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視頻,裡面提到白起用25萬完成對趙括45萬大軍的包圍。但是一直以來各種說法都是秦參戰人數60萬。請問有大咖知道這個60萬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嗎?


秦軍60萬之說,我也見過,但具體出處我也沒印象了。

如果有知道出處的朋友,希望能補充一下。

如果非讓我瞎猜的話,此說可能出自《戰國史》中的這句:

「當時秦趙兩國,雙方集合近百萬大軍,在沿著長平城……」

可能是100—40=60,得出來的。


對待不嚴謹的特別是春秋戰國的戰爭記錄,很多時候把史書上出兵人數除以5甚至10是妥當的。除了長平之戰,還有後來燕國粟腹率領六十萬大軍乘亂占趙國便宜,被吊打的記錄呢。你看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是吊車尾的存在,一共就200萬人左右,出兵六十萬,那不是全國男丁都拉上了?而且長平之戰也不是秦國出全部兵力打趙國,還有守備國內、防備游牧民族的兵力吧。當時秦國一共500萬左右人口,極限出兵占人口6%左右,最多30多萬。然後還得防止楚國、魏國乘虛攻入吧,至少減去10萬,所以最多也就20萬大軍。趙國人口400萬,極限出兵24萬,長平估計不到20萬。所以大體估算,秦國20萬左右,趙國10-15萬(加上從韓國長平接收的人口中,抽調精壯湊足20萬),後來秦國發動河西民眾參軍,增加兵力圍困趙軍,估計最多增加10萬,那麼秦軍極限兵力30萬左右。即便是30萬也多半是高估,因為後來秦國滅楚國,總動員也就60萬,而此時秦國國土擴大,人口增加一倍以上(1000萬人口以上)。

而且後來對於長平之戰的現場挖掘來看,根本就沒有找到幾萬遺骸(史書中可是坑殺40萬),所以按照現實考古結果估計,趙國出兵10萬左右,韓國上黨地區抽出精壯5萬左右,秦國起初15萬左右,最多增加到20萬左右。估計這個60萬,是把後方運糧和輸送物資的民夫全部算進去了。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賭上國運的一戰, 到戰爭相持階段, 秦昭襄王親自上前線徵發民夫,動員的年齡也放寬到了16-70歲,可以說秦國絕大部分軍隊都在長平


據歷史學家楊寬的研究,秦國當時人口約600萬,按目前中國人口模型推算,秦國的兵役人口大約在150萬,不會少於120萬,因為秦國是全民皆兵的舉國體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兵役人口可以投入長平戰場。

秦國的特殊體制決定了它的兵員利用率非常高,而且士卒自己出錢打仗,150萬兵員可以有100萬以上投入戰場,當然不是一炮砸上,而是分批漸進,不斷添油。

比如一開始上去40%,60萬,戰損過半添人,此時兵役人口餘120萬,再上去40%,48萬,這一波又添進去18萬,加上剩下的30萬。如果只是兩波人,總共動用了78萬兵力,這一波再死一半,24萬,加上前面死的30萬,損失54萬兵力,150萬兵員剩不到三分之二了。添油的可選參數有多種,耗費一半的兵力很正常。

秦國東出戰爭,到打下長平,能剩一半兵力已經很不錯了,打了好幾年了。到了下一年的邯鄲之戰,秦國僅能派出五校之兵,這個時候是沒錢了。


是秦昭襄王,當時秦國可以說是七國里最為強大軍事力量最強了,長平之戰可以說是中國軍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早的一次大型殲滅戰,秦國先是派了三十萬大軍,換將之後緊急徵兵入伍,凡十五歲以上男丁都在徵兵之列,而且每一個人都獎一級軍功,合成就湊足了六十萬大軍,但真正打仗的還是原來派去的三十萬老兵,這一戰趙國總共被殺四十五萬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