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问的是:大家对互联网是不是存在什么误解?

我想之所以互联网这个词这么普及,成为所有人都简称的一个词,本身在于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度。只要大大小小的公司,稍微接触到了互联网的功能,都会把自己的企业标记为互联网企业。就像一个人在医院工作,看见人就介绍说我在医院工作。但医院里的工作也分很多种类的岗位,不是所有在医院的人都是医生。

同样,互联网行业里的公司也分技术型公司与运营型公司,也有高门槛的高新企业,也有低门槛的企业。再细分到公司里面,既有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也有要求比较低的普通性岗位。这些都是互联网的组成部门。还有则是互联网太大了,含括的内容更加丰富,导致互联网这个词普及率很高,当你无法和别人解释你的岗位导致是做什么的,直接说我在互联网行业或者公司,别人好像就理解了,是一样的道理。

互联网行业作为新兴行业,本身就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就对人才非常渴望。高新,财富,风口这些词,又满足了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想像。尤其是这些年很多独角兽企业的上市,更是让很多年轻人对这个行业期待更深,已经不会去思考这个行业是否已经到了拐点?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是否具有门槛?对自己的未来是否又帮助。

事实上,这个行业很多岗位门槛很低,而且薪水也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高。工作强度确实非常高,被所谓的效率,时间,速度洗脑之后的这个行业,所有人几乎都在负荷前进。

最近更是创造了:程序员的35岁危机。积累与经验,好像对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意义。这说明什么?不是恰恰说明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么?

所以,年轻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既需要考虑当下的环境也需要未来的发展。

以上,谢谢。


我就是从互联网行业转制造业工厂。

本科学渣一名,幸运毕业,校招进了一家年GMV十多亿的互联网服装公司,一干就是三年。公司内轮岗也不少,做过数据运营,用户运营,流量运营三个岗位。

怎么说呢,干了三年,第二份工作原本还想干这行,但是到了一看到后台就吐的地步。所以果断转行,进去了一家制造业企业,岗位是物料计划专员。(做过数据分析,这块比较上手)

怎么说呢,从互联网行业转制造业挺激动的,也蛮有挑战性的。。好多上家公司的小伙伴不理解。或许这就是尝试的人生吧。

第三份工作或许会去互联网行业,我也仅仅是想在制造业锻炼一下。CBD写字楼的经历和制造业大工厂的经历,我觉得对我人生都是一种历练。

在制造业企业快半年了,怎么说呢,每天六点多下班,不用担心加班,也不996,搞完自己那一摊就完事了。虽然没有周六,周天,工作环境也从CBD写字楼换成了机器轰鸣的工厂,一年四季的写字间环境,变成了工业大风扇呼呼转的车间,可也不会有主任晚上十一二点让我起来了响应。

前几天天望著快五十的主任,感觉备有安全感。没有互联网30,35各个年龄独木桥的危机感。

工资的问题。因为都是二三线城市。工资差别不大,互联网行业十三薪,平均每月五千出头。制造业每月工资到手4500左右。基本维持。不上也不下。哈哈哈哈。


放弃吧,现在所谓互联网人,都是一种嘲讽,懂技术的不懂运营,懂运营的不懂市场,懂市场懂运营懂技术的都转型自己做产品了,实业+互联网工具是未来趋势,


我是从互联网行业转业出来的。

而我转行的点在于,从一个新兴行业去到一个更为新兴的行业。

从媒体铺天盖地的描述中,互联网=朝阳行业,互联网=高大上,互联网=高薪,

从某种程上来说其实都是对的,此外还有一点,我见过的大部分的互联网行业的人,是真正想做事情的,也会成为吸引人的一个因素吧。


1.互联网算不上高薪了;

2.互联网也算不上高新了;

互联网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个人认为是它的包容性,过去传统互联网因为他的包容性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才吸引了无数人转行互联网。而如今许多新的领域,比如智能科技等,也亟需大量人才,但因为进入门槛高,想转行这些新行业需要付出的远比过去转行互联网要高,而造成了供需不对等的局面。


昨天去吃麻辣烫,那老板就是互联网出来的


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 ,互联网行业是现在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著时代不断地更新,一层不变肯定是不行的,新生代的互联网足够精准,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说做互联网项目是非常有市场和前景的,做互联网行业的就比较多了,它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互联网是不是高薪不清楚,但很清楚的是几年前互联网创业的遍地都是,还有我觉得高薪的是it和金融吧,it不单指互联网,it包括软体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甲方乙方,实体it部门和纯it公司,反正差不多那样了,现在国内基本还是it和金融都高薪吧,国外就是普工(水泥装修工电工)还有护士律师之类的比较高薪,网上看的,不一定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