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半小時開始,然後慢慢加上去可以嗎


謝邀!

我的看法是:沒必要,要是能半個小時已經很不錯了,下面說原因

鍛煉無非幾個原因,減肥,健康,增肌。

減肥的話,鍛煉內容選擇高強度的tabata,一組僅僅三到四分鐘,半個小時可以做非常多組

健康的話,你兩天鍛煉一次都足夠了,每天鍛煉的話當然更好,保證自己心肺功能正常,肌肉不萎縮

增肌的話,每天一個小時,鍛煉什麼呢?肌肉要增長靠鍛煉後肌肉撕裂重組,而這個重組是需要時間的,一般兩到三天,增加輔助措施會快一點,而一個部位每天半個小時就可以非常非常充足地鍛煉到,一個小時可以鍛煉兩到三個部位,而這兩到三個部位第二天我並不建議繼續鍛煉,過分鍛煉對增肌弊大於利,而這樣的話第二天你還要鍛煉什麼呢?因此一天半個小時,鍛煉一個部位,明天後天再各鍛煉一個部位,形成一個循環。

以上是我的看法,一天半個小時鍛煉對正常人而言是足夠的,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增加減少時長。


二十分鐘即可,適量,過了反而不好。


你鍛煉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要問問,你為什麼要鍛煉?

就像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一樣。

體育鍛煉和讀書其實差不多的事——

都是必須堅持下來,持之以恆之後才會有量的產出,質的變化。

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我鍛煉就是為了增加體質,改善我的健康狀態,改變我的外形,或什麼類似的原因。

你讀書也一樣,使你有了高學歷,有了好工作,有了好收入,進而享受到了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物質生活。但是讀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你對世界的看法慢慢發生變化。你讀的書越多,你眼前的世界變化越大。

體育鍛煉也一樣。

所有的體育鍛煉,都是需要一個人堅持下去的一種——可以說非常孤獨的運動。

而且最開始的時候,是相當痛苦的。這種痛苦,是短期內看不到任何緩解的可能的,或者說你就是想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鍛煉」。因為就算是減肥,也是絕大多數人會失敗。

所以鍛煉的過程,也是一個獨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將會體驗到自我的真實存在,你會在痛苦與煎熬中體驗到什麼是生命的本質,你必須運動起來,你才能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命的本質。否則你就是一個冷冰冰的思維機器,再簡單些,和電腦沒什麼區別。

我們看偉大的日本作家村上人樹,他是長跑(馬拉松)的超級愛好者,按他的說法,跑了差不多30年,幾乎每年一個真正的馬拉松,他甚至獨自一人去希臘按馬拉松的原路線跑了一次。孤獨而享受。他甚至參加過超級馬拉松。。。。他有一本書《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麼》

我也是跑了差不多二十年的,這種體驗,是無法用幾句話就能解釋明白。

總之,人的一生就是孤獨的,這種孤獨與生俱來,無論你有多少親人,多麼親密的愛人,本質上,人類就是孤獨的。那麼,個體,如何處理這種孤獨,我想,參加一項鍛煉,並堅持下來,這其中就能更好地體驗這種孤獨。你只有體驗到了這種人類必然的孤獨,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時時讓自己站在高處看待人生,看待生命。

最後,怎麼樣才能堅持下來?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恆心一條路。沒有逼你的時候,只有自己逼自己。

面對痛苦,每個人都想放棄,這是人之本性,與生俱來。

可是你不去打敗這種痛苦,你就永遠享受不到之後的快樂。

運動中的汗水淋漓盡致,揮灑自如,豪氣衝天,這些快感和美好的記憶,只有你戰勝那最初的痛苦之後才能體會到。

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就進入了每天必須鍛煉的狀態,這種狀態將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你可以每天堅持半小時。。。。

習慣之後,改成一小時。。。。

之後改成兩個小時,只要你時間充裕。

直到有一天,你會覺得,假如今天沒有按時鍛煉,人生便少了些什麼。


一個口號而已,

看你鍛煉的目的了,

有氧為主,那就要保持一定的時長,一定的心率

無氧的話,就看感覺了,每一個部位的刺激,用時長來講問題的話,不太合理,

每天動一動總是好的


這東西等你真正喜歡了去做就沒那麼難了,也就不會存在堅持的說法了,就像你的興趣一樣,他能讓你快樂你就不會覺得需要堅持了,鍛煉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打球跑步跳繩俯卧撐這些都算是鍛煉,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循序漸進


鍛煉不是完成任務,是你真心的想去鍛煉,無論你出於什麼目的去鍛煉,一定是你想去做,然後才是該怎麼鍛煉。

對於鍛煉來說,不是規定一個時間,練滿為止,而是規定好你今天要做的動作,組數以及每組的次數,比如說今天練胸,沒有器材的話,就標準俯卧撐5×12,寬距俯卧撐5×12,窄距俯卧撐5×12,我相信如果你是健身新手的話,這個量足矣讓你第二天胸部酸疼,其他各個部位也一樣,當然,連續兩天不要鍛煉同一個部位,要給肌肉充分的休息。

綜上所述,衡量你健身成果的不是時間,是訓練量,望採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