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影视职人说 | 青年导演养成记,更多「电影产业」讨论欢迎关注。

相关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

为什么漫威不选知名导演来执导电影呢?

漫威系列的导演不一样,如何做到剧情衔接?

在漫威电影宇宙的发展进程中,编剧和导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谢邀,其实吧,我看题主想说的是作者性问题。《阿凡达》我不熟,不敢妄加揣测。放大了看,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99年拍的《绿里奇迹》,01年拍的《电影人生》,风格是很有一致性的,甚至我当时看《电影人生》,不知道导演是谁,就找到这些相似性,然后一查才发现导演是一个人。

有些导演是用影片拍自己的梦,有些导演是用技巧拍别人的故事。漫威的导演其实就是后者,也是很典型的,毕竟它有一个大的布局在,为了它,导演个人的色彩就要让步。

工业电影,其实还是商业,漫威式的拍法,其实是卖人设和梗,以此来保证票房。而大导演们,卖的其实是自己的名头,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它就是票房保证嘛,在这样的票房基础下,导演就有按照自己想法拍摄的自由了。


不请自来

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点:导演本身的知名度。众所周知《阿凡达》的导演是詹姆斯.卡梅隆,《终结者》系列可能有人没看过,那我说《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呢?你也可能会说没看过,但我敢打赌你肯定听说过,或者看过某一片段、甚至能演绎某一段台词。这就是卡梅隆的知名度。我记得当时来中国宣传的时候,不管是发布会还是现场主持人的提问,都绕不开《泰坦尼克号》的一些话题,为什么?因为这部电影已经是世界影史最知名电影之一,虽然大家不知道《阿凡达》是什么?但一说是拍《泰坦尼克号》的导演拍的,那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和话题就很足。

名利场,你是否记得台词

《复仇者联盟1》、《复仇者联盟2》的导演是乔斯.韦登,他拍过《神盾局特工》、《无事生非》等,可能《神盾局特工》相对有名,但也局限于一部分人,可能看过的那部分人可能会留意这部戏的导演是谁,如果没看过的呢,可能只是知道有这部戏而已。但超级英雄就不一样了,没看过的电影的人都能说出几个超级英雄,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宣传的时候肯定要找最大的亮点了。

第二点:演员的知名度。我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知道《我不是药神》、《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的导演是谁吗?我让你说这些电影的主演是谁?我猜你肯定知道。为什么?因为演员知名度高,徐峥、沈腾是当前的票房红人、贺岁档、各大综艺的常客,你想不认识他们都难。导演都是新人导演或者小众导演,不被大众认可。演员本身的知名度盖住了导演。

关于徐峥的海报

不信你看《复仇者联盟1》里面的演员小罗伯特.唐尼,他演过《甜心俏佳人》(金球男配)、《钢铁侠》、《十二宫》(大卫.芬奇导演)等电影,在再加上成功戒毒的经历,本身就很有知名度和话题度。斯嘉丽.约翰逊就不用说了吧,其实我之前也不知道她,但她的梗你肯定听说过,2011年金球奖典礼的时候,杜兰特发推文说要喝她的洗澡水,一直被球迷和影迷津津乐道。还有其他演员等等,就不展开了。《阿凡达》呈现在大银幕的主人公是科幻人物,根本无法和卡梅隆争夺话题和眼球了。

第三点:电影本身的特点。《阿凡达》这部电影真正使观众享受到了成熟3D技术,推动了3D电影的发展,绝对是电影史上的技术革命。是创造了新的票房记录(之前的票房记录也是卡梅隆保持的),这也可以解释你为什么提起《阿凡达》会想起卡梅隆。而《复仇者联盟》就不一样了,它是一个系列片,就如《速度与激情》、《碟中谍》一样,是铁打的演员,流水的导演,累积的人气都到演员和IP上面去了。

宣传海报上提到了《泰坦尼克号》

总而言之,影片本身宣传的时候,肯定是要宣传卖点了,有的影片导演是卖点、有的影片演员是卖点、有的影片IP是卖点,当你看这部电影时,你肯定最先了解得是影片本身的卖点,自然也就对影片的某个卖点最有印象了。

个人见解,不知道有没有讲明白。


因为好莱坞与国内电影情况不同的是,采取的是制片人中心制度,实际上在好莱坞一个导演对电影并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这个制度的出现是因为好莱坞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电影导演预算严重超支,电影上映后票房惨败连累背后东家公司破产倒闭的事情。比如说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西米诺的《天堂之门》和吴宇森的《风语者》。

这就导致好莱坞不得不剥夺导演们的最终剪辑权等权利,以防止导演们仅仅为了满足自己表达创作的欲望而导致票房滑铁卢。

当然很多导演都对此表达了抗议,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库布里克大神,就因为当年《斯巴达克斯》剪辑、摄影等问题和好莱坞闹得非常不愉快,最后选择远离好莱坞移居英国。

而作为第一位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导演吴宇森,也曾表示在他与尚格云顿合作的电影(也是他第一部好莱坞电影)《终极标靶》时,他看到尚格云顿居然在拍摄结束后带著助手大摇大摆地坐到他的位置上进行剪辑工作,这让他这个香港导演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能让人记住名字的美国大片导演,那是真的百炼成钢的大佬了,早已获得很高的自主创作权力。否则在好莱坞,导演真就是个名字的存在而已。


不只是美国大片,全世界电影都这样。说白了就是个人风格问题。

假如某个导演个人风格很强烈,拍什么电影都让人立马就能感觉出来的话,导演就会出名。比如王家卫,贾樟柯,杜琪峰这种的。

假如演员个人色彩很重,甚至超越了导演的风格,就会出现观众只认识演员不认识导演的现象。例如周星驰参演的电影,好多人就只知道周星驰,至于谁是导演,鬼才在乎。

甚至如果编剧风格足够强烈,导演和演员都会被盖过的。例如宁财神。

日本动画也这样,大部分时候声优的个人色彩是很强烈的,观众也会更容易记住声优。花泽香菜,神谷浩史。杉田智和,子安武人,松岗祯辰这些人不管配什么角色,只要声音一出,人们就知道谁是配音了。好多人甚至冲著声优去看动画。(例如我,齐木楠雄的灾难我是冲著神谷浩史去的,否则那个画风根本吸引不了我,差点错过一部好作品)。如果监督个人色彩强烈,比如新房昭之,新海诚,宫崎骏这样子的,基本大家在接触声优之前就会先了解到监督是谁,声优反而是其次。尤其是宫崎骏,喜欢找素人配音,所以很少有人记得能在宫崎骏作品里有些什么声优,但是肯定能记住宫崎骏的名字。

这些道理适用于全世界,美国大片也不例外。


首先阿凡达这种,除了男主偶尔出现,大多数角色都不知道是谁演的!!!当然记住导演了。而且阿凡达宣传的时候主推就是詹姆斯·卡梅隆!!!这种都是冲著导演去看的,他已经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成功导演了!

回想当年中国电影中评分很高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直接爆的就是演职表、各种明星云集,但也不会刻意的说是程耳导演作品。可能只有专业人士后来发现这个电影编剧不错,电影风格节奏处理也都不错,才会去关注导演。即便如此也没有让这个导演变成家喻户晓。

如果我们抛开一切信息给予,让你去看一个美国大片。然后你又并非专业人士,无法从中猜测和判断导演是谁的情况下,首先你应该感兴趣的是这个帅气(漂亮)的演技爆棚的演员好像演过什么,他是谁?!

泰坦尼克号让大家记住了莱奥纳多,可是能记住这部片子也是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人似乎比较少。不过回到20年前,也许能记住导演的人可能更多,时间久了之后话题曝光率和关联性主要是莱奥纳多和《泰坦尼克号》,于是记忆印象就被加强了,导演这部分记忆就被淡化了。

首先好奇心产生的记忆可能会转化较为牢固的记忆,那就看你观影时明星还是剧情让你产生好奇的偏重在谁身上了。

其次话题频次,也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则,你更容易回顾或者使用到的信息,记忆更佳牢固。

大概如上吧……

——————华丽分割线—————

又想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名人带新人的特性。

那就是牛导带新演员,自然容易记住导演;

或者明星云集的新锐导演的片子,自然记住的是明星。

补充如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