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傳播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

不同的時代背景,技術等條件下,信息傳播的各方面都是有所差異的,掌握其中規律,更好的為新聞服務。


誰 (控制分析)

通過什麼渠道 (媒介分析)

對誰 (受眾分析)

說了什麼 (內容分析)

有什麼效果 (效果分析)

效果不好怎麼解決 (傳播隔閡和障礙)


一言以蔽之,社會中人與人交往中的一切。

如果問國內大學學什麼 以我校為例 本科應該是馬新觀 新聞傳播相關理論 大眾文化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媒介批評 國際新聞傳播 新媒體 視聽節目 人際傳播 傳播心理學 公關與營銷 都有

研究生看方向和項目 應用新聞 新聞史論 廣播電視 新聞心理 輿論應用 健康傳播 研究方法 市場調查 等等等等等等


以下是我在另外一個問題 「傳播學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的部分回答,有點長但是不難理解吧,直接看圖能看懂也行,咳咳...傳播學可以在這個圖片展示的過程衍生出很多研究方向,如果有耐心你就讀一下,沒耐心就直接划過吧

我課上經常使用的傳播過程基本示意圖。

提到傳播學,大家可能會之然而然想到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大致理解當然沒錯,確實是個體之間的信息傳輸不過並不只限制於人與人之間,並且還需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而這些因素便是理解傳播學的關鍵。 下面是一個我在課堂中經常使用的用來闡述傳播過程的一張圖片,裡面包含的一般傳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傳播者(sender),受眾(audience),信息(message),反饋(feedback),傳播環境(setting),傳播媒介(channel/medium),干擾/噪音(interference/noise)。簡單粗暴的講,把傳播過程理解為傳播者在特定傳播環境中通過媒介向受眾發送信息,後由受眾向傳播者提供反饋,信息傳播及反饋的過程均受一定程度的干擾,這種思維並沒有錯誤,不過忽略了各個因素的多樣性。

傳播者與受眾:傳播者與受眾的位置是可以互換,也可以同時存在的。個體能夠同時作為傳播者與受眾,也可以隨溝通的過程轉換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傳播個體可以是個人或者組織,此外傳播者與受眾也可以是非人的個體,比如現在的人機交互或者智能家居系統都是人機傳播的例子。

信息與反饋:考慮到傳播者和受眾角色的流動性,信息與反饋也具備同樣的互換關係。作為傳播的內容主體,信息和反饋也具備多樣性,語言,圖形,文字, 視頻,甚至表情動作語氣都可以是信息的一部分,因為人類在交流會根據一切微小的線索來解讀接收到的信息。

傳播媒介:傳統的傳播媒介比如面對面對話,報紙雜誌為代表的紙媒,電視及廣播代表的電視媒體,以及目前最常用的網路媒體,所有一切有助於信息傳輸的中介。 媒介不僅僅決定了信息傳播的內容的表達方式,同時也定義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比如,我們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信息和反饋通常使用口語化的詞句來表達,並且信息的傳送接收都是實時的。但是紙媒以及其他以文字為主要載體的信息一般使用書面語言來表達,並且信息的傳送和反饋是非同步的,比如你今天讀的報紙是昨天的某位記者寫的,但是你閱讀後的反饋並無法實時被記者接收。電視媒體的信息以文字,聲音和圖畫為載體,可以使用口語化(綜藝節目)或者更加正式的表達(新聞聯播),一般來說,通過電視媒體的信息接收是不同時的(錄播節目)或者有稍有延遲(實時直播節目),但在大部分情況下的反饋過程是非同步的。

不過網路媒體的出現打破這種局面,網路媒體同樣涵蓋了文字語言及圖畫,但是網路用語的出現開闢了一條非書面化也非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另外,以網路節目為例,錄播節目與受眾的反饋一般是非實時的,但是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可以是實時或非實時的,比如我們在看節目期間發了一條彈幕,而幾秒鐘或幾分鐘後有另外的受眾看到了彈幕信息並回復,這樣的信息與反饋是基本實時的。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是,我發的彈幕,在幾天,甚至幾個月之後被另外的觀眾看到並回復,對於我,信息的發送者來講,這條反饋是非實時的;可是對於回復我的那位朋友(信息的接收者),他的回復是基於他實時的信息接收。再拿網路直播帶貨為例,直播帶貨的信息與反饋基本是實時的,比如李佳琦在直播間里使勁敲鑼把半夜還守在直播間蹲雙十一折扣的你嚇醒(尾款付了沒?)。但是信息傳播者與受眾是處於不同空間進行交流的,這就引出了下一個話題-傳播的環境。

傳播環境:也就是說,信息傳播和接收的空間。一般來說,面對面交談的信息傳播是在同一時空中進行的;紙媒,電視媒體以及網路媒體的信息傳播與接收是在不同空間完成的,信息發送者可以在家,在報社,在電視台,或者在直播間;而信息的接受的你可以在自主選擇的空間時間來接受信息。

傳播中的干擾及噪音:最後就是噪音問題了,比如我在教室上課的過程中,這個過程中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是在同時間空間交流的,突然一個遲到的學生進來重重的關了一下門打斷了我的講解,這是一種容易理解的物理噪音。還有心理及生理噪音,可以產生於傳播者或者受眾,比如我某天感冒了來到教室但是卻很難集中於課程講解,這時候讓我身體難受的生理噪音就起了作用。或者,如果我的某個學生早上來不及吃早飯,而我在課程中拿牛排舉了個例子,他就開始聯想美味的牛排和最愛的餐廳,也屬於一種心理噪音。另外,個人對某一觀點或者課題的知識儲備,態度和立場也會產生一種心理噪音,影響傳播者以及接收者的溝通。最後一種干擾來自於傳播媒介,比如電視及網路信號不穩定,智能設備出現問題等,都會讓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就是一個對於傳播過程的粗略介紹,每一次的傳播過程都牽涉這眾多因素,具體的傳播過程需要根據實際交流情景來分析。可能有點啰嗦和繁雜(這麼啰嗦可還有好多講不完),可你想,你細想,這其中每個因素都可以讓你的溝通效率翻倍或者減半。不論哪一條傳播學研究方向,你都可以利用這個基本過程來思考如果最大化傳播效果。比如,如何讓廣告達到效果最大化?那麼我們要思考受眾是誰,在什麼渠道投放廣告,當前的市場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干擾。男流量愛豆為什麼能夠代言口紅? 因為受眾,尤其是女粉絲的力量強大啊!

這可能是對傳播學科存在的意義最籠統的概括,或許以後有機會可以繼續講講如何利用這個模型來提升溝通效率,或者介紹一下在這個傳播過程之上延伸出來的不同的傳播學領域。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白了個白~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1、收集想法創意並進行二次加工。

2、把你的想法創意通過各種工具表達出來,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各種載體。

3、把你的作品推廣出去。

4、收納信息反饋,然後重複1、2、3的步驟。


如何交流、溝通


個人觀點,傳播學就是研究一個「東西」是怎麼傳播出去的,通過什麼來傳播,過程是怎麼樣的,形式是怎麼樣的,等等。這個「東西」可以是你能想到的,能作為傳播這個動詞的一切主語。如果你能想到一個別人想不到的xx傳播,還能自圓其說,學界認可,那就是開宗立派了。


看懂關係,以及關係間的相互作用。


如何溝通


傳播學的目的:一、研究什麼是傳播;二、如何傳播最有效;三、人為什麼要傳播;四、都有哪些傳播的方法和渠道;五、如何用傳播的觀點解釋一些亂七八糟的社會熱點。


你我他如何溝通;

你我他之間的信息如何傳播出去又有哪些渠道;


一句話「分析社會發生的各種事情的原理和問題,期待找到更好的思路和措施,以信息資訊這種無形手段,來幫助社會運作。」

也就是我們常規理解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簡單來說就是學如何用各種媒介交流傳遞信息


傳播就是人怎樣傳遞信息,人如何和人溝通,人如何接受信息


學會如何利用各類媒介進行高效溝通交流。(聽懂別人也讓別人聽懂你,並採取相應措施)


就是學好了成好網紅,帶貨,賺錢中。。。。。。。


探究傳播背後的內在邏輯,以及如何通過傳播讓社會變得更好


學傳播學教程,這個就一些理論知識,我面向的是傳媒傳播,所以需要學創意寫作,創意攝影,包括ps,pr反正學的東西很多,但都不會精,得靠自己去學


引用媒介環境學派學者詹姆斯·凱瑞的觀點,傳播這一過程可以用兩種視角去看待。一種是"傳遞觀",另一種是"儀式觀"。

"傳遞觀"認為傳播是信息傳遞過程,最早由拉斯韋爾總結提出的,即5w,這也基本劃定了傳播學的五個研究領域,即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研究、受眾研究、效果研究五大領域,主要集中體現在美國經驗學派(主流傳播學派)的研究成果中。

"儀式觀"認為傳播是一種儀式,人們進行傳播是自發的參加了一場儀式事件,因此詹姆斯·凱瑞也提出了"傳播即文化"的觀點,這就將傳播學引向了文化研究領域,主要集中體現在歐洲批判學派的研究成果中。

以上就是傳播學主要學習兩大部分的內容,本科期間主要學習第一部分。


大概是傳播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不起還沒學,這是我本科的經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