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还是消极还是介于两者之间?


老子是这样说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积极进取而不急功近利。

事无事,乐观向上而不好高骛远。

咪无味,怀才不遇而不愤世疾俗。

图难于其易,博学还须得知临,于窄处立足,登高处而卧。

为大于其细,计划赶不上变化,向宽处而行,就平处而坐。

君子如囊中之锥,是金子总会发光——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家想知道本章对应易经哪一卦吗?文中己给出提示。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数学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哲学家——孔德之容,味道是从。


你试试「无为」?(为什么要在纠结、选择、偏向哪一边呢?)

「道」的生活态度,是反「人为」的。

积极、消极,都是「人为」。

没有人为因素,活出「存在」本身,原原本本地存在著,就是「道」。


老子哲学不是避世哲学,不是斗争哲学;不是南面之学,更不是阴谋哲学,老子的道德哲学属于天道哲学。从古至今,学者们常把老子和诸子百家进行比较,认为老子人生态度不积极,社会责任感不强,逃避社会现实,并具有出世思想。比如,一些人认为老子的伦理学观点与儒家观点有著明显区别,赞扬儒家而批评老子,甚至认为道家和儒家在价值观念方面都是相反的有些人认为,孔子学说的人生观积极而道家的人生观消极;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仁义为礼教,维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抛弃智慧与知识。有人说,《道德经》是世界文体上最光辉灿烂的自保的阴谋哲学。教人以放任自然、消极抵抗、守愚之为智、虚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我认为老子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让我们懂得参照其他事物发展的轨迹,从而指引我们目前的生活。


若以「老子的真相或真义」出发,对于老子对生活的态度疑问二词,边也没沾上,也不是介于二者之间。


为什么一定要去彼取此呢? 消极跟积极没有一定是好的


都不是,这个名词叫 洒脱


高阶智慧的


按照老子《道德经》所述和本人长久以来的修道实践的体验,老子对生活的态度和方法是,以人(己)为本,活在当下。至于是积极,还是消极,看每个人各自对《道德经》的理解吧。


你一区分便错了。平静凡脱


老子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老子从来没说过消极的话,把老子的话理解为消极是没看懂老子的真实意义。


首先,老子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善于从生活中遇到各种现象发现「道」,比如三十辐共一毂,埏埴以为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橐龠,就是风箱)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重为轻根………………我相信他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要不很难有这样细致的观察。

老子很在乎「道」,这个「道」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体会,理所当然不可避免的要「积极」,比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显然需要极高的修为,所以我相信一个「积极」的人能更好的理解老子……

老子也理所当然是个积极到已经不在乎是不是积极的人……


你得找到对老子很了解的人

如果你找到了

那人

莫不是妖怪吧?

哈哈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