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看这期节目,但是看到微博推送的好像都比较偏向「洗白」谢娜的。其实谢娜的黑点和早期的周冬雨很像,没有吸毒嫖娼小三这类违法或者严重的道德事件,就是没文化没礼貌之类,所以她如果想扭转风评,哭诉卖惨都是没用的,只会让讨厌她的人更反感,她应该像周冬雨一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多读书学习,提高主持水平,到时候还能成为励志典型。其实娱乐圈的明星都是这样,有大黑料的可能洗不白,时不时都会被拉出来嘲,小黑料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能扭转差评。


思达应该并不满意这次采访 不知是谢娜女士真的如黄磊讲的那样 人生浅薄 所以答非所问或者言无法尽其意 还是她因为防备筑起高楼 第一期看完 会想起思达在透明人里采访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人 比如爱收集硅胶娃娃的农村老汉 相亲角的老人们 等等 那些更有人味 至于谢娜女士 到现在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那是真的没法养成了 反正总有适合她的受众层出不穷 随便吧。


谢娜和姜思达是做不成朋友的,至少现在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行。他俩的关系就像思达自己说的,谢娜是「恩人」,帮助过他,他心存感激,除了这一层,难以有别的羁绊。即使最后他说已慢慢将「恩人」的帽子放下了。

这一期的主题是「抛开她已有的成就,你是否会喜欢她」,对姜思达而言,也可以理解成「抛开曾经被她帮助过,是否会喜欢她」。

看完正片后,个人觉得思达的答案是否定的。成年人的世界,喜欢的对立面不是不喜欢,更不是讨厌,而是无感。并不是说谢娜不好,而是他们两个人的磁场不互融,呆在一块儿并不舒服。所以姜思达在一路「变得放松」,谢娜在想方设法让他放松。也是个人觉得第一期很别扭的原因吧。

记得从前有个朋友跟我说,经得住沉默,处于沉默不会感到尴尬的才是朋友。从正片来看,思达和谢娜在一起,几乎很少有相对沉默、思考的空白时间,多数都是谢娜在不停地抛话题,不停地表达,生怕有片刻的安静,生怕这期节目不好看。我能感觉到她的努力,以至于有点心疼。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做节目啊,又不是哑剧,采访不说话搞什么?我说的「沉默」不是为了沉默而沉默,而是想看到他们之间的氛围更加的融合、轻松,不用刻意说些什么的自如。

从两人一见面,娜姐就热情地「无空气感」地挽著思达的手,接著拿手机看思达的朋友圈,再到饭桌上回应网友的各种评价,包括最后面对面采访时的声泪俱下,太刻意以及用力了。相信思达也感受到娜姐节奏过快,他希望她能慢下来,真正敞开心扉地对话,所以才会尽力捕捉「沉静那一刻的可能性」。

他夸赞谢娜在镜头面前毫不难受,可也正是这种「镜头感」让人失望,因为她始终谨记这三天在录制节目,她的言行始终趋向「舞台动作」。

《近三天可见》的初心是想在三天里,卸下伪装,拿掉防备,好好地重新地认识对方。哪怕会看见脆弱、缺点、疲惫,哪怕不那么有趣,只要真实,只要打破了两人间的距离与隔膜,就是好的。单就这一点而言,这一期节目是不理想的,因为它不够真实,不够自如,和以往的相处并无差异,并没有与众不同。相信这也是思达所遗憾的。

本是在微博被片头吸引来的,片头那段滑冰剪的很有感觉,整期节目的音乐、调性很合胃口,尤其是滑冰场的灯光莫名让人联想到落日飞车。期待池子。


谢娜女士开始碰瓷网路暴力了

不是在回应就是在回应的路上

我寻思著客观评价一下她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程度就是网路暴力了?

那黄老师该怎么想?

不会过两天再发个跟黄老师的合照,再回应一下跟黄老师的关系吧?

热搜预定:谢娜回应黄磊说她人生浅薄


《仅三天可见》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顺顺利利、坦坦荡荡挖出内心。

柳岩,想法和行动,都一致且直接,坦荡,不亏心。(点此查看我的另一篇评论 柳岩·仅三天可见,也欢迎关注【LifeSonnet】查看更多文艺电影影评)

但有的人,还是挺「亏心」的。这里「亏心」不是贬义词,不是坏,而是在与自我撕裂。

比如谢娜,很多评论说她是这个节目的败笔。不真诚,不反思什么什么的。

思达也一直追问她:还有什么没得到的。她的回答是没有。

随后解释:最初带著三个箱子来北漂,现在达到的很满足,虽然跟最开始的想像不同。——那时她想成为巩俐那样的女演员。

你们还能否想起,她也是那个当年鼓励前男友去拍文艺片的谢娜?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高级?我们有没有想过,泡在行业里那么久的她,也并不是不知道?

图片来自官博

这是我们自动忽略了的。所以很多人说,谢娜自欺欺人。

还有人,他们对她的不满意甚至能演变成愤怒。然而其中有几分是愤怒她的行为?又有几分是对自身现状的不满意和愤怒?

我们评价一个不相干的明星,看不上她的疯癫、躲闪和掩饰,是不是在生自己的气?这份激动的批判,又有多少是在影射自己呢?

我们少年时,都曾做过志存高远的梦,却难免限于自身条件、时运未到……屈服于生活的平凡,选择戴上或殷勤、或疯癫、或游戏人生的面具——为的,不过是走的姿态稍微洒脱点。

这造成了很多人看她别扭,这很可能也是她自己不舒服的点:

做著一件跟最初梦想不太一样的事情,还要全身心投入、强迫自己相信,真的挺难的。

姜思达说他喜欢破碎的人,言下之意,似乎并不认同谢娜表现出来的这种,对个人人生的完满感受。

可我感觉到,她其实用自己的方式,不由自主地,默默表达了自身的不完满。

我想她在内心深处某一个角落是撕裂了的,但那个角落越来越小,对她自己的世俗生活没什么用了,对她获得世俗认可也没什么帮助了。

她义无反顾投入了这个世界喧闹疯狂的那一端。所以她已经不会说了。就算你一直问一直问。

改变现状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

所以,再回到在姜思达为她在微博写小作文的时候,网友讽刺「谢娜看不懂」时,她会主动「已阅」。连一丝犹疑和愤怒都看不出。

相比谢娜,周一围那一期里,他说「我求生欲很强」「我们的很多次话头起的很好」「期待跟你私底下的聊天」。我能感觉到,他还在撕裂中。&


最后,欢迎留言+关注,跟我一起探讨生活、关怀内心,记得说出你的想法哦!

本文原载:

仅三天可见|之二?

mp.weixin.qq.com图标

我的回答是我个人观看节目以后最真实的感受,有什么好怼的呢。

我有我的看法,你有你的坚持,没什么可吵的。之后评论里再有人过来扛的话,我就直接删除拉黑了。

--------------

原回答:

分享一下谢娜和姜思达最后互相提问三个问题的环节:

思达的提问:

第一个「你刚才回答的那些都是真实的吗?」

第二个「你喜欢钱吗?」

第三个「如果只能对一个人说谢谢,你会对谁说,杰哥、何老师、你的孩子」

谢的提问:

第一个问题 谢:「我美吗?」

第二个问题 谢:「你聪明还是我聪明?」

第三个问题 谢:「你跟原来的公司闹掰了吗?」

谢提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小学生玩儿真心话大冒险,不要说什么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问题这种话,就算是没有准备也不至于问这种无趣的问题吧,亏得思达没有笑场。。

以下是他俩提问的视频:

(视频有点小,大家可以把声音开大点听声音)

仅三天可见 谢娜

最后我想说,我觉得思达这个节目形式挺好的,会继续看下去。之后的几期应该会更好看的。下期好像是池子,期待。


我就觉得她一句整话都说不清楚的样子

视频来自腾讯,侵删。

封面只有几张可选,大概是我不会弄


洗白的节奏来了,不过不论是黑还是洗白 我对这个人始终没好感,依据就一点「势利」。

势利,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是拜高踩低,也可以是审时度势,拜高踩低,之前几个热榜大家都说到了;审时度势 ,就是这个节目,这个热榜的出炉,大家想要什么她就给什么。

所以,谢是聪明人,也是强势的人(一直在和知乎较劲)只是不可爱,演技不佳。想表现傻=单纯,但让人看出她的精明与算计。


谢娜觉得,别人对她的评论分两种

好的是夸,不好的就是黑

从来没有谦虚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不断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化

没有: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步

有:我没错我没错我没错.....我是做自己...我以前多苦多累多不容易...

她自有优点,可是听不进去逆耳的忠言,路注定会越走越窄,她自己都说「能力配不上赞美」,那么要么就虚心听取意见努力进步,要么就接受得到越来越少的赞美和越来越多的嘲笑

希望她可以练习著,稍微听取一下,好的建议,哪怕一点点。不丢人的。

…………………………………………………

看到大家都回答突然想到……

如下:

小时候:和谢娜一起开心,和郭敬明一起忧伤

长大后:emmmmmmmmmmm


知乎现在也有她的水军了,一言难尽啊。

看看娜娜就知道资本的力量多厉害,所有她做的事摆在明面上硬是进不了微博,知乎也是在慢慢删除她的帖子。过几个月,她又是大家的太阳女神了。


不知为什么老是看到谢娜,难道你们不知道她在知乎的口碑如何么?

她一如既往,死性不改的,重复著自己的无知,总是谈自己的一知半解,对问题多次躲避回答,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不好意思,逻辑思维不应该用在她身上……

不想答了,再见。希望在知乎别再看到这个女人。


我是偶然间刷到这个节目,然后急急忙忙找到节目,看完节目,又回来搜到这个问题的!

我今年23岁,在电视上认识谢娜十年!

在十五岁那年,我在对我最重要的一个演讲比赛上我讲的就是关于她的故事,那场比赛我拿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那年,我可以大声地并且无比骄傲的告诉所有人,我有多喜欢她!

在二十岁那年,我是一名大学生,我从未在人前提起过任何一次她,我怕因为在她身上的争议去与别人面红耳赤的争论。但是我微博第一个关注的人就是她,我还会追著她的节目,并且为在那几年她做了几档不错的节目而感到开心!

在二十三岁的这一年,我早已卸载了微博,在知乎上搜寻著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很少会搜索关于她的话题,因为我十分清楚只要有她的名字,下面必定是批评,甚至十足的恶意,以至于我设定了禁止推送关于她的任何话题。

这些年,她确实不够努力,或是说在如今这个更注重于内涵与文化的时代,她的确做的不好,我时常企盼她是否可以暗自地下下功夫,然后荣耀的回来!可是我终究不是她,但我还是祝福她。

看了这期节目,她又提到了那十年的时光,我正是因为清清楚楚那十年对她的影响,我才更加能理解她为什么不能再用力地去逼逼自己,去改进她身上不足的地方。其实,我并不希望她丢掉那十年的艰难的时光,因为我太知道了,有多少人是因为那十年她的表现而爱著她的。

或许因为她实在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所以她才不必去强迫自己去往我们期盼的方向追求上进。亦或许,她已经努力过了,可就是做不到呢?我们必须得接受,有些人天生就是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笨小孩儿。我真希望她有一天能够丰富自己华丽归来,但是我同样可以谅解她是不懂诗词,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甚至她会有点不求上进的样子,因为我始终感激在那些年里,她用力的带给我的欢笑。

我期待你变得更好,但我觉不忍心扮出苦口婆心的样子逼迫你朝大众期待的样子发展。因为成年人就该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我相信你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并且无憾的!那样就好了!

只要她还在善良著,乐观著,用力的真心的想要带给观众笑声,那我就仍然是我十三岁时喜欢的模样。

我超级希望有一天,大家不喜欢她的主持风格就单纯地不看她的节目就好,觉得她没文化就说没文化,不努力就说她不努力就好,止于此,不要用恶意的语言攻击她的生活与生活方式!


这个节目怎么说呢?前面姜思达一直再说,后面谢娜一直在说,这点内容还三天可见?正如节目中说的,半天就够了。

节目没啥值得期待的,谢娜洗没洗白不知道,反正这些话再她以前节目里都听她说过,感觉有些敷衍,没有期待值,没有新意,没有自揭伤疤,只有忆往昔苦痛渐远离,她和父亲的那些经历,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只能说对个人来说是泪点。

姜思达看得出来是新人,能问出的问题也就那样了,基本都是嘉宾在发挥,嘉宾说东南也问不出个西北来。

前面内容就是跟拍加姜思达评论的模式。对于期待值高的人来说真的就那么回事,感觉不如百女,至少丁丁从控场来讲很有经验。

总之,无成本制作,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太过期待。


《仅三天可见》请到的第一位嘉宾是谢娜。

大家对她的印象大多是《快乐大本营》上嘻嘻哈哈的主持人,或者是被批评「业务水平差」,经常秀恩爱的热搜常客。

但于姜思达来说,谢娜还多了一重身份——恩人

在《奇葩说》那群人撕逼的时候,谢娜曾在姜思达的微博下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喜欢,话说的很诚恳:

哎呀,找到你的微博啦,我正在看你的部分, 你总能说到人心里。对啦,上次我碰到你跟你说,奇葩说里我最喜欢你,才不是客套话嘞。我私下跟何老师也这么说。

那时他们并不认识,在风口浪尖出来对他表达喜爱,无异于一种「力挺」的态度。这件事过后,姜思达的妈妈说:谢娜是你的恩人。

姜思达这次采访的目的很直接。

当我们忘记谢娜是谢娜,忘记她的功成名就的时候,我们作为她身边的人还会喜欢她吗?

这种心理并不难理解。

谢娜在屏幕面前总是呈现出电量满载,一幅「太阳女神」的样子,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她咋咋呼呼的主持风格,但是在娱乐圈中的好人缘是可见的。

观众便会想著她在私下会不会完全不同,真实的她是什么样的?

虽然现在明星真人秀多的是,但大家也知道更多的是剧本,公众人物的「真实」实在是一个很缥缈的概念。

我们乐意看到一个公众人物的反差,或者说阴暗面,并更愿意相信这种反差是真实的,因为哪有人能一直那么开心、那么强大、那么善良啊?

我不能,所以也无法想像别人能做到。

就像姜思达所说的:我喜欢在情感上或者在人生上有一定程度破碎的人,就像断臂的维纳斯。

但与预计相反的是,我们在这三天中看到的,还是一个能想像到的谢娜,充满活力的、乐观的、有亲和力的。

活力充沛、精力旺盛,似乎比姜思达还年轻。

姜思达自嘲自己「咖小脾气大、事儿多」,但谢娜却不会这样。

同样是没怎么睡好觉,第二天面对工作,谢娜却还是没一句抱怨,拿出饱满的笑容,配合完成。

甚至工作结束后,劲儿还比姜思达足。

心态积极又乐观,不会怕暴露自己的「不懂」。

因为这次节目,逮著机会问姜思达他发的朋友圈是什么意思,因为自己好多都看不懂。

只有在聊到家庭和孩子的话题时,才会柔软起来。

但这种柔软又是带著十足的坚毅的,会愿意为了家庭、孩子去付出拼搏,打起精神。

还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她那像是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第一天见面,谢娜到了机场就亲密地搂著姜思达的胳膊,思达还特地说明了这是一种没有距离感的挽法。

他说,一般被不算太熟的人这样亲密接触,内心是有点恐惧的。

但被娜姐挽著就不会有太多异样的感觉,一切都特别自然。

这种自然一方面源于谢娜自来熟的性格,第二则是我们对她的熟悉程度

后者是因为她十年如一日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谢娜也说,自从出现在观众面前开始,这无异于一场十几年的真人秀

无论是主角还是背景板,谢娜的笑声大家太熟悉了,而且作为综艺主持人,也没什么「艺人包袱」,不论是扮丑还是扮蠢,什么都做了,非常接地气。

所以,她这种自来熟的性格和亲近感,也是她努力调整出来的。

走在街上,人们都会自然地和她打招呼,亲切地喊一声「娜姐」,好像「谁都跟我很熟」

自然而然,谢娜也调整出「我跟谁都很熟」的状态。

这是伪装吗?

其实并不是,她只是加强了自己的接受能力,将自己「锻炼」成这样。

从台上到台下,保持了「太阳女神」的状态十几年,就算假的也成了真的,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能力。

三天的接触下来,并没有打破「谢娜」的形象,不是断臂的维纳斯,还是那个「太阳女神」。

本著寻找「缺陷/真实」的姜思达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就像有的人生来就这么拧巴一样,有的人也能在生活岁月中放过自己,把自己给平和地展开,晒在阳光下。

对于谢娜来说,好的东西得到了,坏的东西想通了,剩下的就是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这是一种非常正能量、通透、聪明的活法。

「她仍然是一个单纯快乐的少女」,三天的相处结束后,姜思达这样说道。

节目最后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两真一假」问话环节,彼此问三个问题,回答里包括两个真的、一个假的。

谢娜的问题很有意思。

你觉得我美吗?

——一个社交时常假客套的问题,思达回答「美」

你觉得你聪明还是我聪明?

——值得玩味的问题,思达回答「我聪明」

你跟你原来的公司闹掰了吗?

——一个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思达连忙摆手回答「掰了掰了」

至于姜思达在哪个回答撒了谎,想必大家心里也有答案了。

可见,光靠开心和乐观怎么能够在娱乐圈立足,「傻大姐」谢娜还是会下套的。

一集看完,能看出姜思达的访问还是一如往常的犀利和独到。

既然你的标签是「快乐」,那么就往快乐的背后挖。

只不过对方愿意暴露多少,暗处到底有多少东西就见仁见智了。

对嘉宾或者姜思达感兴趣的观众可以看看这档节目,也期待它能呈现更多有深度的交流。


刚看完回来,有一说一吧。

刚刚楼上的回答有很多,暗讽她的,说她脸崩的,上节目诉苦的等等。我比较好奇的看了看这些人以往的回答,大多都黑过谢娜或者说是对她有所不满。评价问题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带著偏见,所以我请求你们客观一些。

这个采访如同很多回答一样,姜思达真的很棒,首先夸一下。至于谢娜,我觉得她生完孩子以后柔软了许多。在咖啡店里,她跟思达坐著聊天,提到宝宝,眼里全都是爱。后面她对思达回答我也不觉得是诉苦,只是思达问了,她老老实实讲出来而已。谢娜38岁了,看视频从她对思达问题的理解,暂且把她的人生分为4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她还是个孩童。第二个十年,她家庭并不如意,活的很痛苦。第三个十年 她的事业开始起步然后慢慢变好。第四个十年她功成名就有了丈夫孩子。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会选择自己最痛苦的那段时光吧,难道要忘记最幸福的日子?劳烦不要带著有色眼镜看人。

我对谢娜很久以前是挺喜欢的,后来也慢慢的开始无感,但称不上讨厌。跟其他主持人一比较如董卿等,谢娜的确并没有很有文化,知识涵养也不丰富。但她这样的主持人中国又有几个人呢?我们又凭什么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要求她多读书改变自己呢?难道混娱乐圈必须得要高学识高学历才有资格被人喜欢?如同思达说的那样,如果为了别人的期盼和赞美改变自己,那宁可不要。

这个访谈其实还差点什么,我们能看到谢娜身上还有一层淡淡的保护色。思达也觉得访谈有一点点不完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现在活的太幸福了,少了很多伤痛就不会有特别多不一样的故事。而作为一个陌生人,我希望这个38岁的妈妈继续快乐幸福下去,能增加一点知识水平更好,保持原样也没关系,开心就好。


很多年前就看了央视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其中有一期就是谢娜。

那个时候我对谢娜的看法就已经转变了。

她的访谈一直是这种风格,诚恳,真实,但同时又因为她话痨,一个观点用很长的赘述来说清楚,所以把她语言组织能力的短板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说实在话,我很喜欢看谢娜这种回应方式的访谈,因为你看她的回复,就知道没有提前背稿,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

我觉得这是真的人物访谈。

作为主持人,她不仅不够专业,也不够有深度,早期完全胜在舞台上放的开,临场反应够快。

所以以娱乐综艺节目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谢娜起码是合格的。

她不如董卿,所以没去主持央视正统节目,她不如汪涵,所以没去主持上星的脱口秀,她不如何炅,所以没去主持一堆需要调配人员和卡流程的综艺,她不如撒贝南,也没去主持焦点访谈。

她的水平只能做快乐大本营这种低龄向的综艺,所以一直在做,其他的综艺也都是娱乐欢快类型网综。

如果谢娜有一天能让我感到厌恶,那大概是,她突然把手伸向了她根本不应该去的领域吧。

知乎上黑谢娜是政治正确,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是希望大家公平一点看待关于谢娜的问题。


姜思达好棒 从奇葩说到现在 一直在进步

但是为什么眼神里总有忧伤

早期有关注他的微博 也觉得他总是有种悲剧色彩

真心希望他好好的 不要抑郁症什么的

希望是有才华的人思考比较多的原因

我喜欢这个节目的质感 喜欢思达的表达 加上刚看完隔壁奇遇人生的杨颖,我觉得谢娜跟她比真实生动多了,喜欢思达在宣传片里说的每一个字

看懂一个人才能决定love or hate,而看懂这两个字,对于我们理解别人的生命和由此更重要的理解自己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规中矩,没内涵。

两个人的感觉像是,相识的朋友由于时间的沉淀成为了不一样的人。但是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亲密举动,也会互相关心慰问,但仅仅止步于此了。

所以才会有见面搂胳膊,读姜思达的朋友圈,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这样看似亲密的举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谢娜除了不停自嗨,安静的时候真的是尴尬。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俩人和谢娜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强烈了。姜思达静静地看著谢娜,不去探讨谢娜言语真实性。透过镜头能感到,我选择愿意倾听但聊是确实不能聊到一起。

但我觉得谢娜作为三十多岁的女性,自然是能察觉的。人总是能察觉出能不能和别人流畅沟通的吧。只是在做节目,回答一些无伤大雅的话显得自己不那么无知就可以。可以肯定的是,谢娜的很多回答绝对是达不到姜思达想要挖掘的深度吧。

所以她的表现中规中矩,没什么内涵,往往回答不能达到问题的本质。但也是认真回答了,只不过真的真的在老生常谈一些东西。对比姜思达的回答和问题,就知道她应该是不常常想这些相关内容,所以回答不那么真诚提出的问题也很生硬。

这大概或许可能也是姜思达认为她依旧是快乐少女的原因吧。

最后多评论一句,对于两个人来说应该都是一次极其疲累的会面。以后还会有吗?我觉得有。但每一次的感受都大概应该类似。


感觉两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力和反思力差了八度。粉姜思达,也心疼他,该找个思想势均力敌的人访问的,颇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访问谢娜跟访问一个普通高中生差不多,能说出来的东西你都能猜到,也真实,但就是差那么点儿深度。

不过谢娜也没有错,毕竟人和人天生对世界的感受力就有区别,这大概就是有人看见片落叶都能文思泉涌观点无数,有人即使写个亲人去世都需要绞尽脑汁干干巴巴。

但是感受力强也未必就幸福,想太多容易抑郁,纠结,普通人感受力差点没什么,又没人天天跟你聊三观,可惜谢娜作为公众人物,书还是该多看点,毕竟感受力不到可以用别人的思考来弥补的。

思达最后说的特别对,她就是简简单单要玩得开心那种人,在其他地方这种人满大街,但在娱乐圈,不卖人设,不追求什么个人价值的人还真是值得爱惜。


评论说没有标点看著累……我的错!对8起!

微信打字喜欢空格,习惯了,可能已经丧失打标点这个技能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谢娜真实到无论姜思达如何用力解剖打破探寻,都无法去突破找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是姜思达所认为的遗憾。因为太真实且过于真实,所以无从下手。是那种不给任何缝隙的,完全真实敞开心扉的,直面呈现的,那种可怕的真实。我做不到,大家都很难做到。所以拼了命想要找出她的槽点黑点可惜没有,说来说去就这些东西。 『是啊 我就是这样了,好的坏的我都摊开给大家看了,所有你们认为的都只是你们认为的。』 误解也好赞美也罢,都是你们的解读,与她无关。我想我大概真是爱死了她的真实吧……

最后真二假一的环节,谢娜提问姜思达:「我聪明还是你聪明」思达回答:「我聪明」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谢娜有时候真挺蠢的,何老师在这一点上,比她可聪明得不是一点两点。好似谢娜从不会去规避被黑被误解,她是执拗的,凭著本能,凭著认知,凭著感觉,做一些冲动的不带脑的事儿。你说她单纯吧,心里其实活得跟明镜似的。呵,真是「蠢死了」作为粉丝有时也忍不住想怼!可是她不会改变的,你们休想让她改变,去迎合去讨巧!她一定是有千百种方法变得更加讨喜,但这就是她啊,真实的那个她啊。噢!真该死!我的老天爷啊!快来康康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女人啊!!!

其实我也一直在想,这么多年我到底喜欢谢娜什么?越大越迷惑?看到业务能力被群嘲,知乎千篇回答不带重复的黑点,也反问过自己。直到看了这期节目,我想我大概懂了。抛去所有一切,我想我就是爱她,是单纯她这个人本身,是那种不带任何杂念的……爱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