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竇材《扁鵲心書》: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明?李梴《醫學入門》: 「凡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凡寒熱虛實皆可灸之。」

這兩句足矣。


提高免疫力!


1.艾灸殺菌消炎

艾灸的過程中會產生藥性煙霧,藥性煙霧具有很強的殺菌消炎的作用,能治療痔瘡、前列腺、水泡、陰道炎等。

2艾灸排毒減肥

艾灸有利於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將體內的廢物和毒素排出,便秘、脂肪堆積等難題也會得到改善。

3艾灸美容

通過促進體內循環,艾灸的過程中也能達到美容的效果。

4艾灸鎮痛

艾灸通過促進淋巴液和下腹部血液的循環,能起到治療腹痛、痛經和神經痛的作用。

5艾灸收縮

女性使用艾灸之後,可以強化陰道和子宮的收縮。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生產完之後,要等到污血排乾淨之後才能使用艾灸,否則會不會起到什麼作用。

6艾灸提高免疫力

艾灸能增加人體的白細胞,從而加快患部細胞的再生速度。


艾灸是中醫的一種常見灸法,是用點燃的艾柱來熏烤身體,可以起到養生的作用,但是艾灸時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講艾灸時千萬注意這些。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藥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回陽救逆,寒熱皆可


主要作用是溫經通絡,固本。昨天肚子疼。拿來灸盒灸了倆小時,肚子不疼了。


和點穴相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