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治身,有為治事,無私養性,有私養命。

《化書》講到一點,馬不親買主而親放牧之主,子女不親生育之母而親乳養之母。

食、利是人生活的基本,人與人交往無非利益二字,能超越利益做事,則具聖人特點。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本就是道演化的正常軌跡,人心的頹變不可避免,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既如此,聖人加一把火,推崇榜樣讓民爭而平衡力量,凸顯財富讓民互盜以便漁利,娛民縱慾,以便統馭。

大亂之後大治,非聖人不可為,故歷史常走入黑暗。

欲知無為,先知有為,人事未竟,道業難成。無為而治,即無為治身,有為治事。

如何才是無為?人有私我,有私慾,去私我者失於我,去私慾者失於身。

不信之信謂之玄信,不得之得謂之玄德,乃造化之妙。

想知無為,好好看《道德經》吧


我覺得,無為而治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它需要統治階級有一定的社會凝聚力和號召力。然後,什麼樣的社會形態是當權者所認可的「治」。也就是說,必須的先決條件是當權者以自己的理想為目的所施行的政策。在相對穩定的社會形態、法律制度、道德標準和民心所向的基礎上。當權者施行相對寬鬆的管理手段。及此,當權者就要嚴格自律並且善於宣揚自己的「正確」品行,或者以某人某事為榜樣,甚至虛構一個標準。無論是「老子」的思想,還是後人的詮釋。個人認為,「無為而治」是在某個既定的框架下的施政策略。所以,必須要「為」「無為」。「為」是要保證任何對立事件有足夠的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力量。在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大格局下任何強加的干預都是徒勞,甚至遭到反噬。反之,順其自然,讓事物的對立面相互制約、抵消,就能夠達到相對安定的平衡狀態。這也就是「無為」精奧。


宇宙中有兩大類控制方式:一類是膨脹勢力控制的不斷擴張的有級差的控制方式;一類是自由運動控制方式以及延伸出來的循環控制方式。我把前者稱之為主觀控制,把後者稱之為客觀控制。後者是民主,前者是集中,合在一起就是民主集中制。

治,就是控制。一般情況下都是主觀控制為主導,客觀控制為輔助的。而比較高超的管理方法是用客觀控制的方法達到主觀控制的目的。看似不發號施令,卻能達到更好的控制就是無為而治。


從政治上來講,無為是很難達成的,而且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無為其實很好。


道家的境界,很深的喲,其實也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