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佬解惑


直白地说,就是对抗思维。思维的终点只有在对抗中才是最完美的;或者说思维只有在对抗中才能实现完美。

所以,在思想领域"专制是科学的死敌"。(马克思语)


高中不都学过?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就是辩证法,也就是矛盾分析法。


谢邀~小白一个,不知道为啥知乎总是问有问题的人orz。

不过还是尝试回答一下。辩证即对立统一,辩证法即矛盾的方法。什么叫对立统一?就是两事物(或事物两部分)之间既冲突又和谐。打个比方,人与自然存在冲突,比如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灾难,人改造自然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人与自然也存在和谐,比如自然提供人类生存必须的资源,人类改造荒漠,改善生态,这种关系便可以称得上是对立统一。

什么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我觉得有两方面,一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二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这两方面为什么说辩证呢?因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实践和认识———是一个冲突和谐并存的过程。比如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存在冲突:我讨厌一个人,但心里觉得他说的这句话对,所以很矛盾;但是既然他也有说的对的时候,说明他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我对他有了一定改观。这就是由冲突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和谐。

正是对立统一,使事物运动发展得以进行。说认识运动辩证发展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认识是运动的,前进是认识运动的总方向,矛盾是运动的条件。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规律。如果你既看到了事物对立面,又看到了事物的统一面,那么就说你看待事物是辩证的。这么说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谢邀!不是大佬的来答一个。

没学过唯物辩证法。搜了一下,差点下巴惊掉了。真的是:唯物「辩」证法哎!没有嘴和语言就不能辨了吗?一帮孙子害人匪浅,那些理论经得起辨证吗?

语言上的辩论和大脑里意识辨别都可以给一件事物做出结论的,难道非得用嘴和语言才能辨别事物吗?就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和谁辩论啊?

别学傻了啊!


你把"辩证"跟另一个词对比一下就好理解了,

这个词叫"实证"。


不能理解辩证一词,说明你对马哲的缺陷有了领悟,这是很正常的。

辩证法,即对立统一法则,说的是在统一中分化出两个相对对立的对立面,这两个对立面始终在统一中,且是相对分离的,A中有B,B中有A,也就是分化不会达到极端,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受统一约束便会相互转化。

在马哲中,是将矛盾当成辩证法的,矛盾在中国文词中,指的是对立,或者说问题,而问题就是不统一。马哲认为,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所以,马哲中的辩证法,也叫矛盾的法则,他只强调对立,而忽视了统一,忽视对立受统一相约束。

实际上,辩证的法则并不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法则,而是世界这个整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事物是由世界运动所产生发展的,并随著这一运动衰退和消失。事物中的辩证关系是世界这个整体辩证关系的表现。

中国古代将这一法则表明为阴阳对立转化的法则,并用八卦形象地将其表明清楚,所以,八卦图就是辩证模式图。

但是,如果用虚实对立转化,则能贯通今天的哲学,使人更容易理解。详细可参看我关于辩证法的文章。



这么说吧

对立统一是规律,道。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

辩证法是方法论,术。用来认识世界的手段


辩证发展是指否定之否定。

逻辑律有三个: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费希特指出,这三个定律其实是: 自我必须设定自我,自我设定非我,自我或非我。自我设定自我的同时,设定了非我。所以排中律"自我或非我",其实深层是"自我和非我"。即这二者的对立统一。

于是他嘲笑康德在否定意义上使用二律背反,只看到正题和反题,看不到合题。

黑格尔进一步指出,二律背反不止4组矛盾的命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正题、反题、合题中,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又是对反题的否定。合题成为正题之后,又被【合题正确】这一命题的反题否定。如此否定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螺旋上升的过程。这种否定之否定通过绕圈圈,深化了认识,丰富了内涵。这就是辩证运动。

这些解释连马克思的边都没摸到就已经足够了,不知道为啥有些人突然跳出来说是"马哲的缺陷"...


「辩证」,被国内「唯物主义」学说给污名了。

「辩证」不是「矛盾对立」,「矛盾对立」不是「辩证」。

「辩证」是一体两面,不是一分为二。即使用一分为二,这二也是不能真的分开的,它是同一体同时有的两个特性。分,只能思辨地分。这,类似同一线段的两个端点。不能讲线段只有一个端点。

比如,讲善恶。「辩证」讲的不是一个善者与恶者的矛盾对立,而是同一个人特定的行为既善也恶——善即是恶或无善无恶。讲一个事情中,善者与恶者矛盾对立,这就是——「矛盾」。

或者,「辩证」是同一事物同时存在的两个概念,两个有分化倾向的概念。

比如,人性与人欲,就是同一人类同一属性的两个有分化倾向的概念——内化的为人性,外化(异化)的为人欲。纵人欲则灭了人性,固人性则灭了人欲。没人性或没人欲,没其一就没有人了。

而如果把「辩证」讲成外部异己(客体)与内在本体(主体)的矛盾对立,就完全变样子了。也就是本质涵义就变了。

「辩证」,是内在自我的运动规律。「矛盾」,是外在主体客体相异化的运动规律。这两个概念,被「唯物主义」学说给滥用了。

「唯物主义」学说,把「辩证内化运动」(思辨)给否定了,认为不存在;而存在的只有外化(异化)运动(物质表象)。这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抛弃了内化的人性,放纵了外化的人欲。也因此,唯物主义也被称作物质主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