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一本书叫做《清贫思想》,喜欢里面的那句:若知足,虽贫亦可名为富;有财而多欲,则名之为贫。

ins上最喜欢的是别人分享的minimalist wardrobe极简衣柜,衣服全是百搭的基本款,随手抓起一件不用想怎么搭,任何时候都不觉得过时。

护肤品以前最喜欢的是fancl, 广告语是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小时候父母不允许打扮自己,怕我早恋,自己挣钱后拚命买买买,穿不完的衣服,最新款的包包,以补偿童年的缺失,但每天出门仍然不知道穿什么,所谓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不过,人总是要经历过繁华之后才愿回归朴素。也是在五光十色的大都市生活过之后,才愿意回归田园,过瓦尔登湖式的生活。太过沉醉于物质生活,反而成了名利和物质金钱的奴隶,忘了生活的本质。

10年前旅行,带单反、带笔记本、加上充电器...相机电脑不能托运,手提行李总是死沉死沉的,还总怕镜头摔坏淋雨.. 感觉在照顾相机和拍照多过享受旅途,之后出门相机手提一律不带,只用手机拍照,只带基础款衣服,内衣内裤都买同款7-10套,连搭配都免了。

有天在书店翻到佐佐木典士写的《我决定简单的生活》,看到他的家空无一物,觉得真舒服呀。原来东西可以少成这样。原来可以生活可以简化成这样。原来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此后,我对生活更加精简了。

我总结出,我的身外之物最重要的,就是护照+钱包+银行卡。

此后:

1)买东西不再是因为喜欢,而不是因为需要。买自己最喜欢的,愿意用一辈子的东西。

2)内衣内裤袜子,同一款同色7套。穿著舒适的牛子裤,同款买5件,不同颜色。

3)衣服只买基本款。夏天买7件连衣裙。冬天羊绒衫+经典款大衣。买不会过时的鞋子和包包。

4)颜色极简。

5)每天日程极简:早起+运动一小时+看书+吃健康的食物。

6)不买车,因为买了车之后要买停车位,要交保险,要维护,如果换生活的国家和城市还要卖掉。出门滴滴、的士、加公交。

自从成为极简主义之后,衣柜看起来舒服多了。不再买贵的包包,只用那种基础长青款,耐用可以随便扔且永不过时。

精神上感觉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每天出门极其快,搬家不再头疼,随时把东西扔进箱子里关上即可走。

成为极简主义之后,发现其实你不需要大房子,身外之物都是负担。一张床一家桌子,几年衣服就能维持生活所需。不会再被物质需求打扰,精神上更能专注于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

没有一克拉的钻戒,没有豪车也没有豪宅。过著简朴轻盈的生活,可以随时说走就走,四海为家,容易对身边免费的小事物感到快乐,如灿烂的阳光、邻居剪草时飘来的青草的味道、天上飘浮的白云、凉爽的微风。

知道自己生活所需并不多,于是就不那么害怕失去,生活就少了很多压力,因为你知道,情况再差,钱再少,你也能活下去。

目前的生活,物质极简,精神很丰富。

我家的照片:


我没有任何人的帮助!就是被物品逼疯了才开始断舍离的。

2003年上大学的,大学宿舍就是没人一张床外带一个小柜子。自幼家贫,敝帚自珍。用坏的手表、断线的磁带、没水的笔都舍不得扔。大三那年,柜子里实在放不下了!就决定把没用的东西扔掉。你能想像一张床带一个小柜子的人,扔了满满6洗脸盆垃圾时的惊讶吗?

我属于经常犯错,但错误只犯一次的那种人。

那以后,任何 东西只要没用或者长期用不上我就处理掉。再后来制定了及其严苛的购物标准:

①物品使用频次达不到每天都用,我就不买!

②衣服没有好看到不买就能死的程度,我就不买!

③同功能的东西,不买两件!

④尽量买综合功能的工具,功能单一的工具,不买!

十多年后,我接触了「断舍离」和「极简主义」之后才发现,理念其实都一样!在学习了这些理念以后,我感觉自己如虎添翼。精简的水平又上了一层楼。


断舍离和极简,不知不觉就开始接触的一件事。

开始是初中时候看的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但并没有付诸实践,甚至内心有一些轻视。那时候年纪太小,有些东西并未拥有过,所以对我来说也谈不上什么断舍离,因为想要的还不够,哪里会扔。

后来大学的时候开始有意或无意的频繁接触这个主题。

以下是影响我的几个UP主或剧之类,是看完之后 让我真正去思考和行动的一些。个人觉得很有帮助。

  1. B站up:有好媳妇基因的不二家

上大学之后,宿舍生活让个人空间变小。所以就更需要有效的整理来规划有限的空间。

up的部分投稿视频,有一些确实值得借鉴。

2.某瓣话题:100天不买衣服

这应该也算断舍离和极简范围之内的吧。当时还决定要100天不买衣服挑战,但是因为当时做这个决定的目的不纯,所以后期执行力也不怎么到位。

虽然没能做到100天不买,但确实在一定时间之内,限制和影响了我的购物。以及这个话题的相关「消费降级」之类的,也影响了我的消费与购物。

3.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强烈推荐!从心理到行动,一点点断舍离。

看完之后,立马开始清理。扔了一大堆破烂和垃圾。包括那些抱著 「啊,留著吧,万一哪天派上用场呢」的想法囤的各种东西。扔的时候,还一直惴惴不安,担心扔掉之后反而会用到,担心后悔,担心会错扔、乱扔。事实证明,那些清理掉的东西,我永远也不会再想到它。

第一次断舍离和极简试水成功!从此踏上了清理的「不归路」!

但以上仅仅停留在物品和空间上的断舍离与极简。之后开始慢慢往各种方面扩展。

4.B站up:皮皮姐姐_Rachel

我的真爱!

为什么那么晚才发现皮皮姐姐!这是什么宝藏女孩!我超级爱她!啊啊提起她有点语无伦次!因为超级爱她!

她剥丝抽茧地讲她为什么开始极简和断舍离,她的困难和收获,我觉得超级喜欢。然后每看一次,都觉得备受鼓励与收获满满。

像一个很有亲和力,很有气质,很有智慧的邻家姐姐。因为她,我从简单的物品和空间上的断舍离,到找到自己的清晰的断舍离目标,渐渐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极简和断舍离生活。

开始懂得,并不是整理的像客房以及「性冷淡风」就是极简。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规定你的断舍离规则和极简风格。极简和断舍离,也并不是说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这样,如果你觉得你想处理与彩妆护肤品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只规划彩妆和护肤品这一块。

极简,是把让自己真正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东西保留下来。如果你集邮,或者收藏CD,你怎么能把他们全部扔掉?

有句话你可能听过,你的钱并没有离开你,它只是变成了衣服包化妆品陪伴在你身边。这种话真的要少听。

从自己和外界入手,控制自己物品的购入。

至于那些已经拥有的东西,该清理的时候不要强留。拿起一件东西,问问自己,还喜欢吗,还想要吗。不喜欢的,果断扔。对于犹豫的,可以先把它搁在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一段时间内你都没有想起过它,那么就可以扔了。

当然,对于物品的去向,可以提供几个思路。

第一,看看有没有可以二次利用或者废物利用的。第二,挂咸鱼,卖二手。第三,捐掉,支付宝有上门取件的。第四,垃圾箱。

记住,你由你的过去构成,但并不等于你就是你的过去!


谢邀。

天性以及自律吧。

个人的缺点:太自我。

优点同上:就是有著非常人的自我意识性。也就是说,当到达某一个点的时候,会自我苏醒。

断舍离,对我来讲,实际上是一个新鲜名词。

而断舍离这个事情,是自己学修以来一直在实际进行的一个过程。

我的笔名是:三舍。(断舍离:贪嗔痴)

断舍离,这个名词和事情,眼目前好像特别流行一样的。

但这个过程,却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的。

因为我们的执著,往往容易从一个端点走向另一个端点。

为什么要断? 为什么要舍 ?为什么要离 ?

是不买衣服了吗,是不买书了吗,是不买物品了吗……等等等等。

我以为这些无非只是形式。

当然,一定的形式是需要的。

但是,如果流于形式主义以后,那么离真正的断舍离就远了。

断除心之贪嗔痴

舍去心之执著想

离境相而不粘缚

无论身处于杂乱的环境,还是清爽的屋舍,心于此境中,无著无依,无有喜好厌恶……这个过程的断舍离,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仍掉几包衣服,简单。

我们少吃点,少喝点,少买点,简单。

把房子整理得清清爽爽的,都不困难。

真正的断舍离,是需要打扫这个心房。

在断舍离这个过程中,需要启用神秀大师的偈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今天断一点,明天舍一点,后天离一些……有一天这心房大放光明之际,你就明白了六祖的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断也好,舍也好,离也罢——无非如是~

如是呀!


还真的忘了从哪看到的「断舍离」观点,后来买了《断舍离》和《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这两本书,系统学习。断舍离20多天了,感觉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