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浑浊成了常态,清白就成了一种罪。


《大赢家》深度解析:严瑾三大特质影射现实,看不懂只因你太幸运。

文/叶秋臣

大鹏和柳岩主演的电影《大赢家》是一部喜剧,但叶秋臣看过之后却发现了许多细节都在影射现实,开怀大笑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

整部作品宣扬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大鹏饰演的严瑾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即便在「抢银行」这场演戏活动中也是事前做足功课,事中严格执行,事后认真总结。

在所有人都觉得只不过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时,只有严瑾通过行动并用认真的态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没错,他没有那样油尖嘴滑八面玲珑,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令其并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好先生」,但严瑾却是现实中很多人还没有妥协之前的模样。

想要坚持原则,想要把握底线,想要坚持不懈。

这是叶秋臣看过大鹏饰演的最严肃的角色,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面对领导的压迫,守住原则并不屈从

在《大赢家》的开篇,严瑾就遇到了来自上级领导的特权压迫。田雨饰演的行长在办公室和他讨论一笔贷款的发放问题,严瑾认为按照流程来说不符合要求,但行长却表示他不懂变通,明明顺利的事情却卡在了严瑾这里,并提出可以先放款保住业绩,再请对方「事后补齐」材料。

严瑾当场拒绝,并且坚持了自己的看法,没有屈服在领导的无理要求之下。

此举是真的「刚」,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像行长那样,考虑「上面领导」的感受更多。

这里有两处细节值得探讨,一是如果严瑾不签字过流程,那么即便行长想放款也没用,证明流程是较为完善的,可以预防相关风险,所以才会产生上述两人讨论的情况。这样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告诉大家银行绝不是领导的「一言堂」;二是关于「变通」问题,大家在工作中时常会被教育「不够变通」,但「变通」与否也要看事件的性质。虽然贷款发放出去会让这个月的业绩看起来漂亮一些,但由此带来的隐患却是无穷无尽的,往往是为了补一个窟窿而造出更大的窟窿,这种事情其实是不能「变通」的。

如果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说明你有个好领导,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下属做选择。但现实里很多人往往都是不得不去屈服于这种「变通」,才酿成了大祸。

在重重顾虑之下,严瑾这种能说真话且敢于对抗的,是少之又少。

因为数量少,所以往往显得不合群,自然也成为了同事中的「另类」。

2.并非不会变通,只是因为懂得分寸

那么严瑾是不是完全木讷到毫无「变通」呢?

并不是。

抢银行的这场演习中,他扮演的是劫匪的角色,因此对待此次事件要认真,但不能毫无「变通」全都过于认真。

譬如严瑾明白不能真的把同事们五花大绑起来所以只是挂上了标牌,知道在和警察动手时要守著分寸进攻不能太过逾矩,其实他非常懂得要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就像最后一车「人质」在讨论他「真傻or假傻」的问题一样,其实严瑾不是真傻,他如果傻的话业务能力不可能过关,不会通过道理和行动来服众,他只是始终以认真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

幸运的是,严瑾的认真不是「傻认真」。

因为能够把事事都考虑周全的人,自然是一种能力强的表现,毕竟马大哈是策划不出令警察头疼的「抢银行」案件的。虽然过程有点无奈,但能力值却是被所有人都认可了。

3.面对「走过场」的演习,表现大智若愚

在这场银行抢劫的演习正式开始之前,除了局长和严瑾家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走过场」。

职员们有人说著会「早下班」,有人早早约好了「看牙医」的时间,记者只说那是「装样子」,连行长的领导也在电话里说这原本应该只是「做样子」而已。

但严瑾的态度完全不同,他做足了功课,准备了道具,还有「卧底」同伙,也得到了家人们的支持。

起初他被误解和指责,但后期在这种认真的态度之下,行长想要快点结束演习搞的那些小动作都被在场的「人质」们一一戳破,这是严瑾的得到群众认可的表现。

换另一种角度来说,如果这样特别的人足够幸运,那或许会成为一种机遇。

严瑾这样的与众不同,让其成为了某种必然的焦点,因此他也收获了更加支持自己的家人,通过「合作」找到了爱情,以及获得了行长的改观并被提名优秀员工。

最重要的,是局长那句「欣赏」。

事实证明,虽然这种人会招来一部分「走过场」领导的责难和厌烦,但也会吸引比如局长那样的领导对他的关注。

工作中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过一生,身上没有鲜明的特色被领导或者其他人记住,大概率会慢慢泯然众人矣。严瑾虽说是「轴」了一些,但他这一番闹腾也让大家记住了他这个人,他处事的特质,还有为人的严谨,令其反而成为了不少选择中的最优选。

这种特别,虽然会带来很多异样的目光,但往往也会因此变得「吃香」,毕竟不论什么工作,认真都不是绝对的缺点。

真假演习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事件来看为人。

就像那个孕妇的丈夫遇到「抢银行」时就自己跑掉了一样,重点不是「抢银行」是真是假,而是逃跑这件事为「真」。

所以这则故事看似荒诞,但其中也隐藏了不少的「大智慧」,严瑾就属于看似呆板但实则大智若愚的类型。

电影给予了我们一个还没有被残酷现实彻底摧毁的世界,因为里面隐藏了许多美好。很多人可能看不懂电影中想要影射的那些现实问题,一是你可能太年轻,因此还未有机会去经历;二是你的生活环境真心好到令人羡慕,因为你从来没有遇过这些所谓现实的糟心事,也不会为此而烦恼不已。只是能够如此幸运的人,少之又少。

那句严瑾说的台词「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经历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曾经我们都希望能够像他一样有原则和底线,有著自己坚持的方向和目标,但往往大多数都被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改变了。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放任自流就这样选择沦陷。

就像严瑾说的,如果努力没有成果,那我们就更努力一点。

只要你足够优秀,总会被赏识的人认可和接纳。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变成更好的自己。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更多文章请关注:

叶秋臣?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大赢家》虽然是翻拍,原版是日本1985年的小说《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也有日本电影和韩国电影问世,但之所以中日韩三国都瞄上了这个故事,说明还是反应了一个共性化的问题。

原本是讽刺喜剧,有两方面主题,其一是环境讽刺,在一个大家都不认真的环境下,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反倒被排挤,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其二是系统讽刺,主角越是较真,就越衬托出当地JC的无能和官僚的FB。

《大赢家》依然是一部讽刺喜剧,只不过淡化了原本对系统的讽刺,原因嘛大家都懂,而是加深了第一方面,对我们日常处世哲学中不正之风进行了批判。说白了,就是在一个受限制的环境下,自由表达的最大限度了

?

一个努力工作的人,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反而成了异类,这种相对常见,小时候在学校一帮坏小子就合伙孤立学习好的,这是大环境的问题。这是电影的所要表达的。

电影的主题是浅显易懂的,就是要反驳的这种环境,但没有对立。说句不好听的,这是人类社会属性阶级化的表征之一,尤其是我们在儒家氛围下,是自古以来追求中庸之道而产生的副产品:

差不多得了,凑活了、得过且过、何必认真、你咋这么较真?就这样吧!这种词我们不单听多了去了,实不相瞒我自己有时也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的中庸之道,这种处世哲学,在很多情况下会被曲解乃至故意滥用,就拿「认真」这件事来说,发挥作用是需要分场合的。比如开玩笑的场合,你如果过于认真,肯定有人说你真人太较真:「何必认真呢?」;但如果是在奥运会比赛现场,假如有人说「何必认真呢」,那人绝对会挨揍的。

这是对于「认真」两个鲜明特点的例子,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不会用错场合,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周边并不是如此鲜明的特征,反而是更多的是那些模棱两可的环境,比如演习、应付检查、做汇报甚至学习这种,很容易让「认真」或「何必认真」用错地方,所以也就出现了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浮夸风、糊弄事、得过且过等等。

这种「副产品」是不正之风,但说实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这种根深蒂固的处世风格,可不是朝夕就能说改就改的,别说我们,与我们有著同根文化氛围的日韩就是如此,甚至全世界也都这样。

就拿近期某些事情来说吧,我们跟外国很多地方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假如早点认真对待,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这是什么?经验主义啊、得过且过啊。

所以才会出现本片这样的讽刺、反衬效果,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刻画努力奋斗的小人物,让其最后获得成功,来达到电影的目的,用喜剧和励志来淡化说教,这就是讽刺喜剧的魅力。可惜结尾正能量来得有些突然,这是我们电检大环境下的唯一过审方式

想起了一些老相声,侯宝林的《打百分》,高英培的《欢迎批评》《不正之风》等,不正是如此吗?只不过跟高英培和姜昆相声不同的是,后者大家都是正能量,主角都是反面教材,最终通过自食其果的出洋相笑料,来达到讽刺效果。本片则正好相反,主角才是正面教材,很典型的正能量。

?

但不要忽视正能量的背后,是一个个的反面教材,电影没有表达,但这起假戏真做的「作秀」结束之处,不少当事人要被秋后算账喽。

关于电影的完整评论,详见:

如何评价大鹏主演电影《大赢家》??

www.zhihu.com图标

电影通篇都在告诉你没必要。

哪怕结尾小警察在大巴车上说:一百个人里没严谨不行。

看懂了嘛?不是一百个人都向严谨学习,而是一百个人里有一个就够了。


严谨的固执,是他对待事情态度上的固执,是对工作上的认真。一个当过兵的人、一个靠自学获得金融硕士的人,必定有著强大的自律性,种种因素塑造成为一个做事周密的严谨。在现实社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向严谨一样,但是我们的社会必须要有严谨这样的人。他的固执,就像是马路上的红绿灯,维护著这个社会的秩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