餓打垮趙軍。

第二要歸功于丹河,人在極限條件下,只喝水也可以維持十幾天,如果趙軍被圍在沒有水源的谷里,根本不可能撐過10天。

第三就是一開始大軍隨軍攜帶的少量糧草,以及早餓死的、被「陰殺」的袍澤。

跟這幾年網上括吹們所謂的「統兵能力」沒多大關係。

這46天,邯鄲一是組織了最後一點點微薄的兵力去徒勞的試圖解圍,二是向列國四處求援,去齊國借糧,未遂。

4、長平之戰結束後,直到邯鄲之戰(公元前260年十月到公元前257年)

白起想趁機一鼓作氣滅趙,結果遭遇范睢嫉妒,被調回朝中。在白起回朝的同時,秦軍一路攻破武安、太原等重地,趙國短時間內損失了幾乎1/3的國土。

然後,秦王聽了范睢意見,讓秦軍停下修整了。大軍征戰太久,國家也的確吃不消。臨時動員的河內郡壯丁,緊急徵發的退伍老兵、預備役人員,都得回老家恢復生產。

整個秦國只有五六百萬人口,長期養得起一支60萬人的脫產部隊,負擔太沉重了。

秦國能支撐得起60萬人的大軍,那得等到三十多年後秦始皇派王翦滅楚時,那時天下大半已盡入秦手。

這時候,秦國的確需要喘息。

但秦國喘息的時候,趙國也得到了喘息。

邯鄲周邊的所有地方治安力量,北方長城附近的邊防軍,去救援長平未遂的最後一點軍隊,平原君寫信給魏國信陵君求來的魏軍和帶毛遂等19門客去楚國求來的楚軍.......慢慢都等來了

所以,等短短一年後,秦軍重新進攻趙國時,邯鄲已經不是一年前白起主張滅趙時那樣的不設防城市了。

三年的邯鄲之戰,王陵從僵持不下,到一敗再敗。

此時,秦王再讓白起代替王陵攻趙,白起說出了那句讓括吹們高潮的:「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再後來,聯軍反攻,秦國一再喪師失地,白起仍然拒絕出戰。

於是秦王忍無可忍,白起「被自殺」。

最後結論:

1、「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首先指的是秦國正常狀態下可以支撐得起一場戰爭的最大機動兵力,是正規軍。這個數字應該不會比趙國的40萬高多少,不包括河內郡的10萬民夫,也不包括臨時徵發的退伍老兵、預備役人員。

白起說這句話時,秦國已經損失了20萬人左右。

「殺敵一萬,自損三千」,這個數字相對而言是符合邏輯的。

雖然秦國這幾年一直在打勝仗,一直在佔地盤,但險些變成「皮洛士的勝利」。甚至戰果一度也沒有保住,被合縱諸國反推回來。

2、秦國超過20萬人的損失,發生在短短5年內:

公元前262年,攻韓國野王;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1年,拔上黨17城邑;

公元前260年四月,王齕與廉頗開始在長平對戰,互相消耗5萬人左右,但秦軍屢次攻城破陣,士氣和戰果上佔優;

公元前260年九月,長平之戰結束;

公元前260年最後幾個月,趙國重鎮武安、太原等被攻克,半壁江山丟失。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邯鄲之戰,秦國最終被趙魏楚聯軍打敗,僅最後決戰階段就損失至少5萬以上.......

3、留給括吹們的偶像一代軍神趙括的戰績,究竟還剩多少?


長平之戰分為四個階段

首先,長平之戰起因是秦趙上黨之爭,這期間秦軍主將是王齕,趙軍主將廉頗。這期間大概對抗了有三個月,結果以廉頗連敗損兵折將退到丹河以東倚靠百里石長城堅守不出,兩軍進入相持階段。這個階段趙國軍隊大概在20-25萬左右,秦軍沒有明確數字但是根據有記載的左庶長帶兵記載應該在15-20萬之間。

其次,秦國以反間計,誘使趙國換下堅守不戰的廉頗,換上年輕氣盛的趙括,同時自己換白起為主將。趙括帶了二十萬軍隊來到長平,趙國軍力達到45萬人;而秦國在長平一線的兵力應該不會超過40萬甚至可能依舊只有王齕部。因為秦國是「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同時「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可見白起並不是大張旗鼓去長平。這個階段白起先是佯敗誘使趙括離開本寨,同時以2.5萬秦兵繞後截斷趙軍退路、以5千騎兵將趙軍分割成兩部分,斷其糧道。趙括髮現中計後就地立寨轉為防禦。根據後面二打邯鄲白起和秦昭襄王的奏對「今王發軍,雖倍於前」,如果長平之戰秦國主戰場有40萬,難道打邯鄲能動員80萬?

第三個階段是秦昭襄王知道白起計成,親臨河內郡徵召全郡15歲以上青壯,阻截趙軍的救援及糧食。

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趙括多次突圍無果,在被圍斷糧46天後組織銳卒親自帶頭決死衝鋒,被秦軍射殺,剩餘趙軍40萬投降後被白起坑殺

四個階段說完了,那麼顯而易見秦軍的損失也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或者說是由三對對手造成的:王齕vs廉頗、白起vs趙括、秦河內青壯vs趙國救援

白起後來說「秦卒死傷過半」,是站在秦國上將軍、軍方第一人的位置上,對於整個長平之戰的總結。如果單純說到白起vs趙括在長平的對決,秦國戰損了多少?《戰國策》趙策·蘇代說應侯:禽馬服之軍,不亡一甲。這個「不亡一甲」有兩種解釋,一個是全殲了趙括軍,一個是白起自身損傷甚微。再結合後面白起分兵打皮牢和太原、圍攻邯鄲的舉措,可見白起部傷亡並不大

趙括在史上留下「紙上談兵」的笑柄,如果整個長平之戰趙括能以不足5萬人的損失換掉秦國一半士卒,我想也不會有這個成語了吧


這就是扯淡

這個損失是整體損失,不僅是趙括被包圍之後的這一段時間

之後的記載說的很清楚,秦軍坑殺的是四十萬,也就是被圍困的過程中,趙軍死的並不多

撐死幾萬人,以至於大數依舊是40萬

然而如果交換比這麼懸殊,早跑出去了好么

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這個說法前面還有一句

其九月,秦複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所以關於秦卒死者過半的說法,一個可能從廉頗據長平,一直到王陵攻邯鄲不下為止的所有損失【或者是王陵本次帶隊的損失】

另一個,則是更主觀一點的判斷

這話誰說的?白起

當時白起眼看著隨便打打趙國就沒了,被昭襄王要求回軍

甚至史記明說和給昭襄王進言回軍的應候有隙

那這個說法還有一可能,那就是白起在用話點昭襄王,所謂的損傷過半壓根是一個虛數


趙軍40萬而非45萬,五萬的損失在廉頗時期,趙軍戰損不詳


一心洗白趙括的人才會顛倒黑白地說長平之戰秦軍傷亡過半。秦軍死傷過半是白起在邯鄲之戰激戰以後對秦昭王說的,說這話的時候秦國連年攻打了韓國趙國,並不僅僅是指長平之戰,秦軍在長平的傷亡最多就是王紇強攻以及佯裝敗退時候會有一定死傷,秦軍死傷過半趙軍居然還突圍不出去,趙軍得有多菜啊


這個說法是合理的,秦軍死亡人數超過六十萬,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本來就是這樣的,三國紛爭,中國人口損失高達95%,朝代更迭造成的殺戮是滅絕式的。

長平之戰的失敗,是因為趙國高層明知秦趙必有一戰,卻不做軍事鬥爭準備,敵人進攻才倉促出兵,上黨天險未能起到阻擋秦軍的作用,戰略部署完敗。趙括面對的,已經是回天乏術的境地,這就像ICU總死人,你能怪醫生紙上談兵?趙醫生若不是神醫,趙國早就搶救無效。

你若愚昧,問題無解。


也就是說,在秦軍傷亡過半的情況下,秦軍依然包圍並戰勝了遠比自己戰鬥力強,兵力也開始佔優的趙軍。

這秦軍是開了掛啊,大秦帝國里的秦軍都比這差遠了。我只能認為秦軍是高達增援才贏的啊。

一支軍隊傷亡三十萬,依然全殲對方四十萬大軍,你覺得信嗎。


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這是白起親自說的,但我認為白起說破的長平軍,並不單指長平那地方的守軍,應該指的是趙長平軍區的方面軍,就像現在指的各大軍區,就常理而言長平那點地方,怎麼可能容下雙方近百萬大軍對陣,就算近百萬軍隊中存在民夫,那也太扯了。


不合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