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打辩论孤独能击垮一个人,但是屈原这个栗子大家意见不一致,怕用不好。

观点一

屈原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所以没有懂他的人,没有赏识他的人,日积月累的孤独最终击垮了他。可能有一个明白他的人,屈原就不会死。

观点二

屈原内心有强大的信念,内心充实,所以他是不孤独的。他只不过是想以死明志,告知世人他的清高,他还有观众,所以并不孤独。


不光是孤独,还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他只忠于楚国。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他没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而是始终心系祖国。如果楚国不是那个熊样,君臣一群废材,都城被攻破,祖坟都被秦军烧了,我想他就算再孤独也不至于去投江自杀。

国家的衰落和屈辱,才是屈原选择死亡的真正原因。孤独怕什么?


失望我就不说了,孤独,本身这个词就是中性词。孤独能不能击垮一个人,关键不是孤独本身,而是孤独在谁的身上。我只看过司马迁史记里屈原的简单描述。所以,楼主也可以常规的理解成屈原孤独无助,孤愤寻了短见。这种价值观,在以往的主流价值观中是爱国的表现。可是理性的来说,用当代心理学说来讲,屈原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想不开,走了。爱国可以,但是这种自我毁灭式的,我觉得屈原对不起其他爱他的人。

孤独,一个人如果不孤独怎么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呢?

有强大信念的人,是不需要以死明志的,因为强大,所以并不需要别人的肯定。


请从他自杀来理解他对当时社会的理解,也可以认为是对孤独的反抗。
屈原一直很孤独,因为没人理解他的理想,这不是他死的理由,每个人都孤独但是不会去死。屈原死是因为绝望,你想想北京要是被日本占领了,国中无人思救,你内心是什么感受。

精神上他是孤独的吧,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赞同他。一心一意的为了国家结果国家却把他抛弃了。众人皆醉我独醒,面对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君王失望是必然的。孤独,失望,精神上的压抑终于在亡国的那一天让他爆发出来了,他放弃了一切,孤身投入了汨罗江。


孤独可以指生活上的孤独,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孤独。如果题目的孤独包括后者的话,屈原当然是孤独的,否则也不会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