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水平已相对很高,增速也非常之快。但是科研人员的薪资待遇却没有达到一种较高的水平(甚至连上海的平均工资都没有达到),这只是物质上;精神待遇上,公知的误导,百姓的不解,媒体的胡言乱语,或许会对科研人员有著一定的影响。在这间问题上身为科研人员或是业内相关人士的你怎么看?


会,不单是待遇,国内小作坊式的掌门带师傅,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更加影响科研水平。

博士毕业还愿意呆学术圈的科研人员们,多少还是有情怀的,求不得大富大贵无妨,但维持家庭的基本收入都赚不到,那就真的很伤人了……我至今都记得在新疆某研究所的师兄,省钱到三伏天让老婆孩子陪著吹风扇的场景,哎……现在没钱就算了,熬一熬等著评职称也就能慢慢好起来,但工资奖金的涨幅又哪里跟得上当地消费水平的增幅,不炒个股赚点外快怎么付得起儿女的课外辅导费老婆的新衣服钱……

很多教授老总问我们,怎么就不在本行业发展了?学了小10年再转行不可惜?说真的,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不了解行情吗?他们可太了解了,但不睁著眼睛说瞎话,怎么留得下人给他们剥削?课外班学4个月就能当个码农拿10k多一月,顶研究院工作10年的老人的工资。靠情怀和画大饼诓人,呵,没人是傻子啊!


科研这事不是盖房子,按部就班就行的,而是需要运气,需要长期的全身心投入之后的豁然开朗。

收入低,人心就不稳。就没有这个「长期全身心投入」。

为什么要说公知在误导?公知都支持反腐败。减少了腐败,没有腐败,国家才有钱给科技人员和教师加薪。


会导致90后甚至00后年轻的学生们以后不再选择科研工作,而是去做IT和金融等高收入职业。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我国整体科研水平,因为后继无人,聪明的学生都不干科研了。

现在的科研主要是70后和80后在支撑,70后和80后里面聪明的优秀的学生很多选择了科研。而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们,提到科研,首先想到的是nerd,无趣,收入低和穷等关键词。


待遇,工资不算过低,房价太高。


我是真的很佩服在国内大城市读博的人,

美国博士一个月拿到手 13000 RMB,大家天天哭穷,而我朋友在复旦读博士,工资低到没脸说。

撇开有学术追求的人不谈,这种低工资一定会导致大量普通人在信息越来越透明化的今天不选择走科研的道路。

就算直接读博,平均都要5年,22岁开始,27岁才结束,27岁在上海拿那么点钱,能沉下心做实验才怪


如果你把硕士,博士当科研人员,收入确实不高。但任何名校工科专业现在都不缺人读,优质生源可能会缺,但即使把工资double,可能也吸引不了更多的优质生源,毕竟,那些人更注重前途和培养。

如果你说的是有编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副教授及以上。武大3加3了解下。想当的人太多了,任意一个履历都很好,竞争残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