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较好的低功耗的手段来保养蓄电池


省阶梯电价的差价?肯定没意义。

充电时候:

交流转直流效率80%左右

电池充电效率80%左右(还会随著电池老化衰减)

放电时候:

电池放电效率95%左右(会随著电池老化衰减)

直流电变换交流电80%

综合计算后,超过50%的电力都损耗掉了,而且这是电池状态好的时候,电池用1年以后效率肯定会进一步大幅下降。

这还没算你投入的开关电源,逆变器,电池,电力控制器,等成本。你要实现居民供电,电池至少要扛得住220V 10A的负载吧。这对电池数量,逆变器,都有很高要求,建设下来价格可不低。

而且从宏观上讲,你这种行为本身是在进行纯粹能源消耗,非常不环保。

别说你这个阶梯电价了,就是太阳能发电,有人测算过,大约18-20年才能回本,可能超出了大部分电器的使用寿命,所以没有直接经济价值。不过好在这算是新能源技术,是发展方向。

从其他发达国家看,主流未来方案应该是新能源并网,你家的太阳能风能用不完可以并网卖电,用电时候从电网购电。不过这涉及到整个电网规划,很多技术问题和利益问题,目前即时发达国家也鲜有做到的。

西方的确有一些地区出现了非常偶尔的负电价情况,不过是极其偶然的,没有规律性的,因为发电公司不是笨蛋,虽然极其偶尔会因为不能停机造成损失,但是电厂不盈利早就倒闭了。也就是说电价总体成本是稳定的。

从科学发展观讲,目前多种发电形式互相弥补应该是主流。其中水电是最好的调节,可以在峰值负载时满功率运转,低负载时立刻关闭也没关系。最终负电价情况会非常少见。

从电价调节的发展方向看,我认为欧美等部分国家试行的电力期货市场应会逐渐成为主流,电价逐渐将成为自由市场,最终消灭负低价,波动最终趋向合理。

你要是想省电费,应该做的是把耗电的电器运转集中安排在低电价时段。提高能源利用率

洗衣机,面包机,电饭锅,电饭煲,可以利用定时预约在指定时间工作。

比如最耗电的空调,要省电最好的办法是做好房间密封和墙壁门窗的保温层。

购买能耗等级更好的电器。


这个是户用储能市场存在的价值之一,赚峰谷电价差套利。

几个关键点限制了目前市场还没铺开:1,电池价格还是偏高,初始投入大,投资回报期长2,峰谷电价差不稳定,政策波动风险较大3,电池寿命一般,导致度电成本还是偏高。

最近,随著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这个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上升期

--------------------------------------------------------------------------

修改一下回答,这几天抽空计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电池寿命/价格/提供转化效率,每度电的转化成本大概在0.2~0.4元左右。在不考虑初始投资的资本回报率的话,峰谷电价差需要在0.4元/kwh以上,才会有收益。家庭用电的峰谷价差达不到这个程度,工业用电更容易实现一些


就职于日本公司。

2013年开发了业务用蓄电系统,主要供应于便利店,出货量不超过10台。

2014年开始做家庭用锂离子蓄电系统的新规开发。※某大型商社的ODM开发。

2015年开发完成,带自动系统连系实验的生产线也完成,出货50台。

2016年开发完成第二代机型,出货300台。

2017年开发完成第三代机型,2018年出货量大爆发,累计出货量突破1.1万台!

从一个小的开发项目,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一个事业部。

起初我也不看好这个项目,花两三百万日元给房子装一台充电器,10年才能收回成本。虽然公益机构补助四五十万日元(需要使用日本的物联网协议,ECHONET Lite),反正自己是绝对不会买。

到现在真是颠覆了看法,也见识了日本大型商社的策划/营销/执行/数据收集处理融合等能力,他们的高薪不是白拿的。此后深刻反省作为开发者必须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自身要求。

以下是我们产品的功能介绍,用了IoT和AI后,应用场景多了很多。去年曾多次被TV等媒体报道,网上可以搜到。

--------------------------------------------------------------

  • 日本电价随时间而波动,它就在电价低的夜间充电,电价高的白天放电,赚取接替电价差;
  • 太阳能电池发的电可以存进去,晚上没太阳也不用买电,多余的还能卖给电力公司;
  • 停电后可以维持家庭一般用电 数小时至数天,至少照明和冰箱的供电没问题;
  • 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物联网),监视和管理家庭的能源使用状况,任意定制充放电计划;
  • 所有蓄电池都接入电网和互联网,通过我们公司的云来维护和控制,成长的人工智慧演算法会根据天气预报,历史用电,地理信息等数据优化效率,最大化地帮你优化卖电;故障诊断和大数据收集/处理也在计划中;
  • 使用通用的VPP协议,可以方便地分散和组化每家每户的蓄电池,虚拟出一个个灵活的发电站。很容易就可以成立一家家电力公司,可以自由地调配和买卖电力,也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发电机组和电网的效率,节省燃料,保护环境;
  • 最重要的,每台享受政府或公益机构的几十万日元的补贴。

中国的阶梯电价是怎样的情况不太清楚,以前调查过是地域差价比时间差价明显。这样的话切入点就大不相同了。

不过随著EMS的细分深化,信息化的发展,突破口会很快出现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看透这个Timing是很重要的。

---------------------------以下回答一部分问题---------------------

1,逆变器和电池的效率。

肯定存在转换损失,但不能看到这个损失就下"没有市场意义"的结论,怎样找到市场的意义才是应该做的。这个态度和思考习惯的转变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普及全中国。

2,电池的寿命。

根据电池厂商的数据,结合我们的充放电规划次数,估算10年后电池还有70%的充放电性能,所以电池是由电池厂商提供给终极客户10年保证的(即使达不到10年寿命也是由电池厂商和保险公司负责赔付更换电池,我们没有损失)。

每台蓄电池都时刻检测和搜集大量的电池和逆变器,电网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提供给电池厂商做电池寿命的大数据分析。?电池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所以不要看到曾经的电池寿命5年就停止思考。

3,盈利模式。

不能单独把它看成是一台蓄电池。作为大型商社布局战略的一环,是和房地产,能源输送和配给,信息社会服务等紧密关联的。依托大型商社,可以整合多种服务和资源,可以产出 1 + 1 〉2 的创新价值。

4,为什么在日本有市场?

日本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停电的场景极少但不可避免;日本不适合盖高楼,一户建和离岛比较多,适合发展家庭光伏和蓄电;日本鼓励发展新能源,全家居电化也是一个趋势;日本的EMS发展得很成熟,HEMS和家庭卖电都已经实现;日本的市场高度自由化,适应市场即可,不用过度依赖政策和政府关系,小公司也可以做大事(这条可以无视^^)。


我看好多都是想著电池存储以后再逆变回来。好多电器实际上用不了这么高的电压的,完全可以就用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这样,就节约了一次转换,控制了损失率。


说有意义的怕是个小学生吧,没学过初中的物理知识?阶梯电价最多也就30%的差额。逆变器转来转去就算效率最好来回也损耗了20%。还别说高转换率的设备成本多高,电池多少成本,多少次寿命?衰减率占比多少?别说赚了,连保本都完全不可能。这是脑子瓦塌掉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