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聽人說體制內好,我覺得穩定是還不錯,但是在體制內上班得朋友說,體制內比體制外的好,說的話讓人感覺像是不在體制內就是比較,怎麼說,不高級?????難道體制內得人才會奮發向上積極奮鬥????接觸的人才是比較有素質的???真心不敢苟同,所以很疑惑為什麼體制內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是什麼原理?


體制內和體制外到底哪個好,這個真是見仁見智,主要看自己的追求。

1、穩定性。體制內肯定穩定性要好太多,只要你不犯什麼原則性錯誤或者違紀違規,基本沒有被開除或者被辭退的危險。所以職業危機感要小很多。這點是體制外沒辦法比較的。

2、職業發展性。體制內的發展性根據運氣、背景、個人能力綜合影響,特別是背景和運氣。所以很多體制內的人很多年都在一個位置上無法前進。體制外,如果碰到好的公司和企業,職業發展性肯定是要比體制內要好。

3、個人進步性。體制內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環境,在這裡面待久了,基本人就廢了,不會有什麼太突出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邊抱怨體制內,一邊又無法跳出來的原因,因為一旦跳出去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很難生存。而在體制外,對人的成長發展要求很高,可能一旦不進步,就會被淘汰,所以體制外對人的個人進步性促進更大一點。

4、福利待遇。看怎麼比。拿體制內和普通的小企業小公司比,肯定待遇福利要好一點。但是跟大企業大公司比,那就差很多了。很多年輕人在大企業大公司,都是趁著年輕拿著高薪賺錢。而在體制內,年輕在待遇上根本沒啥優勢,只有到了五十多歲或者退休了,待遇福利方面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好多體制內退休的退休金拿的比年輕人多多了。所以,體制內主要看後半段,體制外主要看前半段。體制內有醫保、社保、工會福利,公積金,有的單位還是公費醫療,實報實銷,基本上看病養老貸款買房壓力都不大;體制外,這些相對於繳納的比例都比體制內要低很多,只能靠自己拿高薪。

5、人際關係。之所以體制內的人會有優越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人際關係網。譬如一個單位的人,隨著工作的推進,可能會認識其他各個單位的人,這就是關係網,遇到要辦事什麼的,可能打個招呼的事情。但是,在體制外,很多單位的關係是沒法建立的,除非通過親戚和朋友,拐幾道彎才能找到一個關係。

體制內的人其實積極向上的真不多,很多人都是正常上下班混日子混級別,說到素質,我這個在這裡面待了十幾年的人,只能「呵呵」……體制內各種毀三觀的個人作風問題也不少嗎?個人素質和職業沒關係。只能說,對於沒有太突出的一技之長的人,待在體制內確實比體制外風險要少很多。但是我一向都不建議年輕人一畢業就進入體制內,因為太荒廢人了。年輕人如果可以,大概22歲23歲左右的大學畢業,用5年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到了二十七八,沒有什麼成就,再考公務員進體制內也不遲。


因為人家的想法沒錯,你覺得體制外好,天高任鳥飛,不過不好意思,大部分人在摔成豬頭之前是不知道自己沒有翅膀的。

自己想一想,目前的郭情是什麼,一半紫本朱義,一半特色射匯主義,體制內於統治階層來說是內部人,你一個普通打工仔既不是內部人,又不是資產家,兩頭不沾邊,如果這個社會必定要犧牲一部分人的福祉,你覺得會是誰?

大部分普通打工仔,好吧,不把太底層的算進去,雖然他們可能是大多數,按b乎人均白領來吧。就說一般白領吧,你拿個十幾二十萬的年薪,在你二十七八歲的年紀,你會指著體制內拿著四五千的機關人露出鄙視的表情,好像人家是個沒什麼本事混吃等死的砂比,一輩子一眼望到頭,而你深為自己的英明感到沾沾自喜,你是時代的參與者,見過廣闊的世界。可是你從來沒想過你在大城市除去房租除去基本的生活費用,所剩幾何? 也許算下來你還是可以比體制內的同齡人優渥,但是也富餘不了多少。你可以說你經歷過精彩的生活,不過你那些所謂的精彩,某某的演唱會,深夜的酒,apple的電子產品,渾身的logo,在穩定的婚姻,家庭的陪伴,身體的健康,生活的安穩面前,屁都不是。

慢慢的過幾年,等你到了三十歲,三十五歲,你發現職場上的你開始力不從心了,收入也遇到瓶頸了,鑒於你的工資想在大城市買房無異於痴人說夢,你開始焦慮婚姻問題了,結婚吧,和對方租房住總感覺缺點安全感,再說孩子放哪讀書呢? 讓孩子做留守兒童你又狠不下心,進退兩難。而體制內的人呢,吃住都在家裡,每天事少假多,永遠不用擔心你的行業怎麼樣了,明天老闆會不會把你優化了。你可以輕輕鬆鬆的在家鄉買個房付個首付,運氣好一點,單位分房,再不濟單位的集資房也很便宜。婚姻上,你會從容很多,畢竟比起跟丈母娘解釋你那什麼運營工作到底是什麼,一句公務員會為你加分不少。

在慢慢的你四十了,這個時候你還跟我說你是白領,不好意思,我特么就沒見過哪個公司除了中高管還有四十歲的員工,你只能自降身價,收入可能斷崖式下跌,直到你自己都覺得混不下去。職場就是這麼殘酷! 而此時離你退休還有整整二十年! 而體制內呢,只要你進去了,國家管你一輩子,享受福利最多最齊全的也是這一群人。這個時候,你再次在街上遇到你以前看不起的體制內的朋友,你就會為自己當初的英明感到fuckoff。

年輕人不要瞎談什麼理想,理想和愛情一樣都是奢侈品,你是不是天選之子,其實二十五六歲就可以看得個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不過是瞎 8折騰而已

大多數人,一輩子吃了很多苦,費盡心機往上爬,最後終其一生,也僅僅是吃了很多苦而已。


換個角度。

客觀講,體制內外各有千秋。

真正決定好壞的是主觀。

會不會有這樣一種情況:

中低風險偏好,知足常樂的人

更傾向於選擇體制內的工作,

而這類人對很多事情的評價普遍樂觀。

而高風險偏好,不甘現狀的人

更傾向於選擇體制外的工作,

而這類人對很多現狀的評價比較不甘(負面)。

而且根據體制內工作相對稀缺性,

進入體制的往往是喜歡體制的。

而體制外的有喜歡體制外的,也有沒能進入體制的。


12年左右,正是資本活躍期。那時候流行創業和互聯網,知乎上一片鄙視公務員的聲音。。。

18年資本收縮開始,許多人開始悄悄往體制內跑。

20年疫情過後,人們知道了體制內的好,圖穩定往裡面擠。哎喲,這時候開始使勁宣傳了。。

結論:

1)不要聽別人說什麼,要看做什麼。反正營銷號這麼多,不也是一門生意?(營銷號怎麼說,難道是為你「量身定製」著想?)

2)多思考本質。

經濟大環境會永遠好嗎?跳槽就能加薪的時代,這錢哪裡來的?是不是燒投資人的錢,佔領市場的?退燒的時候,你還在不?

同樣地,進了體制內就一個勁罵外面的人傻帽的。。。有沒想過自己工資怎麼來的?當企業不行了,稅收哪裡來?你的工資呢?

綜上,大家本是一條船上的螞蚱,就不要再被釣魚營銷號弄得自相殘殺了。收起你的優越感吧。

我想有一點更重要:你到底更喜歡闖蕩,還是穩定?

最後補充一句:體制內,不算國企的話。本質就是公共服務和監管。。。公共服務和監管是為了啥?為了民眾的基本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的運行,所以也要服務企業。

若把體制內吹上了天。。。人人都來了,且不說擠爆了,您覺著可能嗎?服務對象都少了,還要你在這幹嘛呢?

說實話,看到有些回答,真的有點狹隘。。因為都是大家想像中的,而不是具體的。。。

具體的,那恐怕還要看:(本質上)是看你在財政是否豐裕的地區。。。地區差異我就不說了。。雖說公務員一定是中等偏上收入,但是西部(除了藏、疆補貼)和中部、東部的。。差異很大。

有的也不好講,比如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確實體制內性價比很高。因為要麼就是小生意,要麼就是一定要「有關係」的生意,也難辦。

而且在今天,真的不是你想進去就能進去了。。。現在愛玩「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您覺著,新來的這一批,還能有多少,像以前一樣,能夠穩穩地吃工資、績效、養老金到老呢?尤其事業單位,很多是只給個位數的編製,其他都是臨時工。


中國四千萬體制內,六億人是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口?

平均十五到二十個人里一個體制內,加上農業就業者,大概平均三十來人一個體制內?

中國有六億人平均月收入不足一千,這六億人應該沒有體制內的吧,畢竟就算剛畢業的本科生、鄉鎮事業編,也不可能掙不到一千吧。

一個普通初中班,五十個人。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是全班第一,那你能進體制內工作就是不錯的歸宿。

因為你大概沒有本事在體制外過得更好。

大多數心思單純善良、智商不超常的人,憑實在的本事和勤奮的態度吃飯的,體制內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是學習尖子,或者交際能力特彆強,能忽悠別人心甘情願的交錢給你,那體制外也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