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砖成镜是比喻那些执著于无望事情的愚蠢行为。

参禅寻不得正确途径,即便是有执著精神,也必然是南辕北辙一事无成。


实际佛法禅净密不分家,若言禅法,不是密法,密法不是净法,净法不是禅法,那是糊涂之人,根本不知佛法是何物。

历代祖师,都不单一禅或者单一净,因为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要对治,否则功夫就会无法上上增进。

先答案这,有时间再回来补。寺院佛七进行中。。。。


戒定慧是唯一的佛法实修方法。


南岳怀让禅师是明心见性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马祖道一得度的机缘成熟了,欲传法给马祖道一,而马祖道一只知道终日打坐,自己认为打坐就是在精进修行,为了不让心到处乱跑,他谁都不理睬,谁都不看,怀让禅师和他说话,他也置之不理。怀让禅师是明心见性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马祖道一是在心外求法,为了救度他,引起他的注意,就善巧方便随手拿了一块砖头,在马祖道一面前的地面上磨了起来。磨了好一阵子的时间,终于把马祖道一的好奇心吸引了出来,马祖忍不住问禅师,您磨砖做什么?怀让禅师反问马祖道一,你打坐做什么?马祖说我打坐是要修行成佛。怀让禅师回答,我磨砖是要将其磨成铜镜。马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奇怪,问道,砖头岂能磨成铜镜?怀让禅师立即启发他说道,那光知道打坐又岂能成佛?马祖豁然省悟,向怀让禅师求法,如何才能成佛?怀让禅师继续慈悲地开导他说道,譬如牛在拉车,车停滞不前,你是打牛还是打车?马祖回答,打车无用,我当然打牛。怀让禅师说,你现在明明就是在打车嘛,就这一句话,马祖听懂了,立即开悟了。

这是禅宗的一则公案故事,它与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禅净不二,什么是禅?依据自性,依靠佛在经中的教戒,借假修真,用种种善巧方便为人演说利益众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做到分别亦非意,空有两边都不住,无住生心,这就叫做禅。禅是从定中生出来的,把想的、说的、做的这个心定在自性、佛经之中,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会用真如本性大乘佛经之中的智慧、慈悲、德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回归自性,修真实功德,永脱轮回,离苦得乐,就是真正的禅定功夫。佛在《无量寿经》中说得很清楚,尽全部的力量受持、护持弘扬《无量寿经》,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是住深禅定,就是用真诚心念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夫,里面有无上深妙禅,有高密深密,密中之密,及得一切陀罗尼门,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怀让禅师度马祖道一的公案故事──对修学念佛法门很有帮助(住真实慧有声书系列第二十九篇)?

mp.weixin.qq.com图标

多思,多看,少说,多做。

有些东西不能说,能说出来的它就不是它了。


三千六百道法门,人人各执一妙根。法无定法,每个人软(意识)硬(肉体)件配置不同,所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孙悟空学习黄庭禅,从意识著手,观心炼心。

猪八戒意守下三轮开始,效果惊人。但副作用也大——性欲高涨。

唐僧信念坚定——信。时时诵经,诵经时自动屏蔽杂念,音频的震动也对通透气脉有帮助。

适合自己就好,多试几种方法,无量法门誓愿学。


先说「禅」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静虑。

想参禅第一步就是让自己静下来。是身、心(思维)静下来,只有静下才能入定。一些书上说以前的禅宗大德几天甚至几十天不起座,如果不能入定是做不到的。让身、心静下来也是有方法的,常用的就是 观吸呼,观察自己是在呼气还是吸气,气息是长是短。这样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经过长期训练就能自然地觉照当自己身心运动,也就是定。注意「定」不是什么都不动,「行、住、坐、卧都可入定」,也就自己思维不散乱,觉照当下。

能入定之后才能说参禅。禅宗的参话头,实际就是参前念已灭,后念末起之当下,不是让你把话头反复地念,那成了念话头。只于说定中入几禅天,以及各禅天中出现境界及对治这里不详说了(我自己没达到,一些书中说的也忘的差不多了 )感兴趣的自己去找书看。南传佛教中的「四念处」了解一下,对你会有帮助。别外天台宗的《童蒙止观六妙法门》也可以看一下。其他的书暂时不推荐了。

注:四念处 不光是南传佛教有,汉传也有,只是大家都不说,所以好多人也不知道,以为就是南传佛教的。


参入禅定=觉悟四字圣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瑜伽唯识、中观理论和金刚三昧=接受正理。


莫向外求,一切源于心。


努力学习,然后寻求突破。突破后再学习,学习后再突破 ……


参的前提是知道参的是个啥。

得刨根问底,玄之又玄,知有相才能破相。

建议先看四部阿含,或者老庄列阴(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黄帝阴符经),清静经。


抉择善友第一,投入时间实修其次,这些都需要一个初步的择法觉知的成就,如果去佛教源头去寻找法义,比较省力气,那就是阿含经的相应部经典。

后期佛教,驳杂不堪,投机世俗心理的做法很普遍,长期对于佛教破坏性利用,后来的学员太难了。

好在现代化便利的通讯交通,让中国人对佛教有新的发现


依法不依人,依止经典的方法修学,遇到善知识的教导!


《六祖坛经》云:「离世觅菩提,恰入求兔角。」——讲究一个红尘历练。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佛教见地,人生贰障:一曰,情障;二曰,理障。皓首穷经,多见理障,所谓之读死书是也;任性妄为,多见情障,我的命运我做主,痛并快乐著。契机反问!一念悟,还得本心,见性成佛,三丰真人言:顺,成凡;逆成仙,惟在中间颠倒颠。吾日三省吾身,要在一个「问」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遍寻天涯海角,最后一刻,推开家门,不由一声慨叹:「噢,原来竟在这里?」此岸,即彼岸,一念之思维界破而已;寻常家事,谢作玄思。


最好的就是 心中心法 这个又叫禅密法门。就是修起来有点辛苦。


木有这个经历也木有这个想法,不好意思帮不到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