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打辯論孤獨能擊垮一個人,但是屈原這個栗子大家意見不一致,怕用不好。

觀點一

屈原因為舉世皆濁我獨清,所以沒有懂他的人,沒有賞識他的人,日積月累的孤獨最終擊垮了他。可能有一個明白他的人,屈原就不會死。

觀點二

屈原內心有強大的信念,內心充實,所以他是不孤獨的。他只不過是想以死明志,告知世人他的清高,他還有觀眾,所以並不孤獨。


不光是孤獨,還因為他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他只忠於楚國。在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時候,他沒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而是始終心繫祖國。如果楚國不是那個熊樣,君臣一群廢材,都城被攻破,祖墳都被秦軍燒了,我想他就算再孤獨也不至於去投江自殺。

國家的衰落和屈辱,才是屈原選擇死亡的真正原因。孤獨怕什麼?


失望我就不說了,孤獨,本身這個詞就是中性詞。孤獨能不能擊垮一個人,關鍵不是孤獨本身,而是孤獨在誰的身上。我只看過司馬遷史記里屈原的簡單描述。所以,樓主也可以常規的理解成屈原孤獨無助,孤憤尋了短見。這種價值觀,在以往的主流價值觀中是愛國的表現。可是理性的來說,用當代心理學說來講,屈原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想不開,走了。愛國可以,但是這種自我毀滅式的,我覺得屈原對不起其他愛他的人。

孤獨,一個人如果不孤獨怎麼會放棄自己的生命呢?

有強大信念的人,是不需要以死明志的,因為強大,所以並不需要別人的肯定。


請從他自殺來理解他對當時社會的理解,也可以認為是對孤獨的反抗。
屈原一直很孤獨,因為沒人理解他的理想,這不是他死的理由,每個人都孤獨但是不會去死。屈原死是因為絕望,你想想北京要是被日本佔領了,國中無人思救,你內心是什麼感受。

精神上他是孤獨的吧,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贊同他。一心一意的為了國家結果國家卻把他拋棄了。眾人皆醉我獨醒,面對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君王失望是必然的。孤獨,失望,精神上的壓抑終於在亡國的那一天讓他爆發出來了,他放棄了一切,孤身投入了汨羅江。


孤獨可以指生活上的孤獨,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孤獨。如果題目的孤獨包括後者的話,屈原當然是孤獨的,否則也不會說舉世皆濁我獨清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