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紅與黑》,是高中時代。在那個明應該摒棄一切雜念專心問學的時期,倒是比平時讀了不少「閑書」,而司湯達的《紅與黑》是我最珍愛的一本。

豆瓣《紅與黑》8.6分

上中學時常看一些玄幻小說,這些系列初看津津有味,之後便味同嚼蠟,無非是天賦異稟,但童年時運不齊家門不幸或受人侮辱,隱忍期間忽有奇遇,實力大漲,舉世無雙,而後報昔日之仇,以快人心

初看《紅與黑》,於連少年時期的遭遇竟讓我覺得有些熟悉:主角:於連特點:喜愛讀書,且記憶力超羣家庭環境:父親是木匠,有兩個膀大腰圓的哥哥,因為身體羸弱,不能增加家裡的營收而被父親和哥哥厭惡、虐待奇遇:受市長賞識,聘為家庭教師,收入可觀

或許按著玄幻小說的路子,於連就此飛黃騰達,以德報怨善待父親和哥哥,成為一代學者

但這樣無疑是粗淺乏味的。

那是一個金錢至上的時代,一個出身決定未來的時代,整個1830年的法國,那個波旁王朝復闢後的喪失了活力的時代。讀來令人感到無限的悲哀:悲哀那個荒謬的物慾時代,悲哀我們並不比200年前先進得多的如今的時代。

匆匆

青年時期讀《紅與黑》很有代入感,因為書中的於連出身卑微,卻很有雄心壯志,夢想衝破等級森嚴的社會,成為上流成功人士。在於連身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讀的羅新璋老師的譯本,這一段描繪印象深刻:

於連挺立在峭崖上,仰望晴空:八月驕陽,光照四極。巖下的田野裏,傳出悠長的蟬聲;蟬鳴一停,周圍一片寂靜。腳下方圓八十里的鄉野,盡在望中。雄鷹不時從他頭頂上的絕壁間飛掠而出,在長空悄然盤旋,畫出道道圓圈。於連的眼睛,不由自主跟著鷙鷹轉。穩健而有力的搏擊,令人震懾,他渴慕這種力量,渴慕這種孤高。

但於連為了野心,不僅靠著天賦和才智,還用了作假、欺騙種種不光彩的手段,他不擇手段想要飛黃騰達,不禁讓我在帶入的同時又思索:倘若我是於連,遇到瑞那夫人的檢舉,我能不能抑制心頭之怒,遇到德·拉穆爾小姐和瑞那夫人的矛盾之愛,我又如何正確選擇。以審慎的角度去思考,於連所做的一系列抉擇大多是偏激的,充斥著個人理想主義色彩,但這樣的選擇又無比真實,誰能在青年時期擁有成年的心性和城府呢。於連·索雷爾,天資聰穎,出身卑微,渴望上位,不擇手段,功名將就,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法庭一線生機,以自殺式陳詞,親手斷絕,只為此生,與貴族為敵,不甘人下。

《紅與黑》終章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跨越時間空間虛擬現實的兩位,在我心裡達成了共鳴。司湯達評價於連終究是「一顆好苗子」,「他不曾像大多數人那樣從溫和走向狡猾,年齡反而給了他易受感動的仁愛之心,那種過分的狐疑也會得到療治」。雖然於連為了生存抹上了粉飾戴上了面具,但不是每個人洗凈鉛華都如於連般純凈自然。

前天是五四青年節,貪圖玩樂我沒能對青年節的意義做一些感悟,這次借著於連帶給我的青年熱血的回憶,我想重拾對未來的熱忱,做一些心態和行為習慣上的改變,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敢於鼓起勇氣迎接挑戰。

想起在B站《後浪》評論區看到的一則熱評:

《後浪》的確像大家說的那樣,脫離了當代青年的生活現實。但是看完視頻後我相信每個人心中留下的不是那些精緻的生活體驗、羨煞旁人的道具,而是青年人的朝氣蓬勃,敢於挑戰,敢於嘗試的氣質,以及為了祖國,揮灑青春熱血的豪邁。回想起來,視頻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滿溢的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雖然有人笑侃自己不配做後浪,最多算是地下水,但我相信你也許只是忘了:地下水,也曾經是後浪。只是為了大地的血脈,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匯入土壤,不見天日。相信有朝一日,或今天或明年,或悲傷或欣慰,年少輕狂,會在你心裡,涅槃重生;江山社稷,定不負,有心人。

-End-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個人公眾號,歡迎關注 :凡古一往


以前看小說就是看完就過了,就像追完一部電視劇一樣。現在,看完書,總能讓我有一些想法。 《紅與黑》這本書一開始看的時候就覺得應該是諷刺政治階級的一本書,從沒想過書中將於連的內心刻畫,以及和兩個女人的愛情故事寫得那麼細膩。我一直覺得於連是個混蛋,他有強烈的該死的自尊心,敏感到認為別人的一舉一動都在鄙視他。明知道德萊那爾夫人是有夫之婦,還是用了心機和手段引誘她(好像歐洲那邊有情人是超級正常的事,昨天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是這樣!),他會為達到目的耐心狩獵,對於後來的瑪蒂爾德也是這樣,花上好幾個月是時間,甚至可以假裝向其他女人示好。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出身貧窮,卻是考自己的才華躋身上流社會,得到一定的滿足。

於連的確混蛋,他不真誠,有心機,和所有他鄙視的人一樣偽善,但是他沒有犯什麼錯誤,那些刻畫的陰暗的心理活動,我想很多人都有,只是沒有表現出來罷了。但是,我沒有想過他的結局會是死亡,到最後幾頁,我還一直存著他會被解救出來的希望。於連的死,也是對那時社會的諷刺吧,他並沒有殺死人,而他犯下的錯也不足以判死刑。但是,很多人卻利用他進監獄,想以他的活或者死,來謀取利益或者名譽。

於連對於德萊那爾和瑪蒂爾德,的的確確是真心喜歡,只是前者更純粹,但是於連也接受不了私情被發現,而臉面丟盡,最後德萊那爾想去求路易十四(不記得是不是這個)去公開他們的私情,來解救於連,於連在乎的還是臉面和名譽。後者多了一絲陰謀的味道。全文看下來,我覺得於連是喜歡瑪蒂爾德的,但是文章結尾,瑪蒂爾德發現於連只愛過德萊那爾,於連到最後也覺得自己還愛著德萊那爾,並且,他對德萊那爾說:「她(指瑪蒂爾德)是我的妻子,不是我的情人」excuse me? 所以妻子是擺設,情人才是真心喜歡的那個? 出乎意料,於連死了,然後,德萊那爾也死了。我還是第一次看國外小說,可以記得住幾個主人公的名字的,這本書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讀罷《紅與黑》,仔細想來,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對浮華的世象不要太動心」。人性真的很奇怪,於連、瑪蒂爾德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複雜,我至今也沒能想明白。 金錢、地位真就那麼的重要嗎?於連的野心與愛情真的值得他為之瘋狂嗎?他所追求的又究竟是什麼呢?終是會幻滅的吧,可笑的自尊與變態的情感…在登上巔峯之際也正是墜入深淵之時… 可憐的人兒啊…人性真是太複雜了…而人卻又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對三個主人公都是滿滿的心疼 雖然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可到頭來更多的還是心疼

讀了紅與黑後,思緒萬千。於連喜歡上一了

瑞娜夫人。讓瑞娜夫人體會到真正的愛情。瑞娜夫人的婚姻應該就是時代的悲劇。在法國上層階級將究的是門當戶對,她丈夫娶她大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瑞娜夫人的身世和她可以獲得的大筆遺產。而於連作為一個木匠的兒子想在當時的社會改變自己的階級是不易的。但毫無疑問他很有野心和抱負,他內心高傲敏感,受不了別人特別是上層階級對他不尊重,為挽回尊重他會不惜和別人決鬥。第二個出現在於連生活中的人是瑪娣爾特,這是一個高傲的上層貴族女子。她因為和於連都讚美拿破崙的英雄奇蹟在思想上有共鳴。她瘋狂愛上於連, 但這愛情又很矛盾,因為於連和她的地位相差懸殊。她常常用她的高傲擊退了於連。而於連對這個女子開始或許是有些感情的?但看來他大部分是為了獲得征服一個貴族女子,顯得自己好像地位提高了一樣的快感。或許說瑪娣爾特是很可憐的受害者,在於連生命最後的時間越發愛他,於連置若罔聞。他在生命最後時期享受了和瑞娜夫人的溫存。或許在他心中瑞娜夫人才是他可以依靠的港灣。在他死後,瑞娜夫人也隨他而去。本書作者渲染的是一個年輕教士和有夫之婦的愛情。這種愛情在倫理上行不通。但讀者看下來卻對這兩個人恨不起來。(只能把它歸咎為時代的悲劇了。。)


整篇小說圍繞著主人公「於連」的成長史展開,我查了下作者的背景,瞭解到司湯達是一個崇拜拿破崙的作家,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我甚至會懷疑,作者在虛構這樣一個人物的同時何嘗不是在寫自己。

於連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我對法國的那段歷史瞭解不是很多,但是能感覺出來,階級是難以逾越的,因為統治這個社會的階級本身就是不允許階級顛覆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在他們看來的「下等人」。

於連這個人性格謹慎又心思重,這與他的出生背景是有關的,一個木匠的兒子,是這個社會上最低等的人,在受到軍醫啟蒙後,崇拜拿破崙,企圖像拿破崙那樣更改命運。

於是他飽讀羣書,終於被引薦為家庭教師,作為瑞娜市長家的家庭教師是他跨越階級的踏板。他與瑞娜夫人通姦,被發現,逃離維璃葉,到貝藏松神學院,認識彼拉神甫,又機緣巧合隨彼拉去往巴黎,成為拉穆爾侯爵的祕書。喜歡上拉穆爾小姐,與其幽會,被性格古怪的拉穆爾小姐拋棄,整日憂苦煩悶。經人指點,欲擒故縱,拉穆爾小姐發現已懷身孕,告知父親。父親糾結再三,決定將自己爵位傳予於連,只為保足貴族顏面,可謂是於連人生最高光時刻。不想瑞娜夫人受其懺悔師指使寫下高發於連的書信。侯爵立馬翻臉反對於連與女兒婚事。於連氣不過,返回維璃葉謀殺瑞娜夫人,瑞娜夫人幸逃一劫,於連入獄。拉穆爾小姐想辦法拯救於連,於連一心求死,發現自己深愛的是瑞娜夫人,後悔自己因前途受阻射殺瑞娜夫人,拉穆爾小姐妒火中燒。最終於連難逃斷頭一劫,死在維璃葉。而瑞娜夫人聽他的話沒有自殺,卻在於連死後3天跟她的孩子一起離開了人世。

於連生命中幾個關鍵人物:

父親:唯利是圖,毫無作為父親的責任和擔當,為了錢與瑞娜市長討價還價。在於連即將赴刑場之際還在想著於連的遺產。可以說,於連的性格養成根源來自於這個木匠父親,所有的自卑和敏感也來自於這個原生家庭。

老軍醫:是於連的思想啟蒙老師,是他在追求仕途的關鍵人物。老軍醫為於連勾勒出一副充滿夢想和希望的畫卷。他以拿破崙為榜樣,懷著年少的心,對未來充滿希冀。

瑞娜夫人:與瑞娜夫人在一起應該是於連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葦兒溪,他可以無憂無慮的在給孩子們上課之餘讀自己喜歡的書。瑞娜夫人又給了他最初的情感啟蒙,也是後來於連前途破滅的伏筆。

彼拉神甫和拉穆爾侯爵:在拉穆爾侯爵家,於連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變成貴族圈裡的一員,按理說已經是同輩中的佼佼者。做事風格也趨見成熟,才華橫溢。

瑪娣爾特:拉穆爾小姐,想法古怪,可以說是深受書籍毒害……因懷有於連孩子而改變了於連一生。於連因得到拉穆爾小姐垂愛開始飄飄然,後又因遭拋棄鬱鬱寡歡,又因拉穆爾小姐懷孕成為陸軍中尉,被拉穆爾侯爵阻撓…可謂是大起大落。也可以說於連是被自己推上了斷頭臺。

紅與黑:拿破崙的軍服與教士的黑色袍子。於連徘徊在兩個意識的一生,只不過是一個弱小的犧牲品。最終,於連對遠大理想的信念破滅,終究屈服於現實。

最後一段甚至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她跟她的孩子離開了人世,這裡的她是誰呢?是瑞娜夫人還是瑪娣爾特?我覺得都有可能,瑪娣爾特可能會為情自殺,這符合她的性格。而瑞娜夫人沒有自殺卻死了很可能是被謀殺,那麼謀殺她的人會是誰呢?丈夫?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是瑞娜先生所為,大概率不會殺害孩子。還有誰?瑪娣爾特?帶著嫉妒和仇恨是有可能的。

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