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做的一切確實是無價值的嗎?或者是騙人的?


在《邏輯思維》在優酷上播的時候,我看了一年多。直到有一期羅胖子大談土地紅線不靠譜,糧食安全的概念已經過時,然後我基本上就不大關注他的節目了。講句心裡話,政治經濟我也是業餘水平,不過好歹也是度過幾本政治理論的書和經濟學的課本的。敢說土地紅線和糧食危機是過時的概念,也真可以說是嘴巴大了。

後來的事情也就不必多說,貿易戰一開打,糧食安全問題估計也沒人敢說它過時了,如果中國糧食不能自給,你看看特朗普會不會打糧食牌?

總之凡是我略微懂點兒的領域,羅胖子聊的東西都非常可疑。我不覺得他就真的虛偽造作,他有自己的三觀,迷信互聯網,相信科技革命就要到來了,這沒什麼錯誤。他不是理工科出身,沒學過人工神經網路,最小二乘法,只能從暢銷書而非課本上去嘗試理解那些他可能一輩子都搞不懂的理論,出現錯漏也在所難免,盲目樂觀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我並不討厭他,只是在發現他講得東西都是另一種形勢的快餐娛樂之後就默默離開了。

我曾經也疑惑為啥這幫學術大咖們發明了那麼多複雜的概念來把很容易的東西搞得雲山霧罩不知所云。後來當我嘗試著把我研究的東西講給我老婆聽的時候,我才發現並非是大咖們故作高尚,而是很多東西原本就很複雜。僅僅了解個大概自然可以簡單地說幾個概念,真要運用它們做點東西,沒它個幾個月刻苦學習想都不要想。而我們的社會所依靠的是能做事情的人,而非懂幾個大概概念的人。

比如一個演算法吧,外行人也可以侃侃而談說這個演算法有幾個模塊構成,每個模塊是幹什麼的,輸入輸出是什麼。但是內行是能夠把演算法用程序寫出來,而且寫出來以後還能放到嵌入式系統裡面直接用。所以內行人就憑這個就能年薪百萬,而外行人懂了幾個入門的基本概念什麼用都沒有。羅振宇講的就是入門的,趣味性強的那些基本概念。他的東西本質上就是一種娛樂,跟看電影,喝酒,蹦迪一樣。

對他評價不好的人是因為對他這套東西賦予了太過的期望,因此覺得自己被騙了。可是呢,這真怪不著羅振宇,人家談自己的見解,說自己的三觀,從來沒按著你的脖子非讓你信。大部頭的《資本論》,《君主論》,《國富論》……你不讀,非覺得一個播音員憑著幾本暢銷書就能能預測未來,這是你的問題還是播音員的問題?

羅振宇給我上的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書還是沒法讓別人替你讀,有用的東西從來都沒那麼容易學到手。


首先說我的結論羅輯思維非但不是沒有價值,反而是非常有價值的。

簡單解釋一下,如果沒有羅輯思維 得到app 這種互聯網知識服務公司,門檻極高的大學高端知識如何才能填充普通人的認知?難道我們就要放棄這些認知嗎?

在沒有得到app的時候,被擋在學術界門外的思考者怎樣才能獲知對生活中洞察的解釋?怎樣才能得到對世界、對社會種種疑問的答案?難道我們就只能裝作問題不存在嗎?

的確有些聽起來合理的途徑,比如去蹭課、去圖書館等等,但這只是冠冕堂皇的搪塞(只給你聽起來合理的答案,卻不考慮你的具體條件,也不在乎對你而言究竟是否可行。),蹭課和圖書館不說制度門檻(很多地方是不允許非本校學生入內的),時間和出行距離是硬屏障(時間屏障是指你上班的時候他們也上課,你下班了,他們也下班了。出行距離就是說必須專門去一個地方,然後還得專門離開,從而增加的往返距離。)。還有一條制約是自學的條件,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充沛的精力,對於「精力」,不用我多解釋,有幾年工作經歷(特別是大城市工作經歷)的人,就會理解一個工作者、勞動者要保持神智清醒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前途壓力…整個世界簡直是要把你搞死…

我們就只能壓抑內心的疑惑嗎?

我們就該隨遇而安嗎?

只是,誰可以幫我們?

科班學者、官方機構回應普通民眾的方式似乎只有無視鄙視,羅輯思維把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歷史學、認知、佛學、前沿科技、孫子兵法…系統地做成了普通人能輕易獲得的產品,並深化了服務。彷彿是普羅米修斯把盜取的天火獻給了身處飢餓與寒冷中的人們。這溫暖不僅來自火種,還有遞送那一刻的尊重與理解。

抨擊羅輯思維的人,矛頭大多來自羅振宇的脫口秀節目,問題是羅振宇只是羅輯思維的符號,相當於一部幾十萬字大部頭的幾字書名,僅看到書名是不能理解書中思想的。另外羅振宇的個人節目,只是羅輯思維的免費體驗品,假如一個人體驗了一次健身課,結束後發現自己沒變成倒三角,這時卻說健身教練有問題,甚至健身這一行業都有問題,這顯然是很不合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羅輯思維「既沒邏輯,也沒思維」,但這是種似乎是有意的曲解,因為羅輯思維命名中的「羅」不是「邏輯」的邏,我提供解釋這個命名來源的兩個角度,其一是一個姓羅者的思考,這樣「羅輯思維」就可以翻譯成「羅振宇的思考」,另一就是把「羅」和「思考」直覺式的聯繫到一起討個口彩,就像因打碎杯子產生的「歲歲平安」。

最後要說的是輿論對羅輯思維反對聲的來源比較多是多年前羅振宇在優酷上單人的脫口秀節目和得到app發展初期,如果一直關注羅輯思維的產品,你不僅會察覺羅振宇的變化和成長,還能體會到一個快速迭代的新事物(得到app)。至於羅振宇,他早已成為羅輯思維的符號,而羅輯思維,則是新一輪知識革命的火苗。


當年優酷上看了三集,也就是第三集的時候我就給他蓋棺定論了,傳銷式。因為我從小對傳銷很敏感,在安利剛進中國的時候,我接觸到了,那個年代根本不知道,當年我才16歲左右。他們說的那麼好,我一直覺得有問題。當我看到第三集的時候,我隨便看的,14年吧,看了以後我腦子裡對他的語言特別反感,我就知道,這人話術在洗腦。當年papi和他合作消息一發出來,我就在papi微博下留言,肯定不會成功的。而且你會很倒霉的。所以,這傢伙基本就是一騙子,和羅永浩一樣,不過他比羅永浩聰明多了,畢竟文化放那裡,多讀書畢竟會好點,羅永浩恐怕是要涼涼了。羅振宇忽悠能力比羅老師強多了,而且羅振宇採訪羅永浩,我真想說,羅永浩真**到家了,給人當猴耍未必知道,他還踩著你,你還得感謝他,還幫他充門面,自己啥都沒得到,還得到一堆經典語錄,哈哈哈,對口沒對好么?這些言語就這樣放出去了?羅永浩不懂,未必你羅振宇不懂吧。現在忽悠人比以前難咯,大家讀書多都能看出來了,所以。。。。羅振宇評價不好也是正常的。嗯,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很多人認為,不喜歡羅振宇和他的「羅輯思維」是因為他們反對「知識付費」的理念,其實則不然。

且不說「羅輯思維」里的知識準確性有多高,你在接受這節目中的理念時,並不是獲得「知識」本身。你所獲得的是,「羅輯思維」在消化並處理加工過「知識」,可能還包括了所引用過第三者對「知識」加工過的產物,之後形成的產物。對於知識飢餓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份加工充分的酸菜魚。然而,你並不知道,羅振宇對於「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第三方的理解呢?羅振宇對於第三方的理解呢?廚師在烹飪過程中,加了多少鹽,多少辣椒,對魚的火候拿捏是否合適,甚至,是否加了罌粟殼。廚師只告訴你:「沒吃過魚么?我這就是魚的味道。」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你現在所獲得的,不只是魚,而且是一盆完全加工過的酸菜魚,即開即食。是不是應該值得高興呢?我想不是。當你習慣於食用這盆你並不知道其中內容的酸菜魚久了,並且被灌輸「這就是魚的味道」,久而久之,很多人不會去想了解魚真正的味道,有沒有別的做法,甚至,自己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味道。

當這位廚師退休後,換了另一位廚師,給你端上另一盆水煮魚的時候,也許你會被慣壞了地說:「這不是魚的味道。」

在我看來,「羅輯思維」應該被看作裝著珠子的櫝。你在接觸它的內容之後,忘掉它,自己去發掘它其中蘊含的「知識」本身,而不是把它就當作知識。買櫝還珠還是買珠還櫝,你可以自己選。

也許你說,你沒有時間,但是你渴望得到知識。那麼我想,世上沒有什麼知識是不耗費時間是能夠得到的。


為什麼大家對權健保健品的評價不怎麼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