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位斯巴鲁粉丝在此问题下的留言表示感谢。同时,批评我们也认真听取。毕竟人无完人,车无完车,我们也还在向著心中的理想状态进步。但要让我们打造一身网红款配置,对不起,这个斯巴鲁确实办不到。

回到问题,为什么粉丝喜欢这个品牌?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品牌,TA能够聚合起粉丝喜欢,一定有TA独特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方足以让粉丝和TA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结关系。

那种感觉就是:我有我的性格,你也有你的个性,但冥冥之中,我们之间有很多东西是相似相通的,正所谓志同、道合。

说到志同道合,不得不提一下介个哥们,看看介个似SEI。悄悄说,8月31日,崇礼,「水平对置的荣耀」粉丝嘉年华,介哥们儿也在现场。

「水平对置的荣耀」广州

「水平对置的荣耀」苏州

要说斯巴鲁这个品牌,在坊间,诸如「偏执」「钢铁直男」「同性交友神器」等说法一直在火热流传。我在这个品牌身上也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执拗劲。假如有一天这个品牌可以幻成人形,我想他一定会是那个指出「皇帝新衣」的小孩。当然,这种性格在任何一个环境里都绝对不会被定义为「好孩子」,因为它实在太过理性和质朴,甚至有时候会有些独树一帜。

但这种独树一帜绝不是拔河、崩04、全车翻毛皮等这些表象。

不少斯巴鲁粉丝都是从WRX STI的大鼻子、大尾翼、拉力赛开始的。曾经的拉力赛以及日本的街头汽车文化、漫画等,让车迷们见识到了S2000、速霸、GTR等经典车型之外的小众高性能,与EVO的「军备竞赛」时至今日依然在车迷间广为流传。

除WRX STI和BRZ之外,斯巴鲁粉丝们与爱车之间的创造灵感也在多点开花。

世上从来不缺少速度快的车,但缺少有态度的车,而这就是斯巴鲁粉丝喜欢这个品牌的原因。因为速度、配置、颜色等等这些表面的东西都可以copy,唯独态度copy不来。

而提到态度,有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摇滚乐。我觉得它身上就有很多东西和斯巴鲁粉丝的feel是相同的。

今年的《乐队的夏天》小编一期不落的一路跟完,里面有不少摇滚乐队。为了更好地跟上东哥和乐评人的节奏,小编也特别在知乎上做了不少理论功课。但看了这么多理论大牛、技术大牛们的专业内容后,对于什么是摇滚乐这个问题,依然找不到答案。

那些暴躁的鼓点和吉他,是摇滚么?是也不是

那些温和的旋律就不是摇滚么?是也不是

你说雷鬼这种牙买加蹦擦擦音乐就没有反叛精神么?

《乐队的夏天》里那个吉他算不上好、声音也算不上出众、还不爱洗澡的程序员,前奏一响,观众们就已经高潮了。

态度这个东西,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摇滚乐至今依然不算大众,毕竟在这个环境下,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盲目不盲从的也绝对算不上大众。

比如对于车辆行驶的振动处理。很多用户对行驶的路噪、胎噪有过抱怨,有时候确实有些烦人。但是有时候,突然换了一辆特别安静的车来开,你又会开始想念那些烦人的路躁、风噪。

对于车辆隔音,可能在很多朋友看来,这就是加隔音棉、加阻尼片这样easy的事情(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想要降低杂讯的做法无非三种:

1、让发声的那个零件不出声;

2、把车内成员的耳朵捂住,让你听不见;

3、把能够传递零件声音的介质控制住,不参与振动。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给车辆添加厚厚的隔音层的方式制造出安静的行驶氛围,但这一做法对于汽车的整体性能而言未必是理想的。至少我们心中理想的汽车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反而还有可能因为加入的隔音棉和阻尼片等,给车内空间带来不好的污染。

从驾驶感方面:行驶中的车辆需要适当传递振动和杂讯给驾驶者,以便于对驾驶状况进行判断。人有五感,驾驶中,我们对于速度和状态的判断也是建立在五感之上的。只是单纯地依靠视觉,我们是无法完成驾驶动作的,就像我们把电视声音和方向盘振动全部关掉之后玩赛车游戏。

从车辆性能方面:隔音棉、阻尼片均作用于杂讯和振动的传播路径中,但这并不是杂讯和振动的根本所在。提高发动机平顺程度、消除车身共振、提升悬架系统工作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很多杂讯和振动是它们产生的。

如各位所见,我们研发出了斯巴鲁全球化平台(SUBARU GLOBAL PLATFORM)技术,希望以此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也给车辆的多方面性能带来提升和飞跃。车架刚性的提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车身共振频率提升,这样很多低频的振动就无法引起车身的共振,从而减少了杂讯的出现。与此同时,由于车身的刚性提升,作用在车身与路面之间的悬架系统移位量减少,这也就更能发挥出悬架系统的效能,充分吸收路面的振动和冲击,降低杂讯。如果各位有机会,可以对比试驾一下新老车型(比如森林人),使用斯巴鲁全球化平台技术的全新一代森林人车内静音程度以及悬架的响应速度,对比旧款都是有著很大提升的。

这样的做法,可以说非常斯巴鲁了。所以,这其实就是小编眼中,斯巴鲁这个品牌的魅力所在。它不会刻意去取悦市场,而是始终把理性放在第一位。细算起来,在整个行业里,斯巴鲁算不上速度最快的,也算不上最新潮的,但我觉得能够拥有这种造车态度的,没多少能比得过这个品牌。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我们也收获了大量「同路人」粉丝。虽然我们至今仍然是个不大的品牌,但就执著的粉丝厚度而言,我们是不少友商的羡慕对象。

比如下面这几位

1、BRZ女车主PP

两台斯巴鲁BRZ车主。她承认曾经购买BRZ有著跟风之嫌,但多年的相处,让她对BRZ有了更深的认知。上一台车因为跑山事故退役,她整整哭了两天,但也正是因为那次事故,她对斯巴鲁BRZ有了更强烈的信任感。如今,她和她的第二辆BRZ——2017款2.0i手动type-RS版,继续出发。

2、BRZ车主Ryan Leung

Ryan Leung:「斯巴鲁从来都是优先考虑技术层面的合理,这很少见,它不会编造浮夸的故事或媚俗地取悦市场,它只会提供理性的事实,能一直坚持如此,令人钦佩。」

而他也表示会把自己的这台2017款2.0i自动type-RS版的BRZ一直开下去,因为这是国内硕果仅存的日系sports car。

3、森林人车主徐阳

他并不是那种「典型斯巴鲁粉丝」,既不痴迷于速度,也不会三句话不离「水平对置」。斯巴鲁能够打动他,完全是因为忠于自我的设计和高度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作为奢侈品电商高管,996对徐先生而言是常态,但现在有了森林人的陪伴,上下班路上都是一种享受。

4、老森林人车主王梓

87年爷们儿,钟情于一切被打了时间烙印的老玩意儿。

它呼啸而来刹停在我面前的一刹那,仿佛觉得时光静止。这台森林人就像一个盖世英雄,踩著七彩祥云从天而降,出场即是焦点,自带背景音乐和追光,令人很难把目光从它身上移开。

5、XV车主ANN

在外企做BD的ANN不是一个典型的斯巴鲁车主,她既不好速度,也不渴望到赛道上一展身手,但她确实喜欢看赛车。她选择斯巴鲁XV,因为她喜欢简洁、个性的事物。当然,这并不妨碍她再拥有一辆森林人。之所以先买斯巴鲁XV完全是因为那时全新一代森林人还未上市。

6、斯巴鲁车主大伟

拥有二代、三代森林人,还打算增购一台翼豹或者STI的大伟并不是特别的速度控,之所以对这个品牌「一往情深」,是因为欣赏这个品牌的初心和坚持。这个时代,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坚持信仰真的很难。正是因为难,才能体会到坚持做自己的可贵。

为什么斯巴鲁粉丝会对这个品牌爱到不行?从骨子里来说,这其实是个很硬的品牌。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观,不盲从,不自大,有血有肉。它不太会讨好大众,也绝不会随波逐流。

最后,是溜溜哥在广州聚会上的一段视频,实话实说,作为SUBIE,挺为之触动的。


很早之前就看到了斯巴鲁中国的征稿活动,奈何时间一直不允许。眼看2019就已经溜走,赶在最后一天,以这样一篇回答,写给我所喜欢的品牌,也写给我自己 @斯巴鲁中国

作为一名90后车迷,似乎很多同龄车迷们对斯巴鲁这个品牌的认知都是从拉力赛开始的,但是我小时候其实都是没怎么了解过斯巴鲁这个品牌的,甚至都没怎么见到过真车。对于那些在崎岖上路上飞沙走石的赛车,我其实也就是过过眼瘾,但要让我说出谁更厉害,更喜欢谁,为什么,我说不出来。现在,2019即将结束,迎来自己的而立之年,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我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父亲是一名帝都计程车司机,从我记事起,就一直靠著计程车生意养家,我也是在耳濡目染中开始喜欢汽车。

这是老爹现在的座驾

这是当时帝都第一批现代伊兰特出租

当时家里住平房,有两间临街的分别出租给一家摩托车修理铺和一家汽车修理铺,而这也成为我童年的乐园。正时链轮、凸轮轴、平衡轴、化油器、各种链条齿轮各种油,还有地沟陪伴了我的童年。虽然修车铺里见不到那些牛马一类的豪车,但甭管什么样的汽车,当那些冰冷的金属、橡胶、塑料被组合在一起之后,就像赋予了某种魔法,可以让任何一辆汽车运转,可以行驶,可以遮风挡雨,amzing。所以后来的高考,直接填报了「车辆工程」专业,也就此开始了对汽车系统的学习。

和很多车迷朋友一样,当你在汽车上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后,你会越发的见多识广,也越发无法跟长辈沟通。再加上青春那滚烫的荷尔蒙驱使,一枚热血发烧友就此诞生。

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当一个正青春的小伙子见识过这些狠货之后,就再难对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正眼相看了。

那些令人血脉喷张的加速感就像兴奋剂一样,让人屡试不爽。每一次轮胎与地面的撕裂都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力量作用在身体,实在令人著迷。

大学期间,大学生方程式赛事的出现让我得以将更多热血付诸于实战。这也让我与父亲就汽车的认知出现更大的偏差与隔阂。小时候,觉得父亲一定是神,感觉他什么都会,无所不能;后来发现,一个平时连全合成机油都没用过司机却要告诉我全合成机油没必要,我只感觉心中一万个不服不忿。

现在自己有了家,新的一年也即将添人进口,心中对于「汽车」的定义也在悄然间发生了改变,那些性能派小钢炮渐渐变为你的次要选项。对于安全、便捷、实用等方面的关注开始增多,零百加速度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自己对汽车也有了重新的审视。这时会非常本能的摒弃掉那些华而不实的设计。

功率高与不高变次要,车体的结构合理性开始优先考虑

车子准乘人数的那个数字变次要,车内乘员的实际空间条件开始优先考虑

变速器形式开始不那么重要,平顺性、可靠性开始优先考虑

……

成长,让人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这是我自己的故事。

与此同时,斯巴鲁这个品牌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是对世界的温柔。

云音乐里有这么一条很火的评论:

「我想过很多遍什么是最好的爱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的方式不是拚命拉住你说不要去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最耐穿的鞋子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上有小偷

告诉你,去吧」

所以在斯巴鲁的产品上,全时四驱系统是进行标配的,不会存在低价两驱版。因为在这个品牌的理念下,四驱系统属于安全配置范畴,理所应当是标配的,而非选装。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用户来说,日常驾驶中推头与过度转向的情况其实并不常见,而我们所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影响更多见,而全时四驱系统的存在让小白用户也可以轻松应对这些路面的不确定。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斯巴鲁算得上汽车行业里不合群的典范了,因为它做了太太多多大费周章的事情。仅仅为了降低车辆重心,实现良好的操控,就专门开发水平对置发动机,太不会挣钱了。万一开发不好,这钱不是打水漂了么!跟人家都一样多好。水平对置也就罢了,全时四驱还要进行标配,这太不像话了,不是所有人都care四驱,要是把四驱的造价省下来都换到内饰和大屏幕上多好!还有那个EyeSight驾驶辅助系统,人家都用雷达,就你非得要开发了立体摄像头系统,那东西制造精度要求那么高,售价降不下来,谁买……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大费周章的孤注一掷,就不是斯巴鲁了。

各种资本运作、定位、溢价等等理论教会了我们太多大道理,在资本的加持下,很多原本复杂的技术都变得相对易于实现了,但这却让很多「本应如此」的事物变了味道。比如很多配置表上特别酷炫的配置实际上未必实用,反而很多配置表上看不出来的细节更能反映品牌的态度。关于这个配置的问题,我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也提及过

汽车上隐藏了哪些我们很难发现,但是却精妙无比的设计??

www.zhihu.com图标

每次驾驶斯巴鲁车型,总会被工程师们各种朴实无华却又心思满满的细节所暖到。

而这就是我心中的斯巴鲁,复杂又浮躁的时代里,一个简单又认真的造车者。

另外,汽车真是上天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馈赠,那种手握方向盘在山中游走的感觉,真香。今年夏天的时候一次偶然带著老爸开著这货进了次山,似乎有解锁something……

就先写到这里,后续有什么想法再做补充吧。


为啥喜欢斯巴鲁?因为全时AWD啊! 一年8个月地上都有雪,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个降雪量。我开个小轿车出门,从来就没担心过。服不服吧???

我还清晰得记得,有一年冬天的早上,有个买了CRV的朋友,问我早上出门路挺滑的吧?我说,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没错,我就是HONDA一生黑(斯巴鲁不用谢)。


在小时候家里的车只有派里欧,卡罗拉的时候,叔叔买了一只第三代森林人。

那时候1米出头的我对于森林人的印象:高大的车身,惊人的视野,宽大的乘坐空间,大号的电动后视镜,第一次见的倒车影像,从没见过的蓝底昴星团标,尾门上一行英语Forester,以及斯巴鲁这一奇怪的名字.

小小的我想: 这是一台酷车。

那是我们家一圈人里的第一台SUV,每次家族聚餐时都是Forester接送爷爷奶奶因为Forester乘坐起来最舒服。在我中学时我独走魔都上学,叔叔和他的森林人关照了我不少。

如今这台森林人已经在过去的12年光阴里驰骋了将近20w公里。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在说叔叔要换车了,但他今年还是给森林人接著上了保险。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森林人开著还行23333.

这便是我喜欢上斯巴鲁品牌的过程,一台充满诚挚亲情回忆的森林人。

PS:在北美第一次和我打招呼的也是一位老人家开的第二代森林人XT噗


知乎小透明的我居然被邀请了hhhh

说一下我最早是怎么认识斯巴鲁的

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我跟我爹去逛4s店,然后经过斯巴鲁的门口,就问他这是什么牌子没有见过唉……之后他就告诉我说这是富士,赛车哦……我就悄悄记下来

后来慢慢长大,可能是受老爹的影响,也是喜欢各种车的东西,又渐渐迷上了拉力赛(然而那时候斯巴鲁已经退出wrc了)

还有就是从小看「イニシャルD」长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