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羨慕問這個問題的人,我上學那會兒要是有知乎,就不愁寫名著讀後感了。

但是儘管沒有知乎,我也還是想了辦法糊弄事,以至於現在看到這樣的問題答不出來(?????)


於連被塑造得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人,這個人在現實中是有原型的,作者根據法庭公報上的一起刑事案件來構架了這本書。

出生平民,有一顆火熱的心,一個外科軍醫是他的啟蒙老師,大軍公報彙編,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盧梭的懺悔錄是他喜歡的書,為這三本書他可以去死,拿破崙是於連崇拜的英雄,這些都是不被當時主流社會接受的,他必須偽裝隱藏起來。野心勃勃想要飛黃騰達的於連有驚人的記憶力可以把他根本不相信的聖經倒背如流。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後,把勾引兩位夫人中的一位當成職責來執行。對自己夠狠的。富有同情心和強烈的自尊心,和戰鬥的勇氣。這本書裏內心的戰鬥非常多啦,很精彩,要慢慢讀。於連經歷了兩段愛情,生命的最後,只有德.雷納爾夫人的愛情讓他想多活些時日。雖然因為德雷納爾夫人寄出的那封信 ,於連一怒之下對德雷納爾夫人開了槍,事後他悔恨不已,他們是相愛的。以於連的心性就算他的野心實現,得到瑪蒂爾德也不會幸福,瑪蒂爾德是多變虛榮的。生命最後他看清這一切,沒有向瓦爾諾之流妥協,堅持判自己死刑是公正的。


於連是一個雙重性格的人,是那個時代社會下層的泥沼裏想往上爬的典範。他靈魂覺醒的過程可以說是這本書的精髓和高潮。最開始,如自己所說,他是一個偽善者。但後來謝朗神父等人救贖了他的靈魂,使他受到高尚靈魂的感染。在他接近德拉莫爾小姐之時,心裡想的是「她能把好的社會地位帶個她的丈夫「,這在我們時代,三觀不正無疑。但回到他的社會背景,那時污濁已成為常態,清流本就是異類,雖然我們不對他這種品質給予肯定,但他只是那個時代的悲劇縮影,沒有那麼高的道德覺悟,太正常了。然而他高尚就高尚在槍擊事件發生後選擇了不上訴。放到那個時代,以於連的地位、口才,甚至只憑他的相貌,上訴是有機會成功的。退一萬步,他那樣奮鬥的一個人,卻因為那本就不被在意的道德放棄肉體生命,放棄了他嚮往許久的觥籌交錯,以保全精神的安寧,很不容易。這更是時代的悲劇,是時代毀了他——波旁王朝復闢後,保皇派、教會組織沆瀣一氣,仇視人民,所以以於連為代表的人,擠破頭皮想進入上流社會,但成功的只在少數,原因就在這裡。【以上除了自己從書籍中感悟到的,還有借鑒書評的部分。本人是學生,寫得不好,期待各位指教,共同探討!】


於連是1830年的法國。


他是一個戲劇化的人物,他的所有心理,作為,在我們身上都有一定體現,但是被直接的展示了出來,他是一個比我強大又比我弱小的人,你可以說他心堅若磐石,也可以說他脆弱的很,可能書名點出,他的內心也有紅與黑的衝突


一個因聰明而錯失眼前美好的悲劇性人物。他的悲劇在於他的聰明天賦,所以他一直深知自己悲劇但不願意麵對這個悲劇,當他生命盡頭,當他無法逃避,他終於承認頭腦的愛不及心靈的愛,而他進取獲得的所有也是一場空,但他已經無法和市長夫人在一起了。他的悲劇也是現代人的悲劇,在情感上我們其實沒有太大的進化。


謝邀

這是我之前的回答,這可以說是於連本身的模樣,但是受那個社會的影響,於連後來慢慢被同化,成為利益燻心的聰明人,不擇手段。這也是一個人不可能戰勝一個時代的事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