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人真的是一塊磚啊,不是你會什麼做什麼而是領導需要你做什麼你做什麼


謝邀。

我自己經歷和通過別人了解的體制內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很難與你的本專業相對口。尤其是法學,這兩年隨著國家對法律人的重視逐漸好些,之前,我知道很多根本都不是法律本科專業的學生通通被安排去幹了法制,結果可想而知。

扯遠了,直接說說我的破解方法。

第一、立人設。

你如果沒有法考證,就去考個法考,然後用法考證去找你所在城市的司法局或司法所打聽下你單位的公職律師,讓單位知道你是有過了法考的法律專業人才。

如果覺得不容易過,或者提不起考試的興趣,就用本單位的各種公開發文渠道,例如徵文、政研等,去寫法律類文章,獲得單位領導對你的新認知度。

核心關鍵就是對外樹立你是專業法律人的形象。

第二、表觀點。

分為兩部分

一是對業務發表法律觀點,鞏固人設。但是切忌觸碰其他人的領域。比如你管財務,你就只對你財務領域的法律問題去談論,別去管執法部門的事,飯桌閑談時候你可以提一提,但是點到為止。因為要提防小人。

二是對時事發表法律觀點。也就是聊八卦。比如誰誰聊到明星離婚案,你可以提一句也不知道財產怎麼分配,是不是存在婚內協議,然後就有人開始接話,你再表達一下法律觀點,顯出你和別人聊的層次的不同。

第三、顯意向。

前兩步做完後,甚至可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你單位就會有圍繞你一些傳言,正面的會說你是個法律專業,可以去做法制,負面的就會說你是不是心不穩,想辭職去干律師。無論正反面,你都沒有必要回應。要等你的直接領導或部門領導找你談話,或者閑聊問你的時候,你再表達下自己的想法:沒有想離職的打算,就是覺得自己專業挺好,不想荒廢了。現在乾的和專業沒關係,所以想多練練手,別把專業丟下。

這個時候,你在領導心裡就已經塑造了你有才,又沒有放對位置的形象了。

當然,這些都是比較複雜的方法,更直接的,我認為就是你去找你的大領導,直接說你覺得現在乾的和專業不符,想換崗位。

但是我認為,你直接去說,未必讓領導認可你的法律專業能力,可能相反覺得你不踏實。

所以我更傾向於你走複雜的程序去做。

最後祝你成功。

以上。

我是布叔,如果關於職場、體制內有什麼人際問題,歡迎私信,共同研討,天天進步。


鄉鎮機關第一年,我負責和一個中山大學政治學高材生一起打掃公共廁所。


謝邀,我第一反應是不是題主做什麼事兒無意得罪人了?

體制內再講究服從分配,領導也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啊。公文寫作和財務審批有著明顯的界限和不搭嘎的邊界,看題主的描述應該在行政公文工作崗位上幹了很久了,怎麼就會突然轉崗到毫不相干的職位去了呢?

可以完善一下問題嗎我們再討論一下,詳細一點


沒辦法

我一個新聞學子,卻干著八杆子打不著邊的財務工作。

無奈……

現在一門心思想調走,調不走,就著手準備辭職。


你要讀個MBA,組織是不是要給你安排個國企當老總才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