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抄寫3年了,家裡真的快放不下了,聽寺廟人說還不能少,咱自己也沒地方埋。應該怎麼處理?


送寺廟的流通處,讓出家人處理吧。

其實過去抄經是因為印刷業不發達,靠傳抄佛經來弘揚佛法。

現在印刷業這麼發達,佛經印的那麼精美,你抄的佛經給誰看?沒有修行人用你的佛經,那抄經還有什麼意義?現在你抄這麼多佛經,寺廟裡能不能收都是問題。

如果喜歡佛法,已經讀誦佛經,功德是一樣的。按老一套,還去抄經,是不可取的。如果願意做法布施,可以拿錢到寺廟裡,隨喜印經,財布施、法布施的功德都有了。何苦去抄呢。


仁清法師:如何處理手抄經文,舊經書和破損佛像

問:我抄寫經書的目的是為了記住它,抄寫一遍比讀誦十遍要記得深刻。就bai再不用這個本子了,可是本子里都是佛說的話,抄寫佛經的那個本不能亂扔,怎麼去處理?

仁清法師答:如果你這個本子抄寫的恭恭敬敬的,雖然你目的是為了記住經文,但是你這本子是原經文沒變地抄寫下來的,這個本子也可以去供養。這是佛經,也可以供到佛堂里,給別人當經書去翻閱,是可以的。

如果真的你不想用了,或者你是斷斷續續地抄,當資料抄的,或者是時間一長很髒了很破了,那怎麼處理?念七遍「大悲咒」,一遍「心經」,在佛前焚燒掉,然後把那個灰隨著放生放到海里或水庫里就可以了。這是一種方法。實際上我們對經書和佛像也用這種處理的方法。

經書和佛像,我們極力地去修補。比如佛像,碰了一個瓷,斷了一個地方,我們極力地去修補或者把它粘住。如果時間長久了,像石膏的、瓷的,甚至是泥的,時間很長不能修補,沒法供了,就以恭敬心、虔誠心念七遍「大悲咒」,念一遍「心經」,就燒掉。燒掉以後那個灰要好好地處理,隨著放生放到水庫里。佛像也是隨著放生處理掉,沉到水裡就可以了。這是一種非常正確的處理方法。

念大悲咒有結界的作用,誦大悲咒的時候十方諸佛都來現身。心經體現的是一種般若智慧、緣起性空的道理。緣起性空的道理是什麼意思?「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空性和色相和事相是無二無別的。「色不異空」,就是這個事相存在,它也代表著空性。「空不異色」,空性就是佛性,本來也涵蓋了這個事相。也就是說,有,我尊重它,沒有我也尊重它;有和沒有,都不礙佛性的存在。我們看到的事相,無論是顯現還是不顯現,都不礙佛性的存在,都不礙佛性的清凈。

通過誦大悲咒、誦心經,燒掉處理掉就可以了。一般我們在家裡,遇到這一類的情況就用這個方法。


抄寫的哪些經書?你可以寄給我,我會拿來翻閱。有意的話私信。


原文:宋德中居士問:上海功德林,佛經流通處之圖書目錄,其第八十三頁,有焚化硃書金剛經之功用八種。德中以此項舉動,有違佛旨,功少罪多,特請大師解釋。

印光大師回復:佛經重在受持,未聞令其焚化。即謂焚之有益孤魂,及所薦亡人,尚屬功過不相掩,況無益乎。何以言之。凡焚經者,多多皆焚於焚錫箔之器中,其灰仍同錫箔灰賣之。彼收買之人,將紙灰颺去,唯留錫灰,則經灰能不歸於垃圾中乎。

有誰肯費事,特設一器,下以錫箔墊底,中置其經,上又加諸錫箔。焚錫箔,而經隨以焚,其上有錫箔,經灰不至飛颺於外。待其化盡冷透,將此灰,用新布袋裝之,內加凈沙,或凈石,縫其袋口。若有親友極可靠人過海,或過大江,至極深處沈之,則無褻經之過。

若照平常燒錫箔中,又賣其紙灰,吾恐其過有無量,功無幾何。凡諸佛事,均以誠敬,方有感通。彼焚經者,只知焚耳,何嘗慮及乎此。諸大乘經,皆悉稱讚書寫、受持、讀誦、之功德,未聞稱讚焚化之有功德也。使真有功德,此風猶不可長。以無知之人,或至誤會,則以焚經為事,不復注重受持也。金剛經既可焚,何大乘經不可以焚。無知之富人,必至造焚經之業於無窮也。此事不慧完全不贊成,雖聞人言有大感應,亦不出一語以讚揚,恐其流弊無窮也。世每以往生咒寫作圓形,刻而印之,名之曰往生錢,多有焚之以濟孤魂者。光緒十六年,光在北京龍泉寺,於清晨至三門外,見其夜間放焰口,所燒之紙,及錫箔灰中,有二寸厚一疊往生錢,只燒了半邊。倘非我見,則用人打掃,恐一同掃於垃圾中矣。是知燒此種咒之過,無處不有也。有僧放蒙山,用黃表紙,及錢紙,內夾一往生錢,摺作一頭大一頭小形,待出生時燃之。至近手,則丟於地,其中每每有字未燒完者。即燒完,而其灰則完全落於地下,豈能無過。


燒了吧,勿執著,注意不要引起火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