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但它本身是没有情绪的吧!

至于表达得如何,那得看写字的人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比如我现在心情很不好,非常不好,哼!

感受到了吗?因为我表达得不好。

就这样!


文字没有情绪,但作者有情绪,读者有情绪。

作者的情绪体现在写,读者的情绪体现在看。

比如这句话,李白是女子。

有读者会讥讽嘲笑,笔者缺乏常识,不如自己见识广博;

有读者会不屑一顾,笔者博人眼球,没有文人风骨;

有读者会愤怒辱骂,因为他是李白的粉丝;

还有读者会了然一笑,因为他联想到了撒贝南家的那位;

这句话本身是毫无感情色彩的陈述,因读者阅读有了情绪,这也就是网文上莫名奇妙的毒点之一。

同样简单的几个字,在作者笔下也会变化。

比如,我爱你

我爱你。表陈述

我爱你~表欢快

我爱你!表强调

我!爱你!表强调

我~爱~你~表宣誓告白

我!爱!你!表著重强调

我爱你?表疑问

我爱……你?表对的疑问

我……爱你。表吞吐

我……爱……你……表羞涩

种种之类,不胜枚举,并不完全依赖于语气助词。


很多人觉得文字的情绪只能通过呀,啊,哎等语气助词来表示,这其实是一个狭隘的想法。

诚然,语气词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当事人或惊讶或哀伤的心情,但要想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的情绪,却绝非是靠语气词就能实现的。

其实这个问题说来很简单,所谓的文字的情绪,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在文字中投射出的心理想法。

所以直接的心理描写可以反应人物的情绪,比如他是高兴啊,还是难过啊,透过他的想法是能看出的。

当然,其余的文字对于情绪的架构也有必不可少的作用。我是这么理解的,所谓小说,其实就是叙述者在叙述他所经历的一切事情,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叙述者都是有情绪的,这就为我们分析文字如何展现情绪提供了很好的切口。

我们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叙述者他的心情是愉悦的,那么他在看待这个世界时,一定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快乐的心绪带上。当然,一个叙述者如果是阴暗、颓废,充满抑郁色彩的,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如此。

以余华的《现实一种》为例,这是一篇充斥著暴力美学色彩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家人自相残杀的故事,光看梗概就已经令人不寒而栗了。

「那天早晨和别的早晨没有两样,那天早晨正下著小雨。因为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星期,所以在山岗和山峰兄弟俩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他们的童年里。」

这是《现实一种》的开头,前半部分是很简单的环境描写,我们看看余华选择了什么意象,小雨,连绵不断的小雨。

单凭这一个意象,就足以让读者联想到阴雨连绵的梅雨时节,那么这样的一种天气,会带给读者正面情绪多一些,还是负面情绪多一些呢?很显然,负面情绪更多一些。

后面的这句话就不是对环境的客观描写了,而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在兄弟二人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童年里。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表面上看,这是在说连绵的阴雨已经让兄弟二人不知道晴天是什么感觉了,反应了人物内心的一种低落和阴暗。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强烈暗示。

所以这个开头非常值得分析,一个客观描写,一个主观描写,从环境和心理两方面出发,直接就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阴郁气息。

所以你说文字它可能没有情绪吗?

当然,文章整体情绪的构成不可能单考几句话,而要通过整体协调营造出一种氛围。所以叙述者选择叙述什么,就很值得思考。

同样还是以余华的《现实一种》为例,看看为了营造出阴郁的情绪,余华是如何选择叙述对象的。

单看前几段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叙述∶发霉的骨头,像雨一样滴滴答答的抱怨,胃里长出青苔,蚯蚓,井沿和破旧的墙角,像泥土一样的脸色。

仔细一想,余华的选择是十分有趣的。

开头是雨,给人的感觉是湿、暗、稍冷。而下文出现的意象,大部分都具有上述提到的三个特点。

发霉、青苔、井沿、破墙角,都很湿。蚯蚓自己的躯体本身就是湿滑的,而且它经常出现在雨后,所以湿、暗、冷,又具备了。包括泥土,泥土不是单纯的土,还有泥,什么情况下能有泥?还得是雨后。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余华所选择的意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而正是这种统一使得其小说形成了一种令人稍感不适的低沉情绪。

所以要想让文字有情绪,不要只盯著语气词,你所选择的描述对象,其实就已经反映了你当下的心境。


文字是有情绪的!你感受到的是对的!

嘘!别看! 这三个字可以带出一个脑洞!

所谓的情绪,就是用最接近人的语言来带动的,比如口语!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把嘘去掉 把别看换成 不要看 什么情绪都没有了!

你看到「不要看」三个字的感受绝对没有「别看」两个字的感受强烈。

更何况再加一个「嘘」呢!


/人工假装情绪令人作呕。


情绪本身就是人类定义出来的名词和概念。

文字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本身早就不冷漠了。我们已经天然的为文字赋予了各种情绪。

而每个人受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同的

同一句话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学历,职业....的人理解起来也可能大不相同。互联网的兴起又使各种不同环境的人能够聚在一起交流沟通。于是现在有得体的措辞能力就变成了重要的社交能力和高情商的代表。

个人认文字有情绪,措辞决定你发出的情绪和接收方接受到的情绪是否一致。

问:你瞅啥?

答:___________!


文字肯定是有情绪的,文字本身没有情绪,但不同的组合和表达方式,肯定是对应情绪的。

就好像一句话,传达出来的信息,大概只有10-20%的信息,但是怎么说这句话,语气、轻重、肢体语言、对应的场景,是蕴含更多信息的。


文字当然是有情绪的。

但纯文字的情绪表达,是很容易被误读的。尤其是在社交工具中的文字表达。加上图形符号会稍好一点。

所以,在小说里,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描写当事者的情绪。

能够用文字间接表达情绪的都是高手,我看到楼上有同学例举了余华的小说。

当然,还有人能够有很少的文字精准的表达和描写情绪,这就接近大师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是通过语调、表情,结合文字、前后关联来分析对方的情绪的。

至于是否要小心措辞,看什么场合吧。越是权重的人,越是正式场合,越是小心。因为影响大。

而小人物的日常,那就随意喽。毕竟,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么。

不要说太极端的话,让自己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