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阅读,我喜欢没有任何电子设备存在的阅读环境。每当看书时,我的书桌上只有书、笔记本电脑及电子钟,最多再加个水杯而已。

这种环境可以保证我在读书的时候不被任何事物所干扰,抬头就能看到时间,想要记笔记就直接打开Excel进行书写就好,任何想要记录的东西都没有理由不去记录。

我每天也会有听书的习惯,通常都是在跑步时才会听书(我手机上的听书软体是喜马拉雅、十点读书)。

对我来说,这两种书籍还是存在著一些区别的。比如最近我一直在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少有人走的路》,其中大量的内容都是通过对案例的深刻解析让读者意识到某些真相,而这些真相其实早已是我深信不疑的,不必在意识或思想上进行自我教育与纠正。听起来也会比较轻松。

而我每天坐在书桌前读的书,其内容的难度系数则要更高一点,这些文字内容本身就会令我更加想要全情投入。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我理解起来毫无压力的内容,我就会选择用听的,一边听书,一边机械地运动,大脑还是会对重要内容进行抓取。在这部书书籍中,如果引发我思考的内容很多,我就会把这本书买回来;而对于我已经精心挑选回来的纸质书,我一定会选择专注地坐下来阅读,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在读书时产生的一些想法被错过,也不希望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被任何杂念或杂物所干扰。


谢邀

我个人更爱看书

有声读物(机械读的除外)我们一般称之为演播,其实是演播者的再创造,听有声读物的时候,接受的是他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构思,而不是自己的

当然,如果能找到一个和自己思路爱好啥的都是一个频道的主播,那听有声书还是相对来说更得劲一些


从学习风格来说,各有优劣。VAK理论,了解一下?摘录《学习的答案》给你。

1、视觉型:你以看取胜,这也是大多数人使用的方式。你们相信一图胜千言,事实上视觉确实在快速接受信息上有天然的优势。

你会忘记一个人的名字,但会对他的长相印象深刻。你喜欢找老师拷贝PPT,也喜欢并擅长阅读。口头禅是「这件事,看起来……」

视觉型朋友,适合通过看书去学习。

2、听觉型:你善于聆听。你们相信与老师交谈是最好的学习。

你有脸盲症,不过却能很好地记住对方做的口头自我介绍。你喜欢上课听讲,也会善于表达,不过写作也许就不是你们强项了。口头禅是「这件事,听起来......」

听觉型的朋友,适合听书、参加线下沙龙,与人交谈中学习。

3、动觉型:你动手能力强。对于阅读,你们坐不住、非常痛苦,被人说有好动症。

与人见面,你通常会进行主动握手等肢体接触。上课上了一会儿,你就想休息,起来动一动。口头禅是「这件事,感觉……」

动觉型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个从不看书,但学习能力其实不错的行动派。培训时如果有小组互动,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三种类型其实并无孰优孰劣,但目前教育中比较多依赖视觉传达信息,而且有「看书才是学习」的错误观念,视觉型的伙伴就会比较占优势。

但其实你只要不搞错你的优势,比如视觉型的朋友非要通过动手、做实验等去学习,结果可能就惨了。对,说的就是我,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大学专业是化学,现在转行做了培训师了吧…

你是哪种风格呢?你是否困扰自己看不进去书呢?今后大可不必烦恼啦,听书便是


有声书一般是听休闲类的书,另外在户外或者做其他事情时候也听有声书。

在书桌上就看电子书为主。


如果把阅读当做开车,有声读物顶多算个车载导航仪!

这几年有声读物发展很快,我也听过很多,客观上来说做的都很不错,声音优美、观点鲜明、代入感很强,能够快速激发你的兴趣!

但是有声读物代替不了阅读,比如你开车,没有车技,再好的导航也没用。

有声读物的缺点在于有依赖性,形成不了自己的观点!有声读物中,很多作者强加了自己的观点,而且有很强的导向性。

而阅读是一个全方位的个人测试,眼、耳、口、手都到齐了,才发挥相应的效果,就像开车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是一个好司机。

当然:不带脑子阅读,那还不如整点有声读物来的畅快!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捧书阅读。

第一,阅读时,还可以自己朗读其中的好词好句,做摘抄或仿写一段;

第二,阅读时随心所欲,前翻翻,后翻翻;可有声阅读前翻后翻很不方便找到想再看的那几句话或某一个词;

第三,有声阅读很难有东西能留在脑中去回味。因为会一晃而过,没有自己阅读那么具有主动性;

第四,听有声阅读常常听著听著就走神了。

还有,有的有声阅读的朗读者读得很差劲,听得牙酸。

当然,如果你喜欢有声阅读,就选它呗。不管如何阅读,能阅读就是好事。


有声读物与阅读各有所长。

有声读物(特别是有声小说)声情并茂,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则能细细品味原著,有较多的思考和收获。

先读原著再听有声读物,或者先听有声读物再读原著,都会有更好的体验。


个人更喜欢阅读。

有声读物,优点:可以做事的时候听

缺点:有时候演播者会读错,造成误解;演播者读的时候自带情绪也会影响我们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

另外,自己阅读可以勾画做笔记加深印象,更专心。当然,反过来忙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了。


有时候喜欢纸质书配著有声读物,尤其是外语类读物。因为我在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时,很需要刺激我的听觉,这会让我觉得语言活起来了,还能模拟一种有人为你读书的感觉。


如果眼睛和颈椎撑得住, 我愿意一直读书. 主要原因有2:

1. 真正硬核的(特别是理工科)知识, 存在著大量的原理图, 流程图, 表格..., 这些很难或不能用语言表达;2. 同等记忆强度下, 人类对语音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没有文字好.

行业规模: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连续三年增速超30%

  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连续三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高于30%。数据显示,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已由2016年的23.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3.6亿元,预计2020年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达到95亿元左右。中国有声书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处于持续增长阶段。

行业环境:中国有声书行业外部环境良好,有利于行业发展

  中国有声书行业政策利好,国家加强网路文学出版队伍建设,鼓励全民阅读,打击网路侵权;资本看好有声书行业,对行业企业进行投资;国民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习惯,阅读率及付费意愿都有所提高;5G和AI的发展,将为有声书带来革新,拓宽听书场景,优化听书体验。

行业情况:各企业布局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有声书行业中本质是基于IP的内容产业和基于音频播讲者的人才产业的有机结合。各版权方通过融资、并购、购买版权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布局市场。各大平台发力营销,开拓新用户,培养用户听书习惯,提高自身竞争力。

2020中国有声书行业社会环境:国民阅读率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网路文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1.7亿元,创作规模达2590.1万部,3452部网路文学翻译成外文出版,IP新改编数量9656部。作者数量达到1936万人, 90后年轻作者占比达44.6%,新人渐成主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1%,较2018年提升了0.3%,数字化阅读方式(网路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2018年上升3.1%。

参考来源:

艾媒咨询: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半亩塘读书会」,每周阅读一本书,有音频播讲,跑步、乘车的时候都可以听。


有声读物只能是在没时间阅读的情况下使用。听见声音和看见问题对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朗读者的感情和自己阅读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听书永远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我个人更喜欢看书而非听书。从物理学讲,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传播速度。从对人脑研究的科学上看,有句话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脑对图片的处理优先于其他人如文字,音波等


不喜欢有声阅读。

主要是它太慢了,我看书的速度比有声阅读快太多了,而且我对声音并不敏感,有声阅读要比看书消耗更多的精力。

有声阅读妨碍做笔记,或者说做读书笔记更麻烦。


视不同情况而定吧。比如平时空闲,在家里我会选择看纸质书,有时候会用手机看些电子小说,如果是上班,有时候不方便,就会选择有声书


个人认为有声读物的出现,可以让我们的碎片化时间更有价值。


谢邀。

还真巧了,本人正是有声读物的受益者。

我的高速公路收费员,有声读物简直就是我的救星。收费工作机械儿枯燥,上班的时候边听点东西边工作既能愉悦自己,让工作时间过的充实,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因人而异,越简单机械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越是没必要太全神贯注,否则反而可能出错的几率更大。

我不太听那种霸总脑残文,早年是鬼吹灯,老梁故事汇之类的,后来《罗辑思维》从第一季开始听,到第三季吧,第四季以后偶尔看看视频,感觉内容不太一样了。有个「章鱼先生讲故事」的播讲风格我非常喜欢,紫金陈的《无证之罪》《坏小孩》之前听过无数遍,还有雷米的《心理罪》也刷了很多遍,现在会听一些电台节目,比如无聊斋,谐星聊天会之类的

而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录播已经成为了我的副业。上班听书,下班录书,有意义又能赚点钱,这个事情非常nice。我本人比较喜欢播音之类的东西,年轻时在市级电台工作过,有一乙普通话等级证书,所以做录播也算发挥「余热」,嘿嘿

副业搞有声录播,大概是我人生中做的最正确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暂时更喜欢直接阅读而非有声读物,因为有时候感觉听书有点慢(不如直接看书快),偶尔心情舒缓也会听书。


更喜欢阅读,因为有声读物听著听著我就开始走神,然后没听见的部分会让我这个强迫症难受的根本没法继续听了。相比之下,阅读对我这种爱走神的人有用的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