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小白,想画画(别根我说什么不要临摹)


临摹在过去是两件事:

临是对临,把画放在旁边照著画;

摹是描摹,用薄纸盖在画上照著描。

后人不再强调二者的区别,将「临」和「摹」合并为一个意思,即强调「对临」含义的临摹。

我们今天常说的临摹,尤其是对于西洋画来说,就是照著对临的意思,不是描摹。


前者不是临摹,而且学习某种东西也千万不要用这个方式,不管绘画还是写字


这个要分情况考虑了,要根据临摹的目的来考虑。

如果临摹速写的话最后不好去拓,不怕不准慢慢的多练多画就好了。

如果是线描的话最后先拓一遍形,然后去慢慢学习他的线条和笔法。

一开始学习不要太过于盲目,要多看一些画,学习他们的形体结构,


临摹这个词是由两个意思组合的

临和摹

临,就是对临,也就是照著画 需要一定的功底

摹也就是描 用薄纸盖或者利用拷贝台

摹的话,有直接摹原作的,也有自己用铅笔打底稿的(推荐自己打底稿,虽然烦 但是可以锻炼自己对临的能力)

初学可以先了解式的摹 也就是先去解读临摹事物的结构,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而一般会更加推荐对临(可以在摹过几次,熟练后进行)可以更好的了解所绘事物结构。线条上也会自如许多。


前者叫做描图 不叫临摹。 而且起不到任何练习效果


二选一的话是第二种。

但第二种形容的也不是非常准确。

先说下第一种。

用薄纸盖在画上照著画被称作买描图。直接描图照著边缘画的画画面首先会缺少体积感。其次,死板地描图的作用最多让你练练线条(说是这么说),简称画线。

又要描图,又想要进步的话,可以尝试描图的时候照著结构描。例如头发一片一片来,注意头发的转折,或是弯曲处,作者是怎么处理的。作者没有明显画出边缘线的有结构处也要描出来。

b站上有个什么叔有讲过关于描图进步的(等我找到了补上)。

再来讲临摹。

临摹主要是将原画进行参考,自己起图,不断修改,加结构细节,以求得到原画的效果。

临摹的方法还是比较泛的,主要看你是想要练哪里。

喜欢原画的结构就先画结构再开始扣细节。颜色搭配你也可以直接色块起稿。比较自由。


临摹要求一比一得去画,不要照著画,边画边思考画面的形状和结构就好


我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来看,临摹其实对于初学者是有很大误区的。

初学者根本不清楚临摹的本意,只知道「照著画」。

临摹的本意是学习!就好像一篇文章很棒,有两句话十分出彩,你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放进去,提升自己的文章!甚至,可以把优秀的古诗通过白话翻译的方式,放到自己文章合适的地方(当年高考作文的套路)。

临摹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观察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临摹对象的优点,学以致用。

所以 归根结底,照著画也好,拓画也好,最终能够让你理解和学习到,就是正确的方法。如果不带思考的去画,照著画可以锻炼观察力,拓画可以学习线条,但最终都称不上临摹。


国画和书法的话,那是正常的起步练习阶段,至于素描,油画,水粉水彩这些我感觉貌似那是不能拿来描的,纸就够厚了,那样也只能用来打型,后面其他的还是得靠自己的绘画能力。

至于速写,钢笔这种,描别人的图来练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直接照著画,不用一模一样,也画不出一模一样的,有一定自己的感受


盖著那不叫临摹,那叫描图


描不是完全不可以,在工笔画临摹中很常见,因为宣纸和绢的材质导致一旦画错很难改动,所以常常会先用硫酸纸覆盖在列印好的原作上用铅笔描线,称为「过稿」,上正稿的时候再把描好的底稿压在纸或绢下面勾墨线,然后再著色。

国画临摹描底稿算是个约定俗成的事,古人临古人也常常这么干,只是没有今人的方式这么先进,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粉本」的概念。其他画种我不是特别了解,但我知道有些临摹油画和壁画的人会把原作用投影仪投到自己要画的区域,也算是描吧。

但是我得讲清楚哈,国画中这么做能够练习毛笔勾线和著色,但对造型能力基本没有帮助。而且描摹只适用于古代作品,如果你描个宋代元代的作品这叫学习,值得鼓励,但要是描了个当代的作品,就别怪原作者打你一顿了。


按相同大小照著画,再用薄纸描原图,叠在临摹的画上检查


不要描图哇!描图对你一点帮助没有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