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觉是:父母选择并决定的是他们的一生,很多时候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一定是对的,但是结果往往是父母会选择对他们自身或整体家庭有益的方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及价值需求放在首要,而后才是子女的。所以往往在子女婚配这个方面,父母不会容忍自己一生辛苦付出,得到的是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包括子女将来的生活水平。就像你养了一条狗,你一定要求它会毛发靓丽定期洗澡清洁,而你不会特别在乎狗是否喜欢洗澡,这是一个道理。

—————分割线—————————

至于子女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还有时间,年龄在25岁以下,是可以放纵自己,不在乎物质条件的追求一次爱情,毕竟人生就是体验,不管是对是错都要经历过才是自己的财富。而到了晚婚晚育年龄的人,26以上吧,还是适当考虑一下物质基础,毕竟追求爱情也是一种冒险,年龄大了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弱了。踏实稳定平淡的生活,也许正是适合你的。
因为爱情本身简单,婚姻复杂,需要考虑生计,生活习惯,双方家庭,子女教育等等。而经济地位和收入直接决定了双方未来的生活质量,挤公交和开车子,住100+的房子还是70的房子完全不同,而且,不只是你,你的家庭,包括父母,子女都受到影响。有的朋友选择去了国外,就是因为「天高皇帝远」,不受父母的婚姻要求的约束。。。


讲讲我妈嫁到我家的故事吧

我爷爷奶奶有七个孩子,四儿三女,我爸老六,我们那边的传统是最小的儿子奉养老人,我爸就是最小的儿子。我爸结婚的时候是92年,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经结婚了,都分了宅基地盖新房子,再加上娶进来(加上我妈)四个儿媳妇,我们家就背上了大量的债务,都记在了爷爷奶奶的名下。

因为一些原因,这些债务都加给了我爸妈,需要他们还这笔账,所以我妈嫁过来之后我们家算是一贫如洗,我们家婆媳矛盾非常严重,所以我爷爷奶奶带著几乎所有的家当住在前面的房子里要分著过,而我爸妈什么都没有了,还背负大量债务,具体穷到什么地步,我妈说那时候她连碗筷都没有。

我爸没有办法,去工地上帮忙,做很重的体力活,一天赚五块钱,去了整整一个冬天,才赚回了一套家当,总算有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我出生之后家里还是很穷,我妈说那时候我不喝母乳,非要喝奶粉,可她去了商店看见价格又只能走出来,商店的阿姨在后面笑她,说孩子哭成那样也不给孩子买点奶粉喝,我想我妈那时候应该很想哭。还有那会买不起别的什么菜,总是吃南瓜盖被,就是切成块的南瓜和很厚的面疙瘩放在一起,几乎每天午饭都吃这个,导致我现在极度厌恶南瓜。

后来两个人一起跑运输,到02年的时候才翻新了老房子,还了钱又借了钱。从我有记忆的时候,他俩就没停过吵架,严重的时候也会动手,那会我就看到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就算到现在,吵架的原因99%都是因为钱,家里仍然不富裕,但还算过得去。

前段时间我妈一直在旁敲侧击问我有没有交男朋友,我说没有她不信,就跟我讲交男朋友的话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太穷,至少不能再比我们家穷了。她说这是她的教训。我不知道爱情在他们的生活占多少,但我知道经济因素在他们的生活占99%,金钱可以掌控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家穷的事太多了,我讲不完的,所以我会听进去我妈的话,爱情要有,面包也要有。
我妈年轻时候在黑龙江插队,我爸在大串联到处跑,十年结束之后两人都去读大学了(不在一个大学)等毕业找对象的时候我妈31,我爸37,已经不年轻了,而且他们那时候也考虑的就是经济因素,那一代人有多少是爱情啊,很多都是介绍一下就结婚了。所以,当然替子女考虑的时候,也会考虑经济因素,淡化爱情啊,在他们看来,过日子就是这么回事。


理智的说情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理所应当的想让你过得去。我特么一大龄未婚死胖子跟你聊这个不合适呀。

既然你已经确定了这个对象,并且跟父母讲了,你们的感情肯定是你自己觉得可以了,到这种程度,父母就不需要担心你们的感情了。

所以父母会帮你监管可能你作为恋爱中的人不会在意的条件,比如这个人如何,经济条件如何。

虽然婚姻需要有爱情,但是婚姻中不止需要爱情。


或许围城中平淡生活著,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们,偶尔幻想改变,偶尔后悔没有选择更好的那扇门。
谈恋爱需要爱情,婚姻更多的是需要责任。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终究要回归平淡,爱情也回归最本真的模样。也更因为爱你,所以他们受过的苦,不想让你再尝。
普通人生活在当下,真的很没安全感。
人都健忘
都是上一辈传下来的。你的爷爷奶奶在你父母结婚时也没问他们「你爱他吗?和他在一起你觉得开心吗?」之类的话,而是问有没有三大件啊,什么工作什么学历啊之类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