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由来在有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杨振宁先生和莫言先生对垒提问答问,范曾先生主持。当时的感觉是90多岁的杨振宁先生仍然像光芒四射的小太阳,莫言先生则像一个城堡,我们只看到外面不知道里面。


我觉得你对严肃文学有偏见。

文学修养固然非常重要,但不是成就一个作家的充分条件。写作是作家个人历史的自然延伸。

第二再说一遍什么是通俗文学。

通俗和严肃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但现实中通俗文学是讲求通俗为目的,在这一目的要求下作家对于假想读者往往舍弃过于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严肃思维活动不是直观的快感或是感觉知觉上的,而是理性(有深度广度思考)经验性(所谓的文学或其他知识与人生阅历)和想像力(这里想像力不是指武侠之类的世界构造等,而是审美的想像力,判断性思维)。而这种严肃的复杂思维活动正是所谓的严肃文学的门槛。

这个门槛是同时对于读者和作者的,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这个门槛,因为直观的愉悦只能让人本能的活下去,是动物性的。虽然人的理性终究也是动物性的理性,但这之间只是同源而非同级。而只有他进行严肃思考时他才进入人的高度。

再者也没有通俗文学就不能达到严肃性的道理,如果一个通俗文学家写出莎士比亚的严肃性,那么诺贝尔奖不指日可待?至于金庸,至少从金庸所表现出来的,绝无可能。


在图书馆复习

看到这个问题

噗的一下

笑出声来


小学5、6年级的时候租来金庸的小说看,看完特别惆怅,心想这么好的书外国人怎么看不到?肯定是翻译的不好,不然肯定世界为之哗然。

现在参加工作了,偶然拿起金庸的小说却完全看不下去,感觉各种冲突太刻意了。

而莫言的书却让我不敢也不能一口气读完 。虽说剧情和语言在带著我走,但是故事深深的悲痛和对现实的无力挣扎却让我抑郁得久久不能释怀。

两者相比,作品眼界和目标受众不同吧。


一个在写小说

一个在写罗曼司传奇


这是莫言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金庸写的是消遣文学,莫言写的是严肃文学。

区别是什么呢?

拿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来作比较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金庸的小说和《水浒传》都是侠义小说。

1 杨过独臂,断的干净利索,还练成了绝世武功。武松独臂剩下一块皮连著,自己砍断了,连回东京受封赏的心情都没了,孤独终老。

2 黄老邪的徒弟,瘫痪了,还能进大内盗宝,还崇拜师傅。林冲瘫痪了,只能床上拉床上尿,靠另一个残疾人武松照顾。这可是水浒两大顶级高手——马上林冲,马下武松。

3 张无忌、杨过掉下悬崖得九阳真经得玄铁剑,炼成神功,解珍解宝掉下悬崖,尸体挂著被风吹散……

4 郭靖吃个毒蛇可以百毒不侵,丁得孙中蛇毒只能等死……

5 段誉练个凌波微步几乎无敌了,时迁顶级轻功,肠炎就死了……

6 郭靖大侠,夫妻殉国,精神影响书中诸多后辈。萧峰豪杰,自杀罢兵,轰轰烈烈,看著挺过瘾。宋江自杀还捎上李逵,卢俊义一杯毒酒落船而死,都是大英雄,死的毫无声息,像尘土一样卑微,最悲惨的是贪官还是贪官,百姓依然百姓,他们的死什么都改变不了……

这就是消遣文学和高水平严肃文学之间的区别,对人性黑暗和社会现实残酷的批判水平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很多人可能很愿意看金庸,就像豆腐脑很多人爱吃,没问题,但是别拿它去和满汉全席比。

有的知友谈到了畅销文学和通俗文学,个人感觉史蒂芬金和JK罗琳的作品更适合称作畅销文学和通俗文学,毕竟全世界都有销量,怎么翻译大家都看得懂。而金庸的作品基本还是只流行于华语圈,在国外影响力一般,但是这也和汉语翻译为西方语言之后丧失了大量意境有关。

金庸的文学更靠近于当代的网路文学(当年发布于报纸,现在发布于网路)。


我觉得金庸和莫言是真的累,每次有个什么文学家出来就要拿出来比一比。

如果题主看不下去莫言的书,建议还是不要想这么多,想了也没有用。

张翠山第一次见谢逊的时候,觉得他师傅比谢逊略高一筹,实际上我们知道老张秒个谢逊和喝水差不多。

莫言在文学上的成就毫无疑问是比金庸高的,或者说金庸能够与严肃文学相比较的作品也就《鹿》《笑》《天》三本,能跳脱出武侠小说界限的也就《鹿鼎记》。其他的作品有严重的被商业干扰,讨好读者的痕迹。金庸的作品很受大家欢迎,他在讨好读者和表达自己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平衡。

我自己看莫言的作品不多,但是看得很爽。这种爽不是情节上的爽,而是审美上的爽。 如果看不下去莫言的长篇,可以先去看看短篇。我印象中看过一篇,情节记不清,好像是枪毙土豪,把土豪肉当成了畜生肉,看完以后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冷汗直流。金庸的文章是不会为了个人表达让读者受这么大刺激的,毕竟他还要卖报纸。

最后把商业文学和严肃文学放在一起比,就像是拿《喜羊羊》和《动物世界》比,没有意思。


这是个引战问题。

为什么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通过作品展现了现实主义的另一种写法:幻觉现实主义。颁奖词里写得很明白的。

金庸怎么拿诺贝尔奖?颁奖词里说:他写的小说本本畅销?

要我说,金庸想写,那是肯定能写出来的,文学素养摆在那儿。在座的能分得清古诗中的「蒸韵」吗?金庸完全能分得清,这至少是古代汉语专业硕士乃至博士级别的水平。能够写出话语最流行、最畅销水平的武侠小说,金庸的文学修养是完全足够的。并且能在通俗小说中加入较为深刻的人文观念,这种操作本身就是能够有很高的文学素养的体现。

学术上追求的是开创性和发展性,大众层次追求的是娱乐性。金庸在三联版的序言里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目标,就是娱乐大众,不追求在文学上的开拓和造诣。前者是读者们喜欢的,后者是学术界追求的。受众不同而已,何来文学造诣高低呢?

在国内外学者来看,金庸的水平,应当与国外的大仲马级别相当。属于三流作家。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作品仅限于通俗小说类别。金庸的地位甚至不如英国的柯南·道尔。为什么?因为柯南·道尔开创了一个新的通俗小说流派:推理小说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三侠五义》,不是金庸开创的。

你让莫言写金庸的东西,那肯定写不出来的,反之亦然。


诺奖评的是严肃文学,金庸先生写的是通俗文学,是并列的关系。


那年我14岁,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就是《檀香刑》,距离他获诺奖过去比较久了。读到孙丙的小妻子和孩子被杀,不由得痛哭流涕,读到钱丁遇见老秀才那里,也是备受感动。总之,这是一部让人思考的书,启蒙了我。(该书非常魔幻,我读的时候感到荒诞又有趣

金庸先生的书我听过不少,看的却不多,他的文字凝练,总有股「侠气豪情」,塑造了为国为民的侠客,塑造了一个风刀霜剑烟雨江湖,塑造了我一分侠骨(此处自吹,实际上我是非常被感动的

这两者针对的是不同的主题,在表现上自然有所偏好。

金庸先生的武侠和江湖、家国大义,是要原汁原味的中国人,用中国字和中国心才能完全看懂的。莫言的文学,也有非常浓厚的本土气息,但是所表达的东西却可以被翻译而不失其风味和本质。所以我感觉金庸的作品固然在华人群体影响力强大,但在对外国的影响力就有些不足;莫言的作品在华人群体中没有金庸那么知名,但是由于可以被广大外国人解读,所以对外这方面是高于金庸的。

至于文学修养,这二者偏好不一样,这个不好说。因为金庸(大概?)就是没有写过类似莫言这方面的书,而莫言(大概?)也没有写过类似金庸的作品。但是两人的文学沉淀和修养都是常人难及的,都担得上「大师」。

主要是莫言批判近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魔幻现实主义嘛,得诺奖在情理之中。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其实还是带有理想化的,嗯,这方面得诺奖的我就不知道有没有了。所以得诺贝尔奖并不能说明谁一定比谁好,也许只是评委的偏好罢了哈哈哈

一切只是个人观点,如无严重错误请勿严厉抨击。毕竟无理无据我是不相信二者一定可以分个高下的。


「金庸&>余华」是一个很好的讨论点,「莫言vs金庸」不现实


有一说一,题主真的看过莫言的小说?虽然我只看过一本檀香刑,也只看过一次,但我依然可以确定,从溥仪退位到2019年的今天,华语文坛中笔法能和莫言五五开的,死了的活著的都算上,不超过五个人。我甚至怀疑哪怕鲁迅再世,笔法能否压过莫言都难说。让在报纸上写小说的查先生,和能在教科书上写文章的莫言比,是不是有些难为他了?


莫言的书永远不可能像金庸的那么畅销,就是因为莫言的作品更有文学性。文学不管它本身是写神的还是写农村和人民的,本质上讲都是很阳春白雪的东西


先说文学素养,这个我觉得除非金庸得过诺奖或者哪怕被诺奖提名过,才有必要探讨谁高谁低。

再说影响力当然是金庸高。

金庸对我国的历史贡献可远不止文学作品: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所以莫言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可能不足以和金庸相提并论。


我知道你想听「没有」。那我就告诉你没有好了。满意了吧?

额没有

檀香刑怎么可能比得上斗破苍穹


先说结论,莫言的文学修养和影响力肯定比金庸高。

首先说明一下,我接触莫言的时候,他还没有得诺奖,所以我并没有因为他得奖的主观因素而影响到下面的客观分析。

另外,文学是什么?我觉得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就是对人性的书写和关照。人性是复杂的,文学就是作家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把握用文字表现出来。


我最早接触莫言,是从他的《蛙》开始的。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艰难推行的过程。用朴实细腻的笔触,把国家政策的执行和其中引发的揪心故事写了出来。那个时候并不了解他,只觉得这个人的手法和书中表现出的那种真实让我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性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就觉得这应该是个很有功力的作家。后来才知道,这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在中国文坛什么地位,不用我多说了吧。

后来我受伤住院,在医院闲来无事,就大量阅读了莫言的作品,比如《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什么的。当我读到他的《红高粱》时惊为天人。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文字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书中一个个人物,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的鲜活,所谓的跃然纸上,就是在哪个时候体会到的。另外就是他对细节的描写,说实话,就是路遥,陈忠实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只能望其项背。(并没有贬低这两位的意思,路遥和陈忠实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站在社会之外的,有超脱性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都称得上是史诗级的作品。)换言之,就是TMD真实,真实到让人头皮发麻。读莫言的作品,你能感觉到什么叫身临其境,看《红高粱》的时候,有些部分看到都要停下来,缓一缓,因为真的不忍心看下去。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后来读到《檀香刑》,这部书,真的可怕恐怖到了一种境界。六月天里读到我背后出冷汗,同时也让我对莫言更加崇拜。能把大历史中的普通人物,尤其是底层人物的受苦受难和悲哀刻画到这个地步,真不是普通作家所能达到的高度。

当然,莫言最厉害的作品,还是他的《生死疲劳》。这样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有著巨大的历史跨度,通过动物不同的轮回,以不同的动物视角观察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去深刻体味人性。莫言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很大,不得不承认,他获得诺奖,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他把这样一个中国故事,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出来。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我反复提到莫言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对人性的把握。莫言的作品,大多都定位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很小,在物理上格局很小,但是在人性的世界里,这里是每一个中国县城或者村落的样本,有太多的共通性。以小见大是怎么来的,明白了吧。

再来说说金庸。

我并不否认他在武侠小说上的造诣,但是朋友,你要知道,真正能体现一个作家功力的,应当是有著宏大体系的长篇小说。因为长篇小说,篇幅大,人物多,你不能让这么长的小说乏味,同时又要在文字里融入大量的思考与技法。太难。

提前预防下,我知道有些钢筋肯定会拿动辄几百万字的网路爽文说事儿,我拜托你,那些东西全都是套路写作好吗?毫无内容意义可言。

金庸的小说,被今天的人们追捧,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对武侠,其实寄托著希望自己能敢爱敢恨,潇洒一生的理想。

但金庸这样的格局还不够大,最多很爽。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不是有著深刻思考和深度意义的严肃文学。

纵观人类历史,现在经过时间检验,留下来的文学巨著,哪一部不是有著宏大的叙事视角?哪一部不是深刻表现了社会变革和对人性的深刻关照?

所以结论就是,金庸站在了华山之巅,比武论剑,快意恩仇。他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个名字,但他的作品,再过一两百年,大概率不会再有多少人读了。

而莫言则是在喜马拉雅山顶,参禅悟道,品味人类的历史发展。他的部分作品,会如同四大名著一般,进入中国的历史文学传承。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这么说,讲清楚了没有?


谢邀~

从我的视角来讲,

金庸老爷子的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从小学四年级就知道,初中没完就几乎都看过了。我到现在,心目中还存著幼时的江湖武侠梦。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我才开始拜读的《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会唱歌的墙》等等 。读完也是酣畅淋漓,有种想跪的感觉。注意我的用词,「也是」酣畅淋漓

怎么讲,两位的作品受众方向就不一样,而且两位的文学领域也不同(是这么说嘛?)怎么比?

比影响力,杨过小龙女这些不提,丐帮帮主的打狗棍都是家喻户晓,而莫言的作品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就个九儿(还不一定家喻户晓),而且还是通过诺奖之后影视剧《红高粱》的风。射雕飞狐韦小宝那些也大部分靠影视剧,可是在之前,尤其是我父辈(70后80后)这些人中,谁没有一两本金老爷子的武侠小说?(相信这也是题主所能感受到的)

可是文学作品,不能光从它读者的多寡,以及其流传度来评价

比文学修养,莫言的一手魔幻现实主义使得出神入化,刻画时代的印记字字神来之笔。而金老爷子的江湖梦也是浪漫得紧,笔下的人物哪一个不是经典?

可是能这么比吗?我该表明我的态度了。是拒绝拿两位来比较孰轻孰重的。很明显两位走的风格和路线都不一样嘛。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意思,我觉得我有点词穷。

题主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莫言获得诺奖文学素养和影响力就一定比金庸高吗?这好像是是一个反问的语气哎???还有题主为什么会想到拿金庸来比呢?这个还是蛮新奇的,我见得最多的,是把莫言余华等作家联系在一起,跟金庸联系在一起,倒是头一回见!

拙见以上。


你假如把金庸改成:余华,阎连科,贾平凹等等,还有那么点意思。而金庸,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比较。希望题主多读一点严肃文学,可能就会更多体会。


不请自来。

论影响力,严肃文学作家很难比过通俗文学作家,这是读者受众问题,无解的,除非是像鲁迅先生这样象征著一个国家和国民的大师,然而这样的人太少了,一个国家可能就出这么一个。

论所谓的文学素养(我猜作者可能想问的是写作水平的高低),可能是不分伯仲,对于知识面来说的话,通俗文学的要求甚至比严肃文学更高。

但是诺贝尔文学奖很说明问题,因为这个奖并不是你写得好写得牛逼就能拿的,你还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且恰巧符合西方文学评委的口味,同时又真的心系天下。

这是格局和思想的差距,并不是文笔和故事的高低


你是怎么想到把这两个作家放在一起比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