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嗎?我看到最多的,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心理學,大多是抖音上標題配個××心理學,或者心理××,然後整一個網抑雲風格的背景音樂,再配一段唧唧歪歪和愛情有關的疼痛文學。

如果要說正經的心理學的話,有幾個比較大型機構的公眾號,發的文章還是多少帶點靠譜,但給我的感覺總是和「下三路」的事沾邊,弄個怪怪的標題來吸引讀者。不過這也沒辦法,門檻高了,不帶點能讓人滿足窺私慾的東西,還真是沒人會去看。

與其說是全社會都在學心理學,不如說是社會目前「卷」得太厲害了,大家壓力都大,想通過這個學科能帶來的那點神秘感,釋放釋放壓力罷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首先是但不全是 。我們首先要區分大眾心理學和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心理學。

現在我們大多數老百姓能夠接受的很多都是由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定律,再加上大量的生活實踐經歷,以及個人演繹所產生的大眾心理學。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獲得快樂,也能緩解這種不學習所帶來的焦慮,還說不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細節能夠用上。著名的大眾心理學家比如武志紅等,對他的一些著作感興趣的人可以買來讀一讀。

然而真正的心理學作為科學,自然有其研究範式和門檻,當褪去了神秘的面紗之後,展現出來的更多的是理性主義所引導的研究態度和方法。如果想了解心理學的話,《心理學與生活》會是不錯的入門書。之後如果還有興趣的話可以按照正常的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變態心理學等等的路徑走下去

同時還要區分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更像是心理學知識的一些實際應用,同時還有一些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的擴展。現在網上經常有心理諮詢師培訓的廣告,非但不能真正緩解中國心理諮詢短缺的現象,還給更加魚龍混雜的市場帶來了一股不穩定。

不全是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我們僅僅限於對知識的了解而並沒有將其投入到生活運用中。就以簡單的國家推行抑鬱症教育為話題,抑鬱症的其中一項風險就是自殺,如果社會公眾能夠提高對這種心理問題的認識,在群眾階段就可以進行一些基礎的識別,那麼我們相信整個大環境會變得更好。


因為他們覺得心理學有用,但是卻忽視了解決現實問題,心理學能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

比如很熱門的「兩性情感關係問題」「家庭關係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是大眾可能最需要的幾個方面。

心理學能提供一些理論支持,也可以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但是其實處理一件複雜的事情,往往是你的所有的綜合能力的體現。

比如我告訴你,你的婆婆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情況,你該怎麼怎麼樣,但是你缺乏溝通能力,邏輯論證能力,人際經驗等等,僅僅這一方面是不夠的。

所以為什麼熱,是因為心理學為解決問題開了一個口,但是具體離能解決問題,還有很大差距的,還需要升級個人的多方面的能力。

需要多維度結合學習,需要時間和實踐的不斷磨練。


並沒有這樣覺得,身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我只知道本專業和想考研心理學的同學在學心理學。

如果整個社會都在學心理學,就不會有前天跳樓的男孩,不會有那麼多痛苦的孩子和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人。

而且,只學習是不夠的,要會用心理學。其實你可以問,為什麼看起來整個社會都在提心理學,卻沒人用心理學。


每個人都「學過」心理學,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學過科學的心理學。

首先需要確定一下:大家是在學習生活心理學還是科學的心理學。

何為生活心理學?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命名,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人的心理與行為的一些經驗。比如說我們知道沒有寫作業,就會被老師批評;男人都喜歡漂亮的女人。也許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現象。

什麼是科學的心理學呢?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數據支撐的學科。而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就有四個目標: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但是兩者往往容易混淆:因為許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似乎都是人們的「常識」。比如說,愛笑的人更加的幸福等。當然,有時候會得出一些與我們的直覺完全相反的結論,比如說相較於獲得,人們對於損失更加的敏感。這也給了生活心理學或者說偽心理學更大的空間。畢竟作為科學是嚴謹的,需要驗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乏味的——做了半天實驗,得到一個我們早就知道的道理,有什麼價值呢?而偽心理學,說就完事了,某音上很多,反正不用負責,娛樂即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很清楚的告訴了我們人類的動機,當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之後,當我們不再為生活奔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當我們可以抬頭看看星空,思考一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而心理學這門既有自然科學的實驗求證,又有人文社科的終極關懷的學科自然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心理學,確實很有趣呀!

人類向宇宙探索得越深,對於自己的內心就越是好奇,畢竟宇宙最大的一個黑匣子之一就是我們自己。

Know youself。

推薦幾個靠譜的心理學科普公眾號:

1、京師心理大學堂——北師大官方

2、簡單心理

3、Knowyourself

4、壹心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