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都说对于美国人来说1美元等于中国人眼中的1rmb

那么美国的物价不是低的离谱?


并不是。如果粗略的按照购买力来算,差不多一美元等于2-3人民币吧,没有6-7这种情况。

但是也分买什么。

买苹果手机,那真是实打实的1:7,甚至可能1:8(加关税),1:10(当年没有国行时候炒起来的水货)

买水果蔬菜,差不多是1:3

去修车,国内什么情况不清楚,美国可能是配件30美元,人工费60美元。国内换个30人民币的东西,管你要60人民币?不太可能吧。

所以你知道为啥美国DIY视频这么流行了吗?因为太贵,所以能自己动手解决就不找人干。像我汽车机油都是自己换,去店里换一次大概是自己换的3-4倍价钱。

什么美国大妞动手能力强,那都是因为穷。

总之就是,全球同价的东西,在美国挣美元花美元买,那是实打实的便宜。凡是涉及到有人工加成的服务类行业,美国都很贵,贵到普通人不愿意去用。平时吃喝,如果挣美元花美元,并不贵,换算成同样购买力,美国可能更便宜一点,但是种类花样丰富程度跟国内没得比。

当然了,题主有很多小问号,关键还是看跟你说这话的人,屁股是坐在什么地方。屁股坐在「美元购买力就是强」,那就是「月挣3000美元买苹果不费劲」,屁股坐在「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就是「美国服务人工费奇高幸福指数低」。

你以为是在讨论一般问题,可是很多人都是在讨论屁股。


在中美两国都上过5年以上班,拿过相同年薪的来说一下。的确是赚美元花美元。但是相同工资比如1万人民币对1万美金。美国拿到手的钱要少。生活质量要高很多。但是如果1:7那肯定中国要爽很多。工资越低,比如每个月2000块,相同收入数目钱的人生活质量差别越大。美国生活要好一些。

另外说美国房子便宜的地方可能是没来过湾区,有人会说湾区200万刀的房子比一线要大很多。你算没有算过房产税和维护差多少。基本上50年相当于又买了一套。另外现在200万刀在palo alto 这样的地方真买不到好房子。


汤姆在西雅图的餐厅洗盘子,一个月能赚2000美元,他可以花600美元买一个苹果手机

张三在深圳的餐厅洗盘子的,一个月能赚4000RMB,他交完房租水电费伙食费后,大半年才能攒出一个苹果手机的钱

李四在小县城的餐厅洗盘子的,一个月能赚2000RMB,好在吃喝住用都在家里,还是能攒点儿钱的,

汤姆下班回家吃了一份汉堡套餐,花了8美元。

张三下班路上吃了一个肉夹馍,花了6RMB。

李四下班回家路上吃了一碗牛肉面,花了9RMB

汤姆攒钱一年后,买了一辆雪佛兰,天天开著车兜风

张三攒钱十年后,买了一辆雪佛兰,然而每个月养车的钱让他生活濒临破产,不得不把车又二手卖了。

李四压根攒不起来钱,不过反正县城很小,所以他压根就没有买车的欲望

汤姆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但是一年学费要7万美元,四年接近30万美元……汤姆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只好让儿子辍学和自己一起洗盘子

张三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一年的学费是八千RMB,于是张三供儿子读了四年的书,张三儿子毕业后,去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当了社畜,一个月能赚八千多块钱。

李四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一年的学费是八千RMB,李四掏不出这么多钱,于是就办理了零利息的助学贷款,送儿子上了学。李四的儿子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个普通员工,一个月收入有4000块钱

十年过去了,汤姆的儿子和汤姆一样每天轻轻松松混吃等死,虽然攒不下钱来,但是不愁衣食住行,日子过的很舒服

十年过去了,张三的儿子每天享受著996的福报,掏空了六个钱包也买不起房子,虽然收入优越,但是活的无比艰辛。

十年过去了,李四的儿子在小县城花了20万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取了个普普通通的老婆,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二十年后,汤姆的儿子35岁那年突然得了癌症,一次手术就要260万美刀……做不起手术的汤姆儿子三年后病死了,

二十年后,张三的儿子35岁那年突然得了癌症,手术费是18万元,做完手术休息两个月后,已经恢复了健康。

二十年后,李四的儿子35岁那年突然得了癌症,手术费是18万元,好在单位一直在交五险一金,最后算下来总共才花了6万元。

对于美国人来说,无论是穷人还是中产阶级,生活绝对远比中国人舒服优越,但你千万别得病,


凡是全球化的产品或者服务,美国人基本都是在挣美元花人民币甚至是越南盾。

这方面的代表是各种中国的商品或者iPhone这种基本上全球统一售价的产品。由于这些东西的运费不贵,到美国征收的关税也很少,所以很多产品到了美国并没有比中国贵多少。美国人是可以以略高于中国的价格,享受这些产品和服务的。

凡是美国本土更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人是在挣美元花美元,但他们的花费实际上比我们的还要低。

比如牛羊肉、猪肉等农产品或者汽车等工业品,美国的大工业生产更有优势,因此这些东西的成本也很低。类似牛肉这种东西,美国的价格甚至可以低到中国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些东西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需求,还可以出口。

凡是无法全球化的产品或者服务,美国人就是在挣美元花美元。

比如说理发、美甲、酒店、洗车等绝大多数服务业,必须由美国人在美国完成。它们的收费水平是由当地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决定的,收费自然不会便宜。

很多人应该知道目前美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低,而第三产业更为发达,所以美国人当然可以享受低廉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但是在第三产业上却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优惠。

这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是,奈飞等媒体的包月费用基本都是十几美元起,而爱奇艺等的包年费用可以优惠到¥99。因此,才有了腾讯、爱奇艺等吐槽中国视频网站收费太低的奇葩行为。

所以,美国人是不是挣美元花美元,关键还是要看在在哪个领域。


我在快手上关注过一个主播,他很有意思。

看起来年纪不大也就是三十来岁,一身腱子肉,走路起来虎虎生威。自称是沙东某县铁砂掌会长,拍过电影,接受过采访,快手空间都是很平凡的日常。

直到某天,他突然决定去美国。

便开始在美国打黑工了。

从一个地方名人到美国打第一件事就扛大包,给人搬家。

然后就抗了几个月。

期间拍过去超市,吃饭,工作的日常。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每天都在感慨美国商家的服务好(在超市也能无条件退款)物价便宜(电子产品便宜吃饭也便宜一个烤鸡几块钱)人也好(因为美国人会给小费华人看老乡也会多给只有阿三不会)

他最有趣的就是观念,一开始来美国买东西都心疼。这点东西就几美元折人民币多少。

然后打工就,就彻底不换算。

同样是底层工人,同样没有五险一金,他在老家一个月顶多拿两三千,在美国也能拿三千。

但是用在消费上却不一样。

当拎著牛腱,五花肉,海鲜什么好几个大袋子,出超市感叹的就是「这么多东西才二十块钱,太便宜了。」

这次他不在换算。

如今他也在美国适应,上班结束骑车溜达。重体力活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每天睡房车,吃炸鸡,好不自在。

连快手上的普通人都知道「挣美元花美元」为什么还有人纠结这个问题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