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海外读书,导师的权利很大,可以直接中止学生学习。导师和另一个导师有合作,导师让我教另一个导师的学生A, A来自巴基斯坦。

  1. 因为是导师给的任务,我加班加点指导他,让他2个星期内学到了我3个月学到的知识。我讲的很详细毫无保留。
  2. 我教他的东西不是他最想学的,教了他几周后,他和我导师说他想让做会那个技术的人教他。全然不顾我导师如何想我。会技术的人比我高级,根本不会花时间教他基础东西,所以老师让我教。
  3. 第三个星期我们的科研遇到了我从来没遇到的问题。我之前做的都很好,就这次。第三个星期因为这个问题无法继续,我没有教他东西。他想让实验室资历深的人去教他。
  4. 之前他让我教他一切我辛苦学来的技术给他。
  5. 感觉他这个人特别功力。只想自己获利不考虑他人。以至于我现在都不想好好教他。

碍于导师和实验室其他人想法。我现在想把导师安排我教给他的都快点教完。我也不想有什么教的延续性了,如何延续让他自己悟吧。尽快教完把他送走,这是保全我的最好方式,省著他今天要和这个学,明天要和那个学。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如果是孺子可教也,那么先交方法,然后再教知识,最后教技能。

如果不是真诚的想学,又不会感恩,甚至教会了之后还有可能与你争夺位置,那么,学学猫是怎么教老虎的。


把自己学到的再教给其他人。


谢邀。

完全的口头描述是没有用的。你需要让他实际去操作起来,提前跟他说要达到哪种程度。遇到问题让他来问你。

前提你自己要对这个东西完成的过程很清楚。这个方法挺有用的。实践真的要比理论强很多。


自己搞明白和让别人明白差距还是很大的,看看我们前面的文章吧


耐心,还要具有专业知识


题主是一个好人,愿意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所有。

但在教和学上,容易出现理想和现实的差异。

从题主描述来看,我感觉有这两个问题:

1、冰山现象。就是说,学习者以为自己需要的,只是水面上的那一块,但实际上要达某个程度,还需要水底看不见的更大的一块基础。例如一个英语零基础的人想学学商务英语,他们往往以为就只需要学习怎么写邮件,怎么做presentation之类,殊不知其实背后还有更繁多的包括英语语法,辞汇,等等等等。所以很多时候,学习者在学习基础部分时,会觉得老师教的文不对题。这种情况,可以停下来和学习者沟通,解释,如果说的通最好,如果学习者坚持,那就做好约定(能留下证据的方式),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完全按照该内容讲即可,不衍生,不补充,遇到不属于内容的「为什么」,给学习者指明这部分的学习范围即可。比如学生坚持只学商务英语,但过程中他问为什么这里是which不是that,那你就告诉他这个你去学习下定语从句即可。有一些学习者会以自己想法为主,碰到这种,尝试沟通,说不通就按照他说的即可。

2、内容差异。很多时候,一个知识后面其实有很多方向,例如ps,一个软体,但平面设计和摄影用到的功能却大相径庭。所以很多时候,一个人说学ps,就需要问他用来干什么,这个很重要。放在题主这个问题,我感觉就是学习者想学的和你到时让你教的也许不是一个方向想,这样的话,还是需要双方沟通,或者说要和你导师说说清楚这个问题,让他知道问题在哪里,是不是你的问题。

关于功利,其实这个不是他的错,尽管巴铁巴铁,但放在个人上,即便自己人都需要为了工作机会,生存机会争个你死我活,还别说他是巴你是中了。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自私的建议,教可以,但自己消化出来的核心一定要守住,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千万别教出徒弟憋死了师傅。


这种事情首先你要完成老师交给你的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其他的我觉得可以忽略,他功利性很强,他想让技术更好的教他等等这些都不要去在意,你完成你的,然后向导师复命。


前提是你对所见的东西精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