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都不行,明末能挽天傾的只有一個半,一個是李自成,半個是孫可望。

李自成就不說了,甚至可以說直到九宮山李自成都有翻盤的希望,再不濟也比歷史線強。

至於孫可望,必須承認他個人的性格能力首先制約了他,但在歷史上的確是他整合了幾乎所有反清力量,並為永曆政權提供了強大的後方和與滿清一搏的資本。李定國完全沒有孫可望的政治能力。當然,國主自己的政治鬥爭能力也不很強,和他治理雲南的手段相比還是差遠了。

當然國姓倒是有機會學學尼德蘭創造一個南洋海上國家,不過如果建立在滿清遷海令的背景下也難以實現。尼德蘭也是需要歐洲其它國家的牽制的。東寧政權不管是明末鬥爭還是三藩之亂都拆隊友的台實在是在戰略上不甚高明


李定國頂多算個大將,鄭成功算個軍閥,這倆人都不能救明末

真正能救的是孫可望

但是孫可望這人有個問題,心不夠狠,不管是學曹操把逃跑天子軟禁了,還是學朱元璋陰殺小明王都行

他偏偏啥都不選,反而把逃跑天子安排到一邊眼不見心不煩

兄弟,這可是一桿大旗啊,挾天子以令諸侯,多簡單的道理

反而是永曆身邊的人在不斷鼓吹他自己登基

有時候我在想我是孫可望我該咋做呢

首先當初三義子,劉文秀,李定國這倆人,是跟我平起平坐的,要求永曆封個秦王,這時候不就能壓倆人一頭了嗎?

可要死不死,封了假秦王

後邊李定國兩闕名王,聲望隱隱在自己之上了,換我我也會坐卧不安,如果李定國是個普通將領也就算了,可也是三義子之一,在永曆那邊還更有份量

能選的肯定是把李定國做了,但做了似乎有點不妥,容易引起手下反彈,咋辦呢

其實很簡單,死死控制住永曆就行了,後邊再找機會把李定國像劉文秀一樣架空就完了

可要死不死,歷史上的孫可望選的是自己甩開永曆單幹,還被永曆給跑了

孫可望他有梟雄的野心,卻沒有那種不要臉的狠勁,相反,還覺得自己去見永曆尷尬,結果把永曆放到一邊兩不相見,這不是隨時給他機會跑嗎

要我說有啥尷尬的,你當個寵物養不行,就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他倆都有,但是往往就是這樣,在一個扶大廈之將傾的時代,需要的不止是名將,還要有名臣,明主


實際上李自成是最有希望的,直到他死之前都有翻盤的可能,別忘了明末最能打的農民軍就是大順軍,正兒八經的和清軍差距不大,李自成本人也和清軍交手過,清楚清軍的戰鬥力,而且湖北河南地區比西南富的不是一點點。。。。。


歷史是過去真實的寫照,以史為鑒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因而多讀歷史,對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幫助的。

我喜歡讀史書,但每當我讀到明末尤其南明史的時候,總有一點淡淡的悲傷。心裡總是在想,為何南明有那麼好的條件,卻還是失敗了。1644年是一個分水嶺,前面被稱為明朝,後面被稱為清朝。而處於1644年-1662年的南明,似乎不受這麼待見,史學家在記錄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簡單的記錄。南明就像黑戶一樣,以至於在書本上、在影視劇中,都難以真實的體現出來……

1644年春,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梅山自殺殉國,歷史書上記錄的是,明朝亡國了。

然而真實的是,南方絕大部分土地,還在明朝官員手中,明朝丟掉的只是北方而已。

從崇禎殉國開始,直到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殉國,共計十八年的時間,卻不被大多數人所了解。

可我們每當我們聽到,諸如李定國、鄭成功……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的時候,就熱血澎湃。

李定國、鄭成功這些當年的民族英雄,又該如何定義他們?李、鄭二人,出彩時間剛好就是我說的(1644-1662)這段不被史學家承認的時間段里,明朝人?或者清朝人?或者都不是?

題主既然提及李、鄭二人,一定是對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很肯定。

從實戰上講、李定國更為優秀一點兒,但我認為李、鄭都不能挽救明朝末年的局勢。

明朝末年(包括南明)已經腐朽到根了,縱然李定國數次大破清軍,鄭成功也打敗荷蘭人並揮師北上直達南京城下。

歷史結果告訴我們,他們二人都很強,但都不能單獨挽救南明滅亡。

在我看來要想挽救南明,唯一的就是大家聯起手來共同抗清,因為歷史不會因為個別人改變,能改變歷史的往往是一群人。

假如南明是這樣的開局又會是怎麼樣的?1644年,唐王朱聿鍵在南京稱帝(隆武帝)、史可法和黃道周等人為內閣大學士總領朝政(主內)、李定國和鄭成功等人為抗清先鋒(主外),南方百萬大軍正奔赴南京勤王……

我個人認為這樣開局的最次結果也是劃江而治,弄不好會直搗黃龍,但歷史就是歷史,除了假設還能怎麼樣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