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提倡勤俭节约的几年来,公民的履行程度似乎并没有达标。虚伪奢靡之风有增无减,这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学生从小被灌输的一些良好价值观似乎很容易动摇和变质。


什么时候有淳朴节俭之气?几千年来都是缺乏之民族,就算所谓的节俭也是被逼无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力提升了生产关系不改变就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提升,社会消费跟不上同样是在限制生产力的发展,负债借贷消费就是对社会的发展预期比较看好提前消费。不明白社会合作生产之间的关系,用封建社会生产力代表的道德来评价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在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我觉得这个和中国经济兴起,网路消费文化泛滥有关系。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泡沫经济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时候消费主义猖獗,人很少省钱,社会上有一种氛围就是赚了钱就要趁著年轻时候挥霍,等到老了很多曾经能享受的也享受不了了。我感觉中国这个时代也在经历类似的事情,从各种消费节日的兴起(比如双十一,女生节,女神节),到各种网贷和无息贷的泛滥,而且这种消费平台往往都想方设法研究消费心理,消磨人们的意志力促使人们去消费,说实话在国内这种环境下,想去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都难。而国内如今物价飞涨,年轻人生存压力变大,网贷加上消费这种诱惑成为了年轻人发泄压力的一个突破口,这也是消费主义泛滥的一个原因。不过能量是守恒的,钱也是守恒的,赚的钱不够而每次大额消费都拿贷款来补,终究会陷入到消费陷阱。而不存钱,没有紧急备用金在未来可能连看病都会成问题。过去八十年代消费主义猖獗的年轻人如今命运都很坎坷,而我们这一代消费主义者的命运又是什么样呢。


虚荣攀比这个你要从什么角度看,好的方面就是拉动GDP。再说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不同的政治虚荣攀比,才会有步步登高,不然哪来的工业革命,你现在坐的汽车飞机,电脑都没有,还是原始人,那都不虚荣攀比,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


现在都在鼓励消费,最优选是理性消费。

虚荣攀比是个人的选择。


简言之

大家刚富起来,不知道咋地好了。

文化没跟上财富的节奏。


穷养绝非好事~借消费贷收支恶循环另说


淳朴节俭是被逼无奈,饭都吃不饱,不省就得死。当下也有很多节俭的人,只是比例缩小了。

虚荣攀比之风是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且随著勤俭之人比例缩小而逐渐变得明显了。中学时候一老师跟我们讲上世纪三年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人们弄块猪皮抹嘴上出门,对外说晚饭刚吃过猪肉。那时候我就知道了,人都是活在面子上的。


节俭是美德没错,但是这个社会是只敬衣冠不敬人,必要的支出还是要有的,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并非浪费。关于学生攀比,是一直都有的,在大学生最为突出是因为孩子离开父母,就像放了绳子的哈士奇,那能不疯玩么?现在啥好玩都要钱,没钱好玩个屁!没钱?借呗!找谁借?不就是那些宣传的手机app么?

还是外面花里胡哨的东西太多,又没人管,走歪路的都有,更别说借钱了,一句话社会的毒打和锻炼太少了,爹妈保护的太好了。


任何时代都如此,不理智是人群的基本特征。


你可以怪袁隆平,把他们喂饱了


人受环境影响,大环境浮躁,当然,也有人出淤泥而不染。


别人虚荣攀比是别人的事,你纯朴节俭是你的事,就算改变不了别人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垃圾佬哭了嗷


几千年的封建毒害,正常


这东西管他呢爱怎么样怎么样?

有钱就把握当前的快乐就行.

反正自己怎么快乐就行不犯法都随便


带动经济发展,岂不妙哉


穷的年代也会炫耀。


节俭是因为吃的不够,要你们省著点,小心大手大脚的浪费完就等饿死吧。

奢靡是因为吃的太多了,要赶紧吃完,吃不完也会变质。

可是太多了,使劲吃也吃不完咋办,只能先捡好的吃,然后每样都尝一口。

每样吃一口,然后选最好吃的吃,跟都没吃呢,就都变质扔了,选哪个?


你愿意节俭你节俭呗,别人不愿意节俭就不节俭呗,你还想立法把不节俭的人抓起来怎么地,连他妈私德都算不上,至多是生活方式的区别,倡导倡导得了,又他妈不是养猪,吃什么拉什么都要管,疯了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