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在火柴盒里也没有火,电池不放到手电筒里也没有光,复杂一点的反应罢了。

所谓灵魂,只是意识而已,而意识来自于复杂神经网路中的生物电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的载体是神经,而神经是人体在成长时会自然形成的生物结构;

只有已经形成双倍体的胚胎才有可能生长发育,而单倍体(比如精子)是无法发育成人体的。

整个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

精子+卵子=受精卵→

胚胎→

神经结构→中枢神经系统→意识=复杂思维与自我认知(「灵魂」)

「蝌蚪」单个精子,若没有卵子的话,仅在第一步就无法继续。

话句话说,「出生后」的东西并不是蝌蚪


佛教的十二缘起很好的解释了你的提问

灵魂是一种能量,那么这种能量的获得是始于什么时候开始呢。

以动物来说,无论是卵生还是胎生,最后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步,一定是打破保护自己的保护膜,获得氧气。

没有成功打破保护膜,(半透膜或者羊水)的动物,一定会死亡。

那么在出生之前,可以说它有了生命,可以活动,但不能说它有了灵魂,因为它没有意识没有记忆。

也就是说灵魂是伴随著动物的第一口呼吸生成的,而不是受精的这一刻。

那么第一口呼吸,也就是空气。

灵魂这种能量蔓延在空气中。

那么这个特殊的气就是中国哲学里的太极。


从没有灵魂的东西变化到有灵魂的东西这个过程所产生的认知上的落差感,其实是因为面对不明确的、无法进行数值衡量的事物,人容易习惯性地把它们当做可以用固定标准去衡量的事物,然后用制造产品的工作顺序,去理解抽象概念的再现,从而遭遇逻辑上的疑惑。

用普通的话讲,就是灵魂这样的东西,它和手脚的存在方式是不同的。若简单地用「无,微,有」来划分人体内的各种概念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强度,然后把它们画到纸上的话,就会发现,像手脚这样物质强度是「有」的概念,可以直接地依照形状被描摹在画纸上,并且能不用解释就得到大多数人的认知;像是呼吸这样物质强度是「微」的概念,需要间接地借助诸如吸气的动作或是表示气流的线条,才能被实现在画纸上然后被一部分人认知;而像是灵魂这样物质强度是「无」的概念,并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动作或是符号来表达它,必须强调指出「那是我画的灵魂」,其他人才能对其进行字面化的认知。

如果要问题主:你口中的灵魂具体指的是什么,能否用100字左右作出一个能够得到10人认可的定义。相信题主在回答的过程中会逐渐感觉到,仅看著「灵魂」这个词时脑中所出现的那一团东西,变得越来越不清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能够得到认可的定义语句就是一件事物的设计图,而灵魂到现在为止,并没人给出其完整的设计图;水手们拿著什么都看不清甚至不属于一副地图的地图碎片,扬帆启程,期待著能够照著碎片上的路线找到宝藏。

人从没有灵魂的东西成为了有灵魂的东西,并不是按照某套方式,朝著某个目标,最终制造、取得了灵魂,将其增加到自己的身体里,而是在生命活动开始后,由自己或是自己以外的权威把身体里的一部分现象和概念基于个人主观地划分成了所谓的灵魂,就像山谷里开满了花,有诗人说那是「花海」,尽管定义里存在著严格考据下数量可观的妥协和谬误,但因为花海究竟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心底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所以这样的定义也顺利地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里。要是从明天开始世界上没了花海,没了灵魂,对于所有人来说,少掉的也只是一点点浪漫而已。

题主提这个问题所期待的或许是一个更为生物学的结局,但如果能够找到更为生物学的关键词,真正想要的答案说不定会繁不胜数。


这些东西都属于事件临界 无法被直接描述 只能说不是什么 不能说是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