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講 安身立命,什麼是安身立命之本?作為產品經理 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麼?


三點:

1.知道用戶使用你的產品的核心痛點以及他用你的產品要解決的他自己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2.邏輯清楚的說明並給出你的解決方案,並論述方案能解決上面的問題。

3.把方案上線並用事實結果證明上述前面兩點。

核心就是別BB,發現問題解決他拿結果證明。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當然就是把產品做出來

銷售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產品賣出去

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用戶推起來

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把市場做大

老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指導方向並且保證公司資金不斷不解散

這種基本職能設定問題還有疑問嗎?


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不同。

初階的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表達能力,單點問題的解決能力,文檔的撰寫能力。

中階及以上的產品經理,最核心的價值和競爭力,是對事情和業務的判斷能力,資源的整合和推動能力。

如果想獲取產品經理面試經驗和簡歷優化,可以點我主頁,向我諮詢~


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

掌握產品方法論並不是產品經理的核心技能,一個智囊謀士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解決產品設計問題,為此我們要掌握4個核心技能。

1、看產品的本質

前文說過,我們不要拿新名詞來掩蓋缺乏思想,產品的本質形容的越幹練直白,產品核心競爭力、可行性關鍵點就越清晰。

我舉個正面例子:「IaaS雲本質上都是在賣伺服器資源」,我再舉個正面例子:「電力是資源,帶寬是限制」。大家隨便找個雲計算名詞,打開搜索就能找到一堆負面例子。

整個團隊記住了產品本質,無論是產研銷售都就有了方向,就像Neo看透了黑客帝國是代碼世界一樣。

2、 看產品的可行性關鍵點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ToB企業產品沒什麼一拍大腿就洞悉人性的創新,當IT專業技能的進化時,我們要能洞察到產品的用法用量和技術可行性出現了什麼有趣的變化,這些質變和量變又引發了哪些業務可行的機會。

舉個例子,5G網路的特點是「大帶寬」「低延遲」「海量並發」,我們看到網卡比硬碟速度更快,我們也需要支撐上百億個鏈接的伺服器技術。我們對5G個人應用長什麼樣一無所知,但為支撐這些5G應用做IaaS雲產品設計,貼合這幾個關鍵點肯定沒錯。

3、看產品對公司的價值

做企業IT產品設計,最終目的是保證公司對客戶的商業利益,產品經理需要符合常識和邏輯的說出產品對公司的價值,最終喫不喫這個畫餅要看老闆的決策和你的說服力。

a.營收和盈利

能帶來巨大的盈利是最好的產品,能帶來巨大的營收也可以遲滯資金。雲計算行業的熱錢退潮後,雲產品會恢復盈利。

b.連帶銷售

有些插眼埋點的產品,他們能帶動另外一種或幾種產品的銷售和盈利。

c.用戶羣培養

某些開發者雲產品沒多大營收和連帶銷售能力,但是能培養用戶羣。

d.順手小事

做這些產品就跟穿西裝要打領帶一樣,真實理由是維持「別人有我也要有」的體面,對於大廠來說成本不高就做一下。

e.操作優化

操作優化可以很重要也可以很不重要,琢磨人心哪有什麼規律。比如服務管理編排就是一種操作優化,K8S究竟是是「精妙絕倫」還是「好為人師」,不同項目有不同答案。

f.風險控制

每個商業化產品都有財務法務風險,產品就要和法務財務競爭性合作。

4、看產品對客戶的價值

產品對客戶的價值是個老掉牙問題了,大部分產品經理都因為過度激動而失了智商。一個供應商賤兮兮的對甲方說「我真的是為你好」,然後就開始掏客戶的錢包,這不是欺詐而是搶劫,捱揍纔是正常的。

  • 很多空有理想色彩的唐吉可德,只顧著客戶價值忽略了可行性問題和公司價值
  • 產品經理需要客戶業務場景有常識性瞭解,否則就會出現緣木求魚的笑料。
  • 大客戶的採購決策鏈是個多角色博弈過程,業務決策人、採購決策人、技術主管、一線工程師的訴求各不相同,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分析《億元級雲用戶分析》。
  • ToB產品並不能做無限暢想,因為預算、技術需求、工期、稀缺資源等原因,很多時候甲方面對的供應商是捏著鼻子忍了得,這種躺贏並不優雅但同樣有效。

推薦閱讀:

識別合格ToB產品經理?

www.toutiao.com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哦!!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實施方法論,是不同產品經理之間的根本區別所在。每一名產品經理,都會在大量實踐過程中逐漸沉澱自己的實施方法論。儘管每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的實施方法論都有所差異,但歸結起來,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有以下共同特徵。

  • 同理心

他們能成為公認的客戶專家,充分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客戶的問題、痛點、渴望以及他們的想法,甚至更甚於自己。對於商業商品,熟知客戶如何使用,如何決定購買。

同理心

他們特別關注用戶的使用感受,為此他們常常會把自己作為產品的核心用戶之一實際去使用它,真切地感受產品,而不只是停留在想像。

  • 抽象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過「每天有1億人想教我怎麼做產品」。人人都有能力提想法和需求,但不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與需求提出者的一個顯著區別在於產品經理不會就事論事,他們總是試圖找到各種現象背後的本質。

  • 創造力

他們總是能別出心裁,試圖通過新的方式和手段來實現產品目的,而不拘泥於已有的實踐。

  • 數據知識

今天,產品經理已被期許熟悉數據和分析。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為產品經理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析模型和海量、實時的數據。產品經理在數據分析上所投入的時間也日益增加。也許,這些數據的來源和處理工作可能由其他人代勞,但這些數據背後的含義,是你所要思考的。

  • 運用工具

他們擅長運用工具,來進行更好的表達或更高效的管理。

事實上,我需要告訴你的是,如果你對產品和這個職業並沒有足夠熱情的話,那麼產品經理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就非常難以承受。你必須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個角色並做好準備,這並不容易。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就點個讚唄,十分感謝!


理解能力

然後就是反向重構

為什麼首先說理解能力呢,就是對事情,對產品,對需求,對階段,對結果,對目標的消化分解。

其次就是逆向工程 根據需求和腦子中沉澱的相關產品 數據 經驗 模塊 等反向塑造 反向規劃出這個產品。

因為背景 過往 過去的經驗 理解能力 所以纔有後面的這個因果的果。


1、瞭解用戶需求的能力。

a、找到目標用戶真實痛點需求,而不是偽需求。

b、產品剛推出來,用戶一堆反饋要迭代的時候,能堅定自己大邏輯下判斷迭代細項的優先順序,而不是被用戶牽著走。

2、協調各類資源能力。

前端技術,後端技術,UI,UE,測試…後期市場,運營,銷售… 協調各類資源,以產品經理為核心來驅動。

3、效率控制能力。

時間進度把控,資源成本把控…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預定目標。

4、有運營,商業思維能力。

滿足用戶需求前提下,找到通過運營快速擴張,及商業變現的平衡點。

5、數據驅動 極其關心各項數據,能從數據波動中看出產品技術運營等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問題。

基本上我認為做好一個產品經理就是做好一個CEO。

張靜@知乎的回答: 問: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其實你換個角度,你是老闆,面前放著N個產品經理,你會選擇哪一個?

一.要錢少的? 二.經驗豐富的? 三.名企出身的? 四.有成功案例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到底是什麼,而在於你面對一個什麼樣的企業老闆和社會環境。

舉個例: 如果是一個不到10個人的小公司,老闆都窮得叮噹響,他會怎麼選擇? 他一定選擇要錢少的,或者不選,甚至在他哪兒,甚至都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崗!你的所謂牛企經歷在他那兒就是個P,他用不起你,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沒有價值!

再舉個例: 如果是個名企,他們一般會招那類產品經理? 所謂物以類聚,名企一般會招收名企出來的,就好像當初做SP時,新浪喜歡招空中和TOM的,而阿里喜歡招新浪,騰訊出來的產品經理。為什麼?因為名企的價值觀趨同,即使不能出彩,但至少大的方向不會有風險。

而且HR招這類人,不會有任何人說他不對!職業風險最小! 那如果是個創業公司,經過了AB輪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又青睞那類產品經理呢? 這類公司一般趨近於招聘那些有成功案例的,包括相近領域有成功案例的。因為這類企業需要快速發展,自己培養的人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速度。找現成的經驗是最合適的。一般來說,這類企業給的薪水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不過辛苦也是必然的! OK?明白了麼? 一 個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他自己,而在於他知道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用人單位或老闆,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知道用什麼通道去釋放自己的產品觀和價值 觀!只有你的產品觀和價值觀得到老闆和公司的認可和資源上的支持,你纔有可能在產品上有所成就。你的價值纔有可能被釋放!上面那些同學說的那些什麼這樣那樣的能力,需求,資歷等等,沒有這個根本入門大法的前提下,說難聽點,你再牛逼的技能,在公司眼裡,都是砣屎!這也是如此多自以為牛逼哄哄的產品經理不得志的原因。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隨著職業階段不斷變化的,每個階段的安身立命之本各不相同


新手期 | 初階產品經理

剛入行時大家都是菜鳥,一般都沒有自主決策權,這時候誰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老闆交待的任務,誰就能脫穎而出,所以執行力是初階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學習 產品方法論、產品工具 或者 數據分析這些也很重要,但並不關鍵,一個原因是因為初階產品經理大多都具備這些能力(技術壁壘低),而另一個原因就是實踐出真知(就方法論而言,並不是「知道」就等於「掌握」)

成熟期 | 產品專家

讓我們來看看阿里是如何定義產品專家(P7)的

在專業領域,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具備一定的前瞻性的瞭解,在某個方面獨到,對公司關於此方面的技術或管理產生影響;

翻譯一下就是,你得在某個領域足夠牛掰,有先見能力,並且能通過專業能力為公司帶來價值。

所以產品專家核心的競爭力是,專業領域的經驗 以及 戰術制定能力。行業經驗可以幫你少走彎路減少犯錯的成本,而戰術制定能力則決定了你能拿多少收益。

完全體 | 產品總監

這個階段最核心的就是戰略洞察能力

這時候,你手下有幾十個產品經理,手裡有大把的資源,就像行軍打仗一樣,你決定了一眾屬下的生死(項目成敗)。你需要思考該不該打、往哪裡打,該怎麼打。

用戶增長產品經理主要負責什麼??

www.zhihu.com圖標策略型產品經理和設計型產品經理有哪些異同??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從公司視角來看,產品經理的職責是商業價值的直接實現者和負責人(決定方向,決定方案,最終統籌開發、設計一起做出來)。

因此從這個視角上來看,產品經理日常工作中的原型設計、項目管理、溝通協調都只是表面的」術「,而非核心競爭力。

圍繞產品經理最本質的職責,我認為它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是:

【1】通過數個產品及其結果成敗,所得到的最接近市場的、最細微的洞察(包括行業趨勢、行業特性、用戶心理等等),以及基於「事實」洞察到背後的根本原因;

【2】基於市場瞭解下的精準決策力(賽道1or賽道2?A解決方案orB解決方案?……)

【3】面對複雜問題的拆解能力(如何將複雜目標拆解為各種子任務,各種子任務的實施誰先誰後;如何找到決定業務成功的Kay Factor;在各個階段的首要目標-獲客or變現or其他……)

總而言之,產品經理作為互聯網市場的重要賽跑者,核心競爭力必然是圍繞著如何賽跑成功而展開的


會不會吹逼,會不會拉融資。


一個成功的C端產品至少要解決兩點。一是用戶痛點,二是組織生存。這兩點相互關聯。

從第一點拆解分析,產品經理首先要想清楚哪些用戶是核心用戶,有哪些需求和痛點,以什麼樣的產品形態滿足。如得到,知識星球,行家,都是知識付費,但用戶羣和產品形態相差甚遠。對用戶和產品的思考是核心競爭力。至於競品分析,產品原型,數據分析,用戶研究,項目管理都是圍繞在用戶和產品思考的周邊。

產品商業化路徑的思考和落地是產品經理第二個核心競爭力。商業變現如何不損害用戶價值,甚至能給用戶帶來價值。整個產品如何能讓參與其中的各類角色形成正向循環?無利不起早,沒有商業化加成的產品很難走遠。

以上是一個好的C端產品經理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至於B端產品經理,那是不同的一個故事。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問分解。


關於產品經理的主要技能我就不講了,相關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這裡提一些非技能性的。

  • 行業經驗

現在的產品經理的招聘,除了基本的崗位技能,越來越關注產品經理的歷史經驗。不同行業之間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差異也越來越大。工作幾年後的產品,在同行業間跳槽還是比較容易的。跨行業跳槽的難度越來越大的。

在某個行業挖掘的時間越久,也可能發現更多的行業機會,這時公司越來越看重行業經驗的原因。

  • 資源人脈

在進入新公司時,除了基礎的崗位技能,對方也越來越看重你能帶來的資源。僅僅滿足崗位技能的的產品經理是沒有競爭力的。

同時通過人脈,你能獲得更多的工作或平臺機會。


在我的理解裡面

初階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習能力、同理心

在初期,很多能力都是可以靠學習獲得的,你學的比別人快,效率比別人高就能安身立命

高階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洞察能力、架構能力

你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就是安身立命之本。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某個功能有問題,但是知道核心問題在哪裡纔是最重要的。


產品經理需要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良好的判斷力,以及執行能力。

對需求的把握,首先得了解用戶需求,正確解讀用戶需求。知道需求後要判斷哪些需求要做哪些可以捨棄或者延後。確定需求後就要推動真正講需求實現,這就需要執行力。

另外要做到以上,很重要的是需要好的學習能力。


懂客戶目標、需求,懂產品設計、客戶體驗,懂技術實現方式、開發,懂市場趨勢、發展潛力。


思維,凝聚力,感染力,總之情商排在首位


先說點自己的理解,剛開始做產品時 以為把業務的需求實現就完了,業務需求很多直接到了開發層。作為產品回頭看自己作為傳話筒弄出來一坨屎。欲哭無淚,直到有一天發現這特麼不對啊。我在這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應該是什麼?

現在看來 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或者說必備能力在於對於需求的判斷 分析的深度和廣度,甚至對真偽的判斷。由此形成產品邏輯 產品需求 然後是產品規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